王 燕
醫院全成本核算后的績效管理
王 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成本核算與績效管理在醫院經營管理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本文對醫院全成本核算后的績效管理進行探析,指出現階段醫院全成本核算和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成本核算和績效管理的考核評估體系、建立醫院、科室兩級核算制度、完善績效管理與成本核算軟件的對策,旨在優化醫院成本結構,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醫院自身的經濟效益,促進醫院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提高醫院的整體工作效率,增強醫院的競爭能力。
全成本核算;績效管理
醫院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雖然成本核算與激勵體系有著緊密聯系,但是醫院成本核算不等于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新醫療體制改革背景下的一種產物,是醫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種方式,是近年來醫院引進的企業管理模式。而成本核算是通過對醫院的人員工資、材料消耗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確定科學合理消耗定額和標準,達到降低成本,改善支出結構,控制支出水平的目的,這與績效管理的初衷并不相同。但是,如果醫院成本核算工作通過以經濟利益作為驅動力,利用績效管理中的收入分配制度促使醫院職工主動參與到成本控制,就能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當前醫院成本核算中的績效管理還很局限,具體表現在:成本核算與績效管理缺乏統一口徑;成本核算與績效管理沒有實現無縫鏈接,相關數據重復錄入加大工作量;績效管理偏重直接成本管理和臨床診療科室管理,不能有效管理行政后勤等職能部門的成本;偏重事后成本管理,輕視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前成本預測分析;績效考核評估標準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等等。
(一)完善成本核算和績效管理的考核評估體系,建立科學、公正、合理的考核指標
醫院要加強完善績效管理的考核評估體系,要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態度,選擇恰當的指標值。對于臨床診療科室不同的專業、不同職能的醫療技術輔助科室和管理服務部門的指標都要有所區別。合理、公正的指標能夠提高職工積極性,促進他們更加努力地工作,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恰當的指標要求會起到負面的作用,引起職工的消極情緒。因此醫院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各責任中心之間的差異,不斷完善和調整績效考核評估體系。也可以先采用科室試點的方法,先對一些重點有代表性的科室進行評估,獲取經驗指標,然后再健全考核評估體系,并在全院進行推廣。要以各科室部門的不同時期成本核算數據和收入數據為基礎,不斷進行測試和評估,集體討論,要保證科室部門間的均衡性,避免出現考核不公平的現象發生,并根據不同時期的成本核算工作側重點調整考核目標。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包括:
1.工作量指標是以出院人數、急門診人次、手術人次、檢查人次、實際占用床日、出院者占用床日等作為臨床診療科室的主要工作量指標,充分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也反映了臨床診療科室的工作強度。
2.服務質量指標內容包括診療、護理、醫技、合理用藥、感染控制、科研帶教質量等等。相關職能部門對這些指標進行細化和量化,進行考核,超過規定的標準和要求,進行相應加分;如果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和要求,就會進行相應的扣分,并在當月績效考核中進行兌現。
3.成本控制指標包括:①門診收入成本率。各臨床診療科室門診收入成本率=各臨床診療科室門診收入/門診成本×100%,可以反映各科室門診醫療服務的投入與收益水平。②住院收入成本率。各臨床診療科室住院收入成本率=臨床診療科室住院收入/住院成本,可以反映各科室住院醫療服務的投入收益水平。③百元醫療收入藥品消耗。百元醫療收入藥品消耗=藥品消耗/醫療收入*100,體現了醫療收入中藥品成本所占的份額,此數值越低,說明科室收入中憑借醫生的技術智力勞動所得的醫療收入越高。④百元醫療收入衛生材料消耗。百元醫療收入衛生材料消耗=衛生材料消耗/醫療收入*100,體現醫療收入中衛生材料成本所占的份額,此數值越低,說明科室收入中憑借醫生的技術智力勞動所得的醫療收入越高。
4.服務水平指標是以病員滿意度調查、醫德醫風考核評價、出院病人隨訪好評度等指標反映服務水平的質量,根據服務水平好壞情況進行評分,然后通過績效分配進行獎懲。
5.經濟效益指標是用出院病人平均費用、單床產值、每門診人次收入、人均收支結余、百元固定資產醫療收入、每醫生業務收入、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轉率、設備投入產出率等指標來考核評價運營能力和經濟效益。
(二)建立醫院、科室兩級核算制度
1.推行全成本核算,將全院各科室劃分為臨床診療、醫療技術、醫療輔助、藥品供應和管理服務五大類責任中心。核算包括衛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藥品費及人員經費等全部科室支出。
2.對臨床診療、醫療技術等責任中心以收支結余為基礎,采用平衡計分卡的模式,通過對工作量、服務質量和經濟效率等指標綜合、合理地考核各科室并核算科室績效工資。
3.對管理服務部門、醫療輔助部門采用責任成本法管理,通過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對各部門經濟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及時發現差異并調整。
4.加強對固定資產、專屬衛生材料、一般衛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建立和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對資產實行全過程跟蹤管理,保證資產安全,減少積壓和浪費,降低物資消耗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用。
5.平衡好臨床診療科室、醫療輔助科室、管理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待遇;平衡好醫生和護士之間的待遇;平衡好在編人員與臨聘合同人員之間的待遇。績效分配可以向關鍵崗位、優秀人才、技術骨干適當、適度傾斜。
(三)完善績效管理與成本核算軟件
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仍然采用人工核算成本和績效的方式,缺乏規范化、權威性的核算軟件,已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成本核算需求。或是雖然采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進行管理,但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與成本核算系統之間不能實現無縫鏈接,所有數據都要重復錄入,這無疑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應開發研制適合醫院行業標準的核算軟件,并在醫院實際運行過程中不斷修改、調整。完善醫院內部信息系統,實現會計核算軟件、成本核算軟件與醫院信息系統的無縫鏈接,所有數據只需一次錄入便只為各個管理層面所調用。
醫院實行全成本核算后的績效管理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下醫院強化內部管理的創新模式,一方面可以使醫院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醫院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這樣的管理模式既提高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又提高了職工的工資收入,同時增強了醫院的成本意識和效益意識,提升了自我競爭力,以便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封黎利,成本核算與績效管理研究.中國集體經濟,2012,12月.
(作者單位: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