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劍
高校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效益審計探析
曲 劍
本文主要從科研經費內部控制的角度出發,結合科研立項的各個階段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并根據效益審計的相關原則和方法,提出相關的建議。
科研經費;內部控制;效益審計
(一)科研經費的失實
這里說的科研經費失實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在項目申請中,會出現將一個項目通過各種掩飾更改做成另一個項目,進行多次申請的現象。或者是項目申請中的各種經費的失實,如將各種生活費用或日常其他費用都納入項目申請之中。這是在項目申請時出現的經費失實。其次則是年終的時候,為了增加開支,會出現突擊花錢的現象,即在年終,科研人員為了增加開支,保留經費,或者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會在年終加大開支。此外,也有為財政資金不被收回,巧立各種名目預支項目款。最后,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則是政府在采購和招標投標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暗箱操作的手段,以不實的價格獲得某一項目,然然在這些項目中以虛擬的科研經費申報獲得國家財政支持。
(二)對科研經費的監督乏力
從外部來看,這是一個高校科研項目的費用,外部很難全面監督,也沒有渠道獲取各種項目的申請信息和經費情況。這是造成科研經費使用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內部看,科研經費申請成功后,科研項目組的負責人將科研經費看成了個人所有,或是僅供其一個人支配的費用,其他人并無支配權,這導致經費使用的過程中,負責人對經費的使用有最高話語權,其他成員無法進行有效的支配,也無法進行合理的監督。總的來說,要想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監督,需要從內部控制著手,加強內部控制,加強效益審計。
(三)科研經費缺少績效審計
經費的使用是科學研究的經濟保障,但如何有效的利用科研經費是我們需要重視的。現實生活中,科研經費的審計只是簡單的審批和考核,對于那些用大量生活發票來冒充科研花費的現象并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來強制經費的使用。并且,對科研經費的多少和成就的大小沒有一個效益的比較。這就導致科研過程中對科研經費的虛報,甚者是無科研活動而有科研經費申請。
一是高校經費的績效審計流于形式。具體而言則是財務人員對經費的審計沒有足夠的權力和獨立性,往往是由項目負責人決定經費的審批與使用。更有甚者,由于中國的獨特國情,在行政官僚氛圍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對于相關的績效審核表格的填寫,和相關的管理制度存在不符。一般而言,項目績效審計表格,應該是由獨立的績效考核人員進行相關的填寫,但實際工作中,往往是由項目負責人一言決定。
二是經費的不實導致審計的困難。經費的不實是當前高校科研經費使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而我們要實現的就是科研經費的申請、使用和管理都落到實處。只有實現經費各環節的落實,才能對經費進行有效的監督。
三是管理方面的問題。對于高校科研經費,由于其特殊性,加上各種復雜的關系,對科研的經費的監督一直都是留在表面。無論是固定資產的配備與使用,還是流動資金的使用和記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亂和無序。缺乏嚴謹的財政預算和財政決算,使得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出現了“申請—使用—報賬”的簡單循環。就經費的管理而言,其本質就是一種財務管理,但高校的科研經費普遍沒有系統的財務體系,大部分是根據主觀的猜想或是定性的角度進行管理。這是不規范的,也是不合理的。
(一)加強經費的審計監督
加強科研經費效益審計的前提是加強對經費的審計監督。從經費申請和使用的各個階段而言,首先就必須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立項審批和預算審核。主管財政項目的單位必須有專業的審計人員或者會計人員對項目所需經費或者所提供的預算進行嚴格的審查。針對每一項的經費申請都必須嚴格把關,考慮市場行情,切實做到從實際出發考核經費申請。其次則是在使用過程中對經費的使用加強審計監督。明確規定科研經費的性質,建立單獨的財務體系,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嚴格的把關。使得項目組的每一名成員都能從科研實際需求出發,用好每一筆科研經費。當然,也可以采用聯簽制度,或通過內控制度制定審批權限。
(二)形成科學合理的績效體系
對科研經費進行效益審計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績效體系。對于科研而言,在科研前期,我們需要制定高效合理的績效體系。一方面用來衡量科研活動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科研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如何制定績效體系,則是需要根據不同的科研項目,具體制定。如對于工科類的科研項目,則可以根據具體的科研項目,在前期根據科研方案,對科研成果進行量化,根據現行市場,給出一定的標值或估計值作為預計產值;然后在科研結束后,根據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和實際產值進行比較;并且將預計產值和實際產值進行比較。這樣兩個比較結果就能比較客觀的表明科研活動的實際績效。當然,最重要的則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將經費使用情況和預計產值進行比較,以便在科研過程中計劃經費的使用,甚至是加快科研進度。而對于社科類的科研項目,沒有直接的數值作為績效結果,則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將研究結果進行量化。
(三)嚴格審核績效
在績效體系形成以后,則是需要嚴格按照績效體系進行效益審計。這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即是根據績效體系,控制總體經費花費情況和科研活動的實際成果相適應。從短期來看,則是在每一研究階段都要制定相關聯的績效計劃和績效目標。根據每一階段性目標計劃經費的使用。這樣就能控制經費的使用情況,實現內部控制。當然,其中具體的操作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根據具體的項目內容和項目要求,對績效體系和績效設計進行合理的調整。總而言之,最終的目的是使得效益審計出現正向結果。
總之,高校科研經費來源廣泛,隨著產研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會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而如何打破舊的陋習,加快產研結合,促進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則是需要我們對高校科研經費的內部控制與效益審計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探討和研究。只有將科研經費的管理與使用做到公正透明,國家和社會才有更多的信心,更多的動力來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立更多的財政項目和科研項目。
[1]曹榮.高校科研經費審計探析[J].會計之友,2014,16:104 -105.
[2]尹小娟.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內部控制探析[J].商業會計,2014,11:43-45.
[3]吳京紅,盧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綠色財會,2013,11:42-44.
(作者單位:北京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