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銀忠
風險管理導向下施工企業內部控制構建
孫銀忠
通過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定義的解讀,文章對風險管理導向型內部控制的內涵和意義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應遵循風險管理導向的思想。根據施工企業的行業特點,提出了施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全面構建框架,對風險管理導向下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對象層次和構建步驟進行了解析,進而以工程施工階段為例,對其內部控制構建進行了探討。
施工企業;風險管理;構建;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一種管理過程,其實施受到董事會、經營管理層及其他職員的影響,其目的是為實現企業的經營性目標、報告性目標和合規性目標提供合理保證。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具有共性,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方法。從構成內容來看,內部控制系統是風險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風險管理體系更為系統全面,它既包括對企業交易事項的經營風險、合規風險以及財務報告風險的管理,也包括戰略風險、運營模式風險等其他風險因素的管理,它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延伸和發展。因此,企業應在風險管理的指導思想下,對企業業務循環和作業流程進行梳理,識別、評估相關風險,有針對性地分析、設計和實施內部控制流程,構建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價值增值責任為主線的內控體系框架。施工企業是高危行業,質量安全事故頻頻發生,加上房地產業與城市建設的蓬勃發展,施工企業面臨的風險因素與日俱增,因此構建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內部控制框架對施工企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既有利于規范企業經營行為,防范各種風險,也有利于協調企業的發展戰略與風險偏好,將企業發展、風險與回報緊密聯系,有利于實現企業總體戰略目標。
(一)為什么控制——內部控制的目標構建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將內部控制的目標確定為“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施工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項目周期性長、協作關系復雜、流動性強、露天作業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其風險的表現形式比一般企業更為復雜,無論是項目初期的投標決策還是項目結束的竣工驗收交付與決算,在合同管理、經營承包模式、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等多種風險隱患。因此,除了實現提高經營效率、維護資產免受損失等一般企業的內部控制目標外,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還需要綜合考慮風險、質量、安全等多種元素。
本文認為,在風險管理導向下,施工企業應結合行業特點,通過對工程業務的風險識別、評估和應對,嚴格制定質量和安全技術規范,合理設計內部控制體系,并對其嚴格實施、全面監督和及時改進,其內控目標是在符合施工企業質量驗收標準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減少項目施工成本、合理保證項目施工進度、降低施工企業的經營風險和安全管理風險,為實現機械物資等項目資產的安全性、項目信息的客觀性提供合理保證,最終提高施工項目的經營效率和效益,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和企業戰略目標。
(二)控制誰——內部控制的對象和層次構建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指出,在企業的決策、執行和監督中應貫穿內部控制的管理要求,內部控制應體現在企業經營活動的所有業務和交易事項中。也就是說,構建和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應整合企業人員、資金、物資設備等各項資源,通過風險控制點的設置和內控制度的安排滲透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所有業務,簡而言之,企業的價值活動及其增值過程構成了內部控制的對象。因此,風險管理導向下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對象應涵蓋從合同簽訂階段、前期策劃階段、工程施工階段到工程終結階段的所有業務。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將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對象分為兩個層次:組織層面控制和流程層面控制。組織層面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是指公司管理層通過制定、頒布及實施一系列規章制度而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安全、有效運行,包括:企業管理層決策程序、企業基本會計制度、主要經濟事項的授權審批制度、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內部審計制度、風險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等。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是流程層面內部控制,它是指公司為了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和戰略目標,在業務流程中采用的控制,根據施工企業實際情況,施工企業主要圍繞著工程項目的承接和分包、合同簽訂、采購管理、施工管理、資金管控、工程價款結算等等業務建立控制措施和程序。根據企業重要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的要求,施工企業內部控制應對企業的重點交易事項和高風險環節予以特別重視,并把其作為影響企業價值增值的關鍵業務,設計和實施內部控制方案,以適當成本實現有效的控制。
(三)如何控制——內部控制的構建步驟
在明確內部控制目標和對象的基礎上,可以按以下步驟構建施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1)識別和分析企業風險。通過梳理企業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董事會、管理層和專家集體討論、判斷和鑒定企業潛在的重大風險及其來源和性質,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如專家打分法、敏感性分析法等對風險因素發生的概率、風險因素帶來的損失程度、風險等級進行合理分析,明確各項風險的大小及對工程項目的影響,從而為制定不同的應對措施提供依據。(2)制定內部控制措施。根據相關的準則、指引、實踐,有針對性地選擇控制措施,將控制點嵌入生產經營活動,以規避、降低和控制可能的風險。(3)監督和評價。定期檢查、嚴格監督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并采用合理的評價方法對相關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控制風險做出評價,根據評價結論及時糾正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施工項目主要業務階段為:(1)合同簽訂階段:包括市場調查、施工投標、簽訂施工合同等;(2)前期策劃階段:包括投標交底與合同評審、選派項目經理與組建項目經理部、施工組織設計和項目管理規劃等;(3)工程施工階段:主要內容是投入機械材料和勞力進行施工并形成工程實體,具體包括資源(人員、材料、機械)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進度管理、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等。(4)工程終結階段。主要內容是工程施工驗收、決算、簽署工程回訪保修證書、建筑物使用說明、工程移交、施工項目管理總結評價等。工程施工是施工企業的核心業務,其內部控制的順利實施對于施工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工程施工階段為例,探討內部控制構建框架的具體實施問題。
(一)構建內部控制對象和目標
施工階段內部控制屬于流程層面控制,其控制對象是投入機械材料和勞力進行施工并形成工程實體時的一切業務活動,結合其業務特點,內部控制目標既應當與企業整體層面的內部控制目標一致,又應該同時側重以下方面:一是投資不超過合同價款。通過工程造價控制、費用變更控制、預防并處理好費用索賠、挖掘節約投資潛力來努力實現實際發生的費用不超過計劃投資,工程造價不超過合同價款。二是進度符合合同工期約定。通過工程控制進度計劃的制定和審查,對施工現場加強管理、嚴格施工,對各項施工任務進行實時動態控制,對施工中的問題積極協調和解決,使施工進度能夠如期完成,項目竣工時間符合合同約定。三是質量達到驗收規范。通過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資質管理、加強物資與施工機械的質量控制、制定審核科學的施工方案等方法對施工環境實施全面、全程控制。對每一個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嚴格把關,實現合同約定的施工質量目標。四是安全施工。通過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安全監理等舉措綜合治理,實現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目標。
(二)識別和分析內部控制風險
在工程施工階段,內部控制風險主要有:一是成本風險。施工企業成本主要由分包款、材料費、人工費、機械費、管理費等組成。施工中常常出現工程項目成本超支的問題,主要原因有預算成本執行粗放式管理,不能全面控制成本;工程物資管控力度較弱,對材料使用量的監督流于形式;材料消耗定額核算不準確,不能根據消耗定額和施工進度科學安排用料;施工現場中以班組承包的方式較多,技術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技術不熟練、施工能力薄弱的班組存在著施工質量不高、資源使用浪費的現象。二是質量風險。質量是施工企業永恒的生命線,然而有的企業為了追求施工進度和成本控制,忽略了對于質量的嚴格要求。由于施工企業人員流動性強,有時施工人員技術水平有限,達不到合同規定的要求。三是安全風險。一些施工企業對安全管理重視不夠,責任心不強,存在著僥幸心理。施工現場防護和管理不到位,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會致使企業資質降級甚至吊銷,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四是工期進度風險。施工企業項目大,周期長,影響因素眾多,施工活動又受到天氣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存在著不能按時完成工期進度的風險。
(三)制定內部控制措施
1.成本控制措施
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企業應努力做好成本控制,力爭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益。首先施工企業應制定科學的成本核算制度。選擇合理的費用分配方法;完善原始記錄的登記、審核和保管制度,為正確核算施工成本提供原始依據;修訂和審核工時定額、費用定額等資料。其次,將材料控制、勞動控制、機械設備控制、項目費用控制作為成本控制重點。材料領用應嚴格控制、定期盤點;周轉材料要及時回收、整理;精簡管理機構,減少不必要的工資支出;科學選用機械并對其定期保養,提高機械使用效能;嚴格審核費用支出,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再次,明確成本考核目標。定期考核成本控制結果,獎優罰劣,并將其納入項目經理的績效考核指標。最后,及時了解技術進步信息,采取先進的技術流程降低成本,盡可能地擴大成本控制范圍和深度。
2.質量控制措施
施工企業應高度重視質量控制問題。首先,在工程施工前期,應根據合同有關質量標準的要求明確施工技術標準和質量規范,同時將質量控制責任分解,并層層落實到相關責任人,使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監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都主動參與到質量控制過程中來。其次,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日常材料采購、設備管理、專業人員設計和施工能力以及施工方法都會對施工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應加強對這些風險點的管理,把好每個環節的質量關,并對其實時監督。再次,平衡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以及工期進度的關系。既不能為了追求成本低,工期短而降低對質量的要求,也不能因為追求質量的盡善盡美而延長工期,超支成本,盡量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按時高效地完成工程項目。
3.安全控制措施
施工階段安全生產的控制要點包括:內外架子及洞口防護、作業面交叉施工及臨邊防護、大模板及現場堆料防倒坍,機械設備使用安全等。具體措施方面,企業首先要加強安全管理,加大安全設施投入,杜絕使用不安全防護用品,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和特殊工種作業人員的技能和安全教育。其次,施工區域的封閉、腳手架的搭建等安全防護措施應通過監督部門審查合格,特種作業必須通過申請審批方可開始施工。施工中要嚴格遵循工程技術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不得違章施工作業,從而減少和消滅安全隱患。再次,工程監理單位和監理工程師要嚴格落實安全監理責任,加強安全監理。
4.工期進度控制措施
影響工期進度的因素較為復雜,包括施工設計方案變更、材料供應不及時、設備故障、氣候環境等多種因素。因此要確保工期進度,企業在施工前應按合同的規定安排科學的施工進度,合理規劃資源配置、設備檢修、人員培訓等工作,做好施工準備;施工中保質保量,避免返工耽誤工期;有序做好各工種的銜接和交叉;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要責任者的全員責任體系,使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任務、目標和實施期限,項目經理負責施工進度的統籌和協調;在施工過程中,要定期追蹤檢查工程的實際進展,如果發現前期計劃有不合理之處,應隨時向管理者和決策者匯報,對施工進度及時調整修正,確保施工任務能按時并保質保量地完成;遭遇導致工期拖延的情況,冷靜分析問題及成因,及時協調解決工期拖延因素,以減少違約風險。
(四)內部控制評價和監督
內部控制措施運營一段時間后,企業應當定期運用內部控制調查表、流程圖、符合性測試等方法對內部控制措施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后續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內部控制措施不斷修正和完善。同時,應通過內外部審計等監督部門對內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執行進行監督,獎優罰劣,從而有效防范施工風險,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綜上,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應遵循風險管理導向的思想,以內部控制目標為標準,識別和分析施工業務活動中蘊藏的風險,并有針對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因此本文在探討風險導向型內部控制的內涵和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內部控制的目標、對象與層次和設計步驟的內部控制構建框架,并以工程施工階段為例,探討了內部控制構建框架的具體實踐,對這一階段的內部控制對象和目標、內部控制風險以及采取的內部控制措施和后續的監督評價進行了具體分析。
[1]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http://www. coso.org.
[2]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2006.
[3]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2008.
[4]王海林.價值鏈內部控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