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葉穎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
季葉穎
根據財政部在2014年公布的一則試行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行政事業單位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就現階段行政事業內部控制而言,仍然存在很多誤區。本文先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概念進行了概述,然后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特征,希望能夠給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起到一定的幫助。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特征;中國特色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內部控制”和業務運行緊密結合,需要受到人的控制。通過內部控制,可以防止權力的濫用,促進管理效率的提高。就我國國內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而言,其主要是從單位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控制制度、目標、程序和措施,最終為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水平,并完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這種內部控制制度主要以風險為導向,針對單位實際情況設計出管控措施。可以說,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中國特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現了中國國情,其中,黨政機關相互聯合,行政事業單位對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同時又下達相應的行政任務。在這種內部控制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就是獨立控制主體,通過管理內部預算來有效制約部門的權利。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具有幾大目標,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目標、資產安全目標、單位財務信息目標、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目標以及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根據中國特殊國情建立的,這一制度更加注重實踐內容。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力求和國際公共事業部門在內部控制上達到一致,這樣才能夠有效確保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根據國情設計了風險評估體系,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標準主要為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歸口管理、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單據控制和內部信息公開等。行政事業單位所使用的資金為國家的公共財政資金,這一點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活動中有著明顯的體現,但其卻在產權上存在較大的漏洞。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體系注重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網絡體系的結合。
1.預算管理方面的特征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預算管理既是單位活動的起點,同時也是單位活動的終點。預算業務是對單位年度收支的規模和結構進行的預計和測算,不同于普通企業的一點是,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體現了社會功能。企業的預算管理主要是為了優化經濟資源,相比之下,行政事業單位則是通過加快社會資源預算來管理社會資源。此外,企業的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工具,而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則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業務,其預算管理具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在開始經濟活動前就擬定預算管理的草案內容,并在經濟活動實施后根據擬定的草案內容對預算績效和經濟責任進行審核。
2.運營目標方面的特征
不同于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點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的運營目標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行政事業單位主要的運營目的在于提供社會服務。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職責使命是有效管理國家和提供公共服務,其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響其職責履行的好壞。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能夠改善單位內部管理,提升單位公共服務水平,從而最終有利于其職責的履行。行政事業單位雖然也需要一定的運營成本,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目標是服務于民,就是因為這一點,才使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方面存在特殊性。普通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必須關注市場的變化,并且企業的運營目標和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關聯性。相比之下,行政事業單位則只需要關注社會公共服務質量,并將社會效益作為主要的運營目標。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在運營目標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
3.權利使用方面的特征
就權利使用而言,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也有著一定的差異。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方面的權利受到法律約束,行政事業單位在職能、業務活動以及權限等方面均受到相關法律規定。當然,行政事業單位在權力分配方面也不例外,比如,預算管理要按照《預算法》進行;而政府采購工作則必須根據《政府采購法》進行;行政事業單位要求明確各崗位辦理業務和事項的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和相關責任,建立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和會簽制度,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辦理業務。和一般企業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對法律十分敏感,行政事業單位在權力使用方面也較為明顯,并且比一般企業更具有合法合規性。
4.績效評估方面的特征
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績效評估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其績效評估涉及到針對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和社會經濟效益評價。行政事業單位具有公共屬性,所以其在進行內部控制時會側重于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當然,和企業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在投入和產出的基礎上明顯有著較大的差異。雖然我國國內并沒有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效能型內部控制概念體系,但事實上理論思想卻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通常通過最小行政資源實現最大社會效益,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共部門的社會服務能力。
5.內部控制與內部監督的關系
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內部監督涉及到業務監督和干部監督。通常情況下,專業化職能分工有利于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行政水平,但事實上,職能分工的設置存在交叉之處,這就影響到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行政效能。這也就是說,行政事業單位在監督過程中應該注意單位關系和職責的梳理,有效規避互相推諉的現象,從而提高管理效能。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主要是為了服務于民,并促進公共財政目標的實現。
根據財政部在2014年公布的一則試行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行政事業單位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現了中國國情。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著特征,這些特征主要體現在預算管理方面、運營目標方面、權利使用方面和績效評估方面等。
[1]王鯤鵬,姚鋼,王蔚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新制度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1(2).
[2]劉永澤,唐大鵬.社保基金償付能力風險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1):55-63.
[3]高先科.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及重點問題分析[J].中國經貿,2014(20).
(作者單位:南平市浦城縣九牧鎮財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