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榮
淺談如何完善農村財務管理
李 榮
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農村管理中的熱點和難點,也是基層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紹了我國現行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分析了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議,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農村;財務管理;問題與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給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巨大的挑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于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經濟發展布局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一直是農村工作的熱點和難點,也是一直困擾農村基層干部的重大問題,是引起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原因之一。一個良好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是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不僅能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切實保護農民的經濟利益,而且還能夠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增值。
1.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體系框架。目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主要是由財政部和農業部頒布的《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試行)》、《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試行)》組成,它們是農村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理論依據,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具有現實意義。
2.農村財務管理的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我國先后頒發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關于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關于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的通知》,分別對村級財務公開、財務公開的相關內容和形式以及有關的具體問題作出了規定,旨在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透明性,從源頭上拒絕一切暗箱操作等不法行為。
3.農村財務管理的辦法。(1)村有鄉(鎮)管;即村級集體資金由鄉(鎮)農村財政部門或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組織代管,并可以通過辦理相關的手續和程序對需要的村組集體資金進行領取。(2)村賬鄉(鎮)管;即村級的財務賬目由鄉(鎮)農村財政部門或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組織代管,在規定的時間內統一集中入賬,并按期公布財政收支狀況。(3)村有資金、賬目鄉(鎮)雙代管,即由鄉(鎮)代管村級的賬目和資金。
1.農村財務管理的定義。所謂農村財務管理是指對農村集體資金獲取和使用的管理工作。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村安定和諧的基礎。財務管理是農村事務管理的核心,民主理財制度的健全、村級財務管理的加強和規范、財務公開力度的加大,不僅可以促進農村事務管理的民主化,還可以貫徹落實農民的監督權、知情權、決策權和參與權,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創新精神,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2.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意義。隨著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的農村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是切實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的社會安定和諧,強化廉政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缺乏行之有效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個別村財政管理混亂,缺乏嚴格的財政管理制度,人員配備不合理,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存在一人多崗、不相容崗位兼職的現象,即由村支書擔任理財小組組長,從根本上失去了理財小組存在的意義。還有一些村干部抱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不健康思想,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在位期間采取收入不入賬,支出不報賬的方法,變集體資產為自己財產的行為時有發生,此外,很多的固定資產流失、損壞甚至非法侵占均無人問津;對于物資不進行盤點和登記,存在著嚴重浪費情況。
2.會計基礎工作薄弱。(1)會計人員素質低,缺乏設置合理的會計機構。大部分村子都沒有設立會計機構,而且會計人員的任命也不符合要求,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與素質直接影響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好壞。有的會計人員根本不懂財務管理與財務處理的知識,而且道德水準較差,對于村干部胡吃亂拿、貪污、挪用公款的現象不僅不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而且還直接參與此類非法行為;(2)會計審核不規范,會計資料不完整。盡管國家頒布了《村合作經濟財務制度》以及《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各省、市、區、鎮也對農村財務的管理作出了規定。但是村級財務管理依然存在收入賬無收據或白條收據,支出賬無發票或白條發票等財務管理不符合規定的現象;缺乏財務檔案資料庫,賬簿設置不健全,會計資料不齊全的現象比比皆是。(3)財務處理混亂。農村財務工作人員無法正確理解科目核算性質及記賬規則,經常出現賬實不符的狀況,嚴重影響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
3.賬務公開透明度不高,審計監督力度不夠:(1)財務公開是村務公開的主要方面,財務公開制度關系著村民的切實利益。村級財務公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收入、支出、債權債務、財產和合同兌現。但是一些村組財務公開的透明度不高,無法起到群眾監督的作用,缺乏對本村財務狀況的了解,造成黨群干群關系緊張,不利于開展基層工作;(2)鄉鎮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指導力量不夠,使得審計流于形式,出現人情賬、關系賬等。
1.強化人員素質建設,提高村干部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1)提高人才起點,嚴把村干部選拔入口。應該選擇責任心強、德才兼備、有原則的人來擔當村干部。農村干部的建設不僅需要大學生“村官”,同樣也需要熟悉本村情況的村民來擔任,一方面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財務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將利用村民對本村環境的熟悉,將集體資金使用到需要的建設中去。(2)加強村干部的培訓和考核,優化財務管理人才建設。應把村里的財務管理納入考核內容,給村干部們下達相關的任務,并建立相關的考核指標。此外,對于村級基層的干部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優化農村的財務管理。
2.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嚴格制定并落實農村財務管理相關制度,如現金管理制度、財務監督和審計制度、村級會計代理制度等,使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做到有規可依、有章可循,規范發展村級財務工作。
3.充分利用社會服務。可以采用會計委托代理、會計聘用制、“雙代管”等財務管理模式,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規范了會計核算工作、減輕了農民負擔,同時也避免了濫用職權、挪用公款等問題。
4.做好財務公開工作,做到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對于財務管理起到督促作用,民主理財,提高了村民的民主參與意識,并豐富了財務管理相關知識。
[1]龔家強.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4).
[2]齊友發.完善農村財務公開的幾點建議[J].農業經濟,2008(2).
(作者單位:濱州市鄒平縣韓店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