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宗桓
農村信用合作社加強財務管理研究
羅宗桓
在新時代的要求下和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下,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加強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認真反思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之處,有針對性的開展合適于自身發展的財務管理體系建設。我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從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財務管理目標確立和完善監督體系等幾個角度來加強財務管理的水平。
農村信用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改革的推進和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經營形勢已經不同于成立之初了,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加強財務管理的水平和體系的研究。目前,農信社存在著財務管理手段落后、財務管理措施與農信社的特殊的經營目標有著不相契合之處、財務管理的環境薄弱并且對財務風險的識別能力有限等問題,因此,我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加強對財務管理的研究,并從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財務管理目標確立和完善監督體系等幾個角度來加強財務管理的水平。
(一)財務管理改革與農信社組織性質的矛盾
在當前的改革背景之下,各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正經歷著從合作社、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再到商業銀行的改革路徑。為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和整個行業的前行,國家早出臺了金融企業會計準則和金融企業財務通則,農村信用合作社面臨的經營環境越來越復雜多變,因此對其的財務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農信社作為合作社的基本性質是不容忽視的,進行財務管理改革的過程也不應與其信用社的本質背道而馳。農村信用合作社需對自己的經營目標與財務管理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一方面要實現自身的經營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還要確保足夠的資金進入到促進農村發展的事業中去。
(二)財務管理改革與農信社經營模式的矛盾
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最初建立的時候是主要為農村基層而服務的,以農村基層的信用為基礎,合作社作為紐帶,大家進行非盈利性質的資金流入流出活動。到目前為止,新型的農信社的主管部門是政府,而主要的服務對象仍是農民群眾,但其經營模式和農信社的內部成員的職能發生了變化。在農信社回歸國有之后,一些相關的工作人員將其視為一份穩定而沒有競爭的工作,工作的積極性并不高,部分合作社內部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財務管理的工作更是沒能跟上。
(三)財務管理改革與落后的財務管理手段的矛盾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財務管理手段較為落后,一是沒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比如一些農信社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方面還是空白狀態。二是滯后的預算管理手段,特別是小的農信社其預算編制能力非常有限,缺乏對財務資金的規劃。三是對財務管理和現金流動過程的監控缺乏現代的方法手段。農信社落后的財務管理手段,對合作社自身會引起較大的財務風險,而這些農信社對業務中的信貸風險具有更深的認識,因缺乏對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識別能力而忽視了風險隱患。
(一)促進農村信用合作社財務管理體系的建設
財務管理作為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對農信社金融職能的發揮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實現農信社財務管理體系的有效建設,一方面要提高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財務管理能力,開發多種方法和渠道完成財務管理工作,并加強在財務管理手段上的創新性探索。比如,農村信用合作社可以增加財務管理的方式,采取多種措施來完成并做好財務管理的工作,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水平,從而加強農村信用社的影響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面對著新常態的經濟環境以及金融環境,農村信用合作社同樣也需要對自己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改善創新,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提高信用合作社的適應能力。農村信用合作社有著不同于其他商業組織的特色,需要在原有的財務管理系統上,從財務管理目標、財務預算機制以及農信社的經營特點等角度,制定能體現個體特色和差異的財務管理制度。
(二)明確農村信用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目標
財務管理的目標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起著核心的作用,為財務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的制定多以目標的達成為依據。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一種合作形式的經營單位,這種合作形式決定了經營目標和一般的盈利性企業是不相同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在我國發揮著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制度安排。農村信用合作社需對自己的經營目標與財務管理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這將是組織內部人員開展工作的重要導向,農信社一方面要實現自身的經營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還要確保足夠的資金進入到促進農村發展的事業中去,運用稅收政策和金融制度,如稅收優惠和補貼、發放信貸資金等,來保證足夠的資金流入農業生產的領域,因此,財務管理目標的制定需要配合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經營目標,例如可將貸款業務的主要對象、金額和用途等做適當的限制,貸款對象可限定為農村信用合作社所在區域的農信社成員,而貸款的用途可限定為農業商品的生產與制造,這樣可以規范農信社資金的流向,并確保農信社服務于本區域的目標。
(三)促進農村信用合作社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的建設
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加強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的建設,從而有效的約束管理層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規范管理層的經營行為,同時也降低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代理成本。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良性發展,能為廣大農民帶來盡可能大的收益。由于農村信用合作社也存在著所有層和管理層分離的現象,因此促進財務管理監督體系的建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點,第一,完善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監督體系,盡可能的補充制度的漏洞,對財務管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可能發生的問題都盡量考慮到,并進行深入的分析來保證財務管理的效率和監督管理的效果。第二,加強財務管理操作執行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專業技能,也要加強財務管理監督人員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綜合知識的完善,比如對財務知識、法律知識、金融業務知識等的教育,促進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有效進行。第三,農村信用合作社可通過增加信息的透明性來減少管理人員和所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充分的披露財務信息能夠使本社范圍內的所有成員都對合作社的經營管理情況有清晰的認識并執行監督的職責。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要求下和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下,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加強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改善財務管理水平。我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可以從財務管理體系建設、財務管理目標確立和完善監督體系等幾個角度來加強財務管理的水平。需要在原有的財務管理系統上,創新開發出能跟上時代要求并適合農信社的財務管理模式。同時,農村信用合作社需要成立相應的監督管理部門,并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監督體系,降低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代理成本。通過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良性發展,能為農業發展帶來盡可能大的收益。
[1]張愛輝.基于財務角度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核心競爭力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4(32).
[2]王雅卉.謝元態.謝奇超.試論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村信用合作社共生機理構建[J].農村金融研究,2012(11).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