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舒
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探討
張 舒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推進,事業單位原有的會計核算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事業單位發展和政府管理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對原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積極推動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本文以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切入點,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要點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事業單位應對會計改革的措施建議。
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會計準則;會計制度
事業單位會計將各項經濟業務作為對象,對單位預算執行過程與執行結果進行真實的記錄、反應與監督。隨著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不斷加強與深化,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成為了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做好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對強化事業單位職能、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財務管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事業單位會計作為預算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業務類型包括了事業業務與經營類業務,因此在會計準則的改革中需要同時兼顧這兩個方面的內容。近年來我國加快了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步伐,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財政部重新修訂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
(一)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并存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在核算財政撥款的公益性活動時仍然沿用收付實現制,而對于非財政撥款的經營性活動,則實行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比有著本質區別,是指按照單位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歸屬于本期來確認收入、費用的標準。這就要事業單位必須在了解經濟運行規律和會計核算要求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會計核算基礎,保證經濟業務會計處理的完整性,使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
(二)增加固定資產和基本建設核算內容
新會計準則在對國際會計慣例和經驗進行借鑒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我國一般企業會計準則,增加了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和基建項目的核算方法,并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會計核算方法,如虛提折舊和攤銷,其具體是指在事業單位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的會計處理上,重新建立非流動資產基金,該核算方法在充分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前提下,增強了對單位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動及使用情況的掌控。在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為更好地適應本單位經濟業務發展的需要,可對無任何相關憑證的資產按市場公允價值入賬,如接受社會各方的捐贈資產等。此外,新會計準則對事業單位基建項目數據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其及時并入到“大賬”當中,并給出了具體方法,還進一步強調了對財政投入資金的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三)會計科目體系進一步完善
新會計制度對原有會計制度下的科目體系進行了調整,并對部分科目進行了增減,其中新增的會計科目有“無形資產資金”、“累計折舊”、“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在建工程”以及“無形資產攤銷”等等。同時,對部分會計科目進行了修改,如將“現金”科目,改成“庫存現金”科目;將“材料”和“產成品”科目統一改成“存貨”科目等等。在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中,引入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兩項業務,如資產折舊的計提與修購基金的提取改為并行,而對于部分仍然實行提取修購基金的事業單位,計提折舊與提取修購基金是兩個不同的業務。折舊采用的是虛提的方法,而修購基金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提取,前者可直接計入支出,并增加自身積累,后者主要是對凈資產余額進行調整,二者之間不僅不會產生相互干涉的情況,而且還能滿足不同的管理需求。由此可見,新會計制度對會計科目的調整,全面規范了事業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以及相關事項的確認、記錄和報告,有利于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
(四)財務報表信息披露調整
新會計制度對會計報表形式進行了調整,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增了“財政補助收支表”,同時對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進行了修改,根據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項內容,并將負債項目也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且進行了分類列示,該做法與國際慣例相同。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表所反映的是本單位某個特定日期的財務資料,由于該表屬于靜態報表,故此取消了原表中的動態會計要素,如支出、收入;結余則是按照財政補助結轉結余、事業結轉結余、經營結余等進行分別核算。新會計制度實施后,對事業單位的收入支出類科目的日常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加強新制度學習
新會計制度涉及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基建項目以及負債流動性劃分等工作時,要與單位內部的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如涉及資產方面的內容時,要與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密切的溝通與合作,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進行。此外,單位還應積極組織開展新會計制度的培訓,并將培訓的重點放在新舊會計制度出現明顯變化的方面,而相關部門則應當在深入研究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加大貫徹實施力度,在新會計制度的引導下,順利完成工作目標。
(二)處理好新舊制度銜接問題
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要處理好新舊制度銜接問題,確保新會計制度貫徹落實。如新會計制度下必須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使固定資產價值損耗能夠在賬面上真實地反映出來。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準確核算累計折舊計提數額,做好新會計制度的過渡工作。
(三)及時更新財務軟件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中,財務軟件是不可或缺的輔助性工具,它的性能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核算質量。在新會計制度下,原有的財務軟件已經無法滿足新的業務核算需求。為此,事業單位應當及時對財務軟件進行更新換代,以此來適應新制度對單位會計處理所提出的要求。一方面,單位可以對原有財務軟件的各方面性能進行提升;另一方面可引進并應用性能完善且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財務核算軟件,提高電算化程度,以此來增強財務核算能力。
我國原有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無法充分地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無法提供整個事業單位的運營業績會計信息,也無法對事業單位的財務受托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客觀評價,為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正確判斷造成阻礙,影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全面披露。因此在公眾的信息需求、國際社會需求、公共行政管理改革與經濟轉軌的要求下,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動因在不斷的形成與完善。新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新會計制度的頒布與實施,對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消除原有會計制度的弊端,推動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有著重要意義。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全面實施,事業單位必須主動適應會計改革對本單位會計工作帶來的變化,處理好新舊制度的銜接問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不斷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
[1]王家麗.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其改進[J].經濟師,2012(7).
[2]鄧深探.深化國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考—基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比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1).
(作者單位:四川省種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