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曄
對新經濟時代深化會計改革必要性的探討
王 曄
會計改革這一話題提出迄今為止已經三十多年了,并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高速發展的新經濟時代,各種高新科技的不斷滲透,網絡技術的深入普及與完善,對我國的會計改革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使“會計”與時俱進,深化會計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對新經濟時代深化會計改革的必要性制進行探討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和觀點。
新經濟時代;會計改革;社會環境;會計理論;營改增
在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應運而生,在社會各行業都普遍受到沖擊的大背景下,會計這一特殊行業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勢必也受到較大影響,舊的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法已經逐漸與時代發展相脫節,暴露出其局限性。為了使我國會計符合時代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并不斷深化會計改革。
任何事物的產生與發展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會計作為社會文明的產物當然也離不開環境的影響。當今社會已步入新經濟時代,世界瞬息萬變,會計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會計人員的觀念和行為,最終影響會計活動。以下我們將從社會環境的角度對進行會計改革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1.政治環境
我們在改革中國會計體系的過程中,必須會將國家的政治意志貫徹進去,絕不能脫離政治環境而單純地從會計角度考慮會計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政治的透明度和民主意識不斷提高,再加上對外開放等因素使得我國政治環境相當寬松,從而為會計思想和會計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并提供了適合的土壤。
2.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是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主導因素。我們必須看到,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還不高,社會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國家綜合實力也還不算強,社會經濟體制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逐步加以完善,社會經濟運轉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就對我國的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情況勢必會推動我們繼續下大力氣深化會計改革。
3.文化環境
近年來,我國傳統文化和理念受到西方文化和商品意識的強烈沖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變革等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從會計方面看,會計人員已不是簡單的“記賬和算賬先生”,而是主動參與財務管理和經營方面的決策,積極參與會計改革特別是會計準則的討論和征詢意見的反饋工作,能為企業創造效益和價值。
1.從理論層面分析我國深化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各類會計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先進的、科學的,并經過實踐論證的會計理論的指導。目前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許多方法、觀點、成果都借鑒了外國的做法,并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完善的會計體系,從而導致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國際地位不高,理論研究相對滯后,這些缺陷必然會反映到實際的會計工作之中,使許多會計問題由于不能得到理論層面上的支持而遲遲懸而未決。我國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雖然已經頒布,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新準則需要不斷地修訂、增補和完善。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只有十多年的時間,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相比經驗不足,因此需要我們不斷深化會計改革,充分考慮如何順應經濟發展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趨勢,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質量會計準則。
2.從會計實際工作角度分析我國深化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當今已經進入經濟全球化的新經濟時代,這就要求會計迅速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考驗。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需要順應時代而變,才能適應新經濟時代經濟管理的需要。對會計只是一種簡單的算賬、記賬、報表的工作這樣的認識已經嚴重不合時宜,在經濟改革的大形勢下,會計也應有適應新環境的先進理論和新方法。
自從2012年1月1日上海首次啟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起,隨后各行業試點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展開,伴隨著“營改增”范圍的不斷擴大,營業稅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按照國家的相關要求,在2016年后,營業稅將徹底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然而,國稅局、地稅局的收入問題卻還并沒有得到行之有效地解決。營業稅一直是地稅局稅收收入的重頭,一旦營業稅被徹底取消,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預算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按照將來的發展趨勢,地稅局到底是并入國稅局,還是領取一個稅種作為地方的稅收,還不明朗,尚需實踐的驗證。“營改增”可以通過打通納稅鏈條從而促進產業升級,消除重復征稅,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轉變,在降低企業的稅負的同時又提高了國家稅收的收入,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完善的產業鏈條。但我們必須看到,“營改增”也必然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如何做到盡善盡美,既照顧到了地方財政,又兼顧里國家收入;既考慮到了大部分企業,又想到了部分港口企業等,這些突出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一旦利用好“營改增”這把雙刃劍,我國的經濟一定會更加繁榮!從“營改增”這一角度看,我們的會計改革還需要不斷摸索,不斷深化。
3.從會計人員角度分析分析我國深化會計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首先是對觀念、認識的改革;幾十年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變過來,必須經歷一個長期而又系統的教育過程。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由于會計改革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步伐。這樣,實踐中就形成會計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矛盾,而會計落后于形勢是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迫使我們必須進行會計改革,并不斷深化會計改革,盡快摒棄掉我國會計工作中的那些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發展的陳舊的規定和制度。從目前的國情看,會計改革觸及的不僅僅是會計工作人員,而且影響到我國所有企業界、經濟界以及會計教育界的認識思維和觀念。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我們深深地感覺到要想最終實現會計的“與時俱進”,所有會計人員必須一馬當先躋身到會計改革的洪流中去。
會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會計學是一門非常系統的經濟管理科學,那么相應的,會計改革則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艱巨、情況復雜。在改革過程中,絕不能追求形式而應當把握其實質,既要借鑒外國會計改革的先進的成功經驗,又要立足中國國情,要充分考慮會計在目標、范圍、業務、事項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會計改革必須與經濟體制改革同步,要使經濟不斷發展,就必須不斷深化會計改革。
[1]吳水澎.深化會計改革及其政策制定有關問題的研討——兼談會計改革紅利[J].會計之友,2013,25:4-6.
[2]代鵬.從會計制度與準則的更替分析我國會計改革[J].現代商貿工業.2010(11),209:211.
[3]李國棟.經濟全球化下我國會計的改革和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1,03,124.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湖東電力機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