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皚瑩 蕭文斌 黃伊 關婉君
摘 要:培養高素養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為準確掌握勞動者的科學素養水平,本研究嘗試采用新的基于職業人群差異性的測評模型,對廣東省六個行業的勞動者進行調查研究。新模型以米勒模型為基礎,彌補其無法區分科學素養水平檔次以及難以適應不同社會背景下測量的缺陷,對不同職業人群的科學素養綜合水平以及各個維度的具體水平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職業從業者科學素養的特點和差異,為我省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提供數據基礎,也有助于推動我省職業教育改革,培養具有高科學素養的職業從業者。
關鍵詞:科學素養;職業教育;勞動者;測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2-0013-05
引言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其中針對職業教育,更具體要求“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養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養的勞動者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勞動者的素養決定了民族的素養,也反應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此,提高勞動者的素養,特別是科學素養,應成為一個國家的基本國策。
要提高勞動者、或不同職業從業者的科學素養,首先就應準確地掌握其現有的科學素養水平。我國在1990年首次采用在世界各國已被普遍采用的、由美國學者米勒所提出的科學素養測評模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科學素養測評。該模型由“個人關于科學知識的詞匯量足以能閱讀報紙或雜志上爭論所涉及的基本科學概念”、“能夠理解科學探索的過程或本質”、“某種程度上理解科學技術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三個維度組成。如果三維度中的每個維度都達到一個合理的程度,綜合起來就反映了一個人對媒體中科學技術政策問題爭論的理解水準以及理解其重要性并參與爭論的能力,即具有“科學素養水平”。此后,我國又在1994 年、1996 年、2001 年、2003 年、2005 年和2007 年分別進行了6 次全國范圍( 不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 的公眾( 指18-69 歲的公民) 科學素養調查,為了解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但是,隨著科學素養調查實踐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米勒體系的弱點也逐漸暴露,特別像我國這類發展中國家,其社會經濟特征以及教育體系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異,套用國際通用標準進行測評時難免存在局限性。米勒體系采用唯一的達標閾值來評判公眾的科學素養絕對水平,過于簡單地劃分公眾的科學素養水平檔次,不能提供足夠的信息去準確體現公眾科學素養水平的差異性,難以為國家的社會發展決策和科學教育體制提供指導性意見。不同國家由于社會制度、經濟、文化、教育體制等因素的不同,對科學素養指標體系的理解、或其相對重要性的定位不同,統一的標準無法適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測量。而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科學內涵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所關注的“當代問題”也發生了改變。原有的測評內容已不能再代表當今科學知識的典型性和普遍性。
一、開展基于職業人群的科學素養測評
針對米勒體系的局限性,我們對原有的測評指標和方法進行了改進,提出以職業差異性為測評基礎的五維度權重模型。該模型根據新時期“科學”概念的定義及其結構的分析,在原有“科學術語”、“科學意識”、“科學社會功能”三個維度的基礎上,增添了“對科學技術史的了解”和“對科學副作用的認識”兩個新的維度;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Fuzzy-AHP),在抽樣調查本地從事科學教育的專家對五個維度的相對重要性排序的基礎上,計算出每個維度在科學素養結構體系中的權重。這樣不僅提高了科學素養測評指標的效度,而且改善了米勒體系無法適應不同社會背景的缺陷,基于不同的社會體制和文化背景下的權重維度去構建科學素養的評估體系。最重要的是,五維度的權重模型首次提出以職業差異性為測量因子,摒棄米勒模型中模糊個體差異性而以單一閾值決定科學素養絕對水平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如年齡段、文化程度、職稱等,對不同職業從業者的科學素養水平進行不同行業間的橫向比較和行業內的縱向比較,得到不同職業從業者科學素養的相對水平、以及其優勢和差距。比起米勒模型“一刀切”的“門檻式測評”,這種比較測評的方法能夠更準確更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地區某類人群的科學素養水平,有助于深入地掌握科學素養水平的具體情況并有的放矢地開展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高。
我們采用這個新的科學素養測評模型,開展廣州市不同職業人群科學素養調查研究。本次研究針對廣州市不同職業從業者,根據行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屬于不同領域等原則,選取了教育、金融、制造、公務員、西醫和中醫六個行業進行調查。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每個行業約1000份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得出廣州市部分行業勞動者的科學素養水平,為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提供輔助,也進一步驗證了基于職業人群科學素養測評模型的可行性。
開展職業人群科學素養調查,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二、基本調查信息統計
(一)性別
從性別的比例可以看出,不同行業隨機抽樣出的男女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別,行業為制造業、公務員行業中男性比例較大,而教育行業、金融行業、西醫和中醫行業則女性比例較大,這樣的差異可能與行業的內部需求相關。總體來說,六個行業總體的男女比例靠近50%的中線,男女性職業從業者的比例較為均衡(見圖2.1-1)。
圖2.1-1 六個行業的性別比例分布
(二)年齡
從各年齡段的具體情況可以看出,除了中醫行業外,大多數行業的從業者都集中在20-29歲、30-39歲和40-49歲這三個年齡段(見圖2.2-1)。在中醫行業從業者中,20-29歲年齡段的從業者較少,所占總體比例不足10%,50-50歲和60歲以上這個兩個年齡段的樣本較多,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行業的年齡趨老齡化。六個行業的平均年齡顯示,廣州市勞動者主要分布在30-59歲的年齡區間中。
圖2.2-1 六個行業的年齡比例分布
(三)文化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行業的受教育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見圖2.3-1)。教育行業從業者的文化程度最高,約95%的被訪者學歷為本科及以上,制造業從業者的文化程度分布較其他行業有明顯的差異,約40%的被訪者學歷在中專及以下,這與行業特點以及職業本身的需求有一定關系。除制造業外,各行業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從業者所在比例最高,反映我省勞動者的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本科文化程度的從業者目前已成為我省主要的勞動主力軍。
圖2.3-1 六個行業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
(四)專業技術職務(以下簡稱為:職稱)
在六個行業中,教育行業擁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人數比例達到73%, 在六個行業中為最高;公務員行業中暫無職稱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其他行業(見圖2.4-1)。職稱比例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行業的職業特點和發展方向,教育行業、中醫行業和西醫行業勞動者更重視專業技術方向的發展,而公務員行業則更多在行政職務方向發展。
圖2.4-1 六個行業的職稱比例分布
(五)平時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六個行業從業者獲取科技信息的渠道都是多元化的。六個行業最常用的渠道分別是網絡、電視和報紙,而六個行業從業者最少使用的渠道則各有不同(見圖2.5-1)。教育行業、西醫行業和中醫行業從業者較少使用廣播和與人交談這兩個渠道,他們通過閱讀圖書或學術期刊以獲取科學信息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行業。而金融、制造行業從業者與公務員則較少使用圖書或學術期刊以獲取科學信息。
圖2.5-1 六個行業獲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布
三、基于職業差異性的科學素養水平分析
(一)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分析
從科學素養總體水平來看,綜合得分最高的行業為教育行業,其次為中醫行業,得分較低的是制造行業和公務員行業(見圖3.1-1)。六個行業科學素養綜合得分的極差為9.426分。對各個行業的綜合得分的波動性進行分析,發現綜合得分較低的兩個行業的分數波動性較大,得分最高的教育行業從業者的分數波動最小,這說明教育行業從業者的科學素養水平不僅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從業者之間的水平差異也較小,行業總體科學素養水平較為均衡。
圖3.1-1 六個行業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二)科學素養維度的具體水平分析
從科學素養五個維度得分來看,六個行業在科學素養和科學意識兩個維度上得分較高,在科技史維度上的得分最低(見圖3.2-1)。分析六個行業在每個維度上的得分,分數波動較小的維度是科學術語和科技副作用,這說明各個行業的從業者在這兩個維度上的水平差異較小,公眾對于這兩個方面的知識或信心掌握度較高。教育行業在科學術語、科學意識、科技社會功能和科技史這四個維度上得分均為最高,而公務員在科學術語、科技社會功能、科技史和科技副作用這四個維度上得分均為最低,這提示不同行業從業者科學素養水平的差異不僅體現在總體得分水平,更體現在具體維度水平的差異中。
圖3.2-1 六個行業科學素養的維度水平得分
(三) 不同分組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分析
1. 按年齡分組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分析
基于職業對行業內不同年齡段的從業者進行比較發現,公務員行業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與年齡呈現嚴格的負相關關系,即隨著年齡的增大,公務員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呈現嚴格的下降趨勢。而其他的五個行業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在年齡增大的同時,均呈現了一定的波動趨勢,這種波動趨勢主要體現為先升高后下降。 對每個行業中五個年齡段的綜合得分進行比較發現,六個行業中,公務員行業內部的得分差異最大,表現出較大的波動性,而教育行業內部分的得分差異相對較小,得分較為集中,水平較為接近(見圖3.3-1)。基于不同的年齡段進行不同行業間比較發現,教育行業從業者的科學素養在五個年齡段都處于較高的水平,而公務員和制造業從業者則處于較低水平。但是公務員在20-29歲和30-39歲這兩個年齡段的科學素養水平與其他行業的差距較之另外的三個年齡段明顯地減少,這可能反映了我國近年來的公務員的公開招考制度、以及在選拔和錄用過程中注重科學素養測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務員隊伍的科學素養水平(見圖3.3-2)。
圖3.3-1 按年齡段不同行業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圖3.3-2 按行業不同年齡段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2.按文化程度分組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分析
基于職業對行業內不同文化程度的從業者進行比較發現,金融行業、西醫行業和中醫行業從業者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與文化程度呈現嚴格的正相關關系,即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科學素養綜合得分也提高,因此,這三個行業中得分最高的是研究生學歷的人群,而得分最低的是中專及以下學歷的人群。而教育行業、制造行業和公務員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與文化程度呈現先增加后遞減的趨勢。在這三個行業中,本科學歷的人群得分最高。在四種文化程度得分差異的比較上,較大的行業為西醫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得分差異較大,教育行業的差異最小,得分最均衡(見圖3.3-3)。基于不同的文化程度進行不同行業間比較發現,總體上六個行業的科學素養水平與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即學歷越高,科學素養水平也越高(見圖3.3-4)。其中,六個行業本科學歷的勞動者的科學素養水平差異性最小,水平最為均衡;而不同行業的中專及以下勞動者的差異最大。
圖3.3-3 按文化程度不同行業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圖3.3-4 按行業不同文化程度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3.按職稱分組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分析
基于職業對行業內不同職稱的從業者進行比較發現,六個行業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呈現出不同的波動形式(見圖3.3-5)。隨著職稱水平的升高,教育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得分先上升再下降,制造業和西醫行業的得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公務員和中醫行業從業者的得分則表現為升降交替的現象。六個行業中,金融行業和公務員在不同職稱上的得分差異較大,而教育行業和制造行業的得分差異較小。基于不同的職稱進行不同行業間比較發現,不同職稱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差異不大,即勞動者的科學素養水平并沒有隨著職稱水平的提高而出現明顯的提高(見圖3.3-6)。其中正高職稱的勞動者的科學素養水平行業間的差距最大,而沒有職稱的勞動者的差距則最小。
圖3.3-5 按職稱不同行業的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圖3.3-6 按行業不同職稱的科學素養綜合得分
四、總結
本次研究創新性地采用科學素養測評比較模型,開展不同職業人群科學素養水平調查。通過對廣州市有代表性的、不同領域的職業人群進行調查發現,廣州市的職業人群以30-59歲、具有本科學歷的從業者為主,其主要獲取科技信息資訊的渠道主要為網絡、電視和報紙,其中網絡已經成為最普遍的信息獲取渠道。所調查的六個行業中,教育行業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最高,其從業者的科學素養水平也較平均。六個行業從業者對“科學術語”知識的掌握得最好,對“科技史”的了解最少;在“科學術語”和“科技的副作用”上六個行業的水平都較均衡、差異性不大,但在“科學意識”和“科技對社會的功能”上水平較參差,差異較明顯。研究還從年齡段、文化程度和專業技術程度的角度,對不同行業從業人員的科學素養水平進行了比較。通過行業間以及行業內的統計分析發現,不同行業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各有特點,這和本行業的職業特點、崗位需求和人力資源的培養存在很大關系。研究中對科學素養每個維度的具體水平的統計分析,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不能詳述。
本次研究為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測評打開一扇新的窗戶——基于職業差異性,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分析,能夠更準確地了解不同群體在科學素養綜合指標以及各維度指標上的水平高低,為掌握我國公民的科學素養水平提供有效和全面的基礎。只有準確地了解不同行業勞動者科學素養水平,包括科學知識、專業技能、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才能有的放矢地為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添磚加瓦,即不同的職業教育系統根據各自行業勞動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教育目標或教育重點進行補充或調整,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有用的、能夠適應社會生活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高素養人才。
參考文獻:
[1] 任福君,翟杰全.科技傳播與普及概論[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
[2] 美國科學促進會.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M].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1.
[3] 英國皇家學會,唐英英譯. 公眾理解科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 王可煒,羊芳明.公眾科學素養與職業差異性[J]廣東科技,2011,20(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