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瑞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哈爾濱 150030)
?

媒 體 融 合 時 代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培養
洪瑞
(東北農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哈爾濱 150030)
[摘要]文章對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要求及提高途徑進行了闡述,為學術期刊編輯盡快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生存發展必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和沖擊,學術期刊的出版和發行形式必然發生根本的變化,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期刊編輯的壓力非常大,新媒體對期刊編輯提出了高效性、安全性和融合性等要求,使編輯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編輯需要由原先的鉛印出版轉變為多樣化的綜合性出版,同時編輯的思維和工作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改變。為了及時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學術期刊編輯應該通過熟悉和掌握各種媒體技術并將其運用于編輯出版的各個流程,加強信息收集與整合的能力,提高基本編輯素養和技能以及系統工作能力等途徑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以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挑戰。
[關鍵詞]媒體融合;學術期刊;編輯;能力;培養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國家已經將媒體融合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由此進入全新的媒體融合時代[1]。媒體融合時代也是大數據的時代,隨著互聯網、傳統出版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成為新聞出版傳媒產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傳統媒體形態、業務模式和運行方式不可避免地面臨新的轉型,使得媒體融合成為出版業發展的潮流和必然趨勢[2]。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生存發展必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和沖擊,學術期刊的出版和發行形式必然發生根本的變化,在學術期刊出版和發行過程中,承擔重要工作的編輯的思維和工作方式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因此學術期刊的編輯人員應該深入了解媒體融合的本質和內涵,積極創新,探索新的期刊發展模式,提升自身能力,以適應新的發展環境。
一、媒體融合發展歷程
學術界關于媒體融合的探討始于 20世紀70年代,20 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媒體融合”一詞,自此開啟了媒體融合的研究和探索。而隨著數字傳媒形態的出現,媒體融合被定義為印刷的、音頻的、視頻的、互動性數字媒體組織之間的戰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聯盟[3-4]。
目前,國內外對媒體融合的解讀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包括兩方面:一個是狹義方面的理解,媒體融合是指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媒介形態。狹義的理解將媒體融合定義為只是媒介形態的融合,而不包括相關要素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廣義方面的理解,媒體融合既包含一切媒介及其相關要素的結合、匯聚和融合,還包括傳播手段、所有權、組織結構等要素的融合。
二、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處于媒體融合時代,媒體形態不斷更新的形勢下,傳統的學術期刊編輯的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 在加快傳統媒體向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學術期刊編輯的思維和工作方式必然發生根本的變化。
媒體融合對學術期刊編輯思維和工作方式的影響是深刻的,從學術期刊編輯的角度來看,在媒體融合時代,各種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可以幫助編輯更好地開展常規業務工作,例如審稿、排版等;從學術期刊營銷的角度來看,借助全覆蓋的網絡技術可以更好地擴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新媒體為學術期刊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的同時,也對學術期刊編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5]。
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期刊編輯來說壓力非常大,新媒體對期刊編輯提出了高效性、安全性和融合性等要求,使編輯工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編輯需要由原先的鉛印出版轉變為多樣化的綜合性出版。20世紀學術期刊編輯的主要編輯工作是在書刊、電視等傳統傳媒領域。21世紀初期,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編輯工作的技術超越了以紙介質為中心的印刷時代,而走向數字和網絡傳播時代。
媒體融合時代要求學術期刊編輯具備能與之相匹配的新媒體素養。新媒體工具為期刊出版的常規工作(約稿、稿件處理、排版、校稿等)提供了先進的媒體技術手段,搭建了相應的智能平臺,這些技術手段和平臺的出現可以提高編輯人員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客觀上,媒體融合實踐也要求編輯能夠掌握這些技術手段、熟練地運用這些技術手段,在智能平臺上迅速、正確地完成編輯的所有工作。編輯需要通過智能平臺與作者和讀者進行更好地交流,編輯需對自己在媒體融合時代全新的角色有足夠的認知,努力提高與作者和讀者的互動能力,更好地滿足公共交流平臺的需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量的信息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每天編輯都要接觸很多的信息,這就需要他們具備敏銳的信息察覺能力,第一時間判斷其價值,將這些信息與學術期刊相結合,使學術期刊的內容滿足讀者的需要。
在媒體融合時代之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編輯的社會角色發生過一些改變,但并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6]。在媒體融合時代,對于編輯來講,不再是傳統編輯的工作形式,因此學術期刊編輯也要適應媒體融合的新形勢,努力適應數字化的生存方式。媒體融合時代是數字技術與信息、通信技術等發展作用于編輯出版界的必然結果,技術的發展必然會使編輯的工作方法與工作角色發生轉變。
三、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能力的培養
媒體融合時代,編輯除了具備原有的素養和編輯技能外,還必須滿足媒體融合對編輯工作的新要求。在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應該通過以下途徑提高自身的編輯能力。
目前新媒體主要包括互聯網新媒體、網絡電視、網絡廣播、網絡報刊、手機新媒體、電視新媒體等多個方面。熟練應用好各類新媒體工具,通過它們獲取、加工、處理信息并參與信息傳播是媒體素養培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階段,許多學術期刊均開始采用了網絡采編平臺進行辦公,同時,在期刊的運營過程中,有許多期刊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進行推廣,如浙江大學學報(社科版)使用微博這種新媒體技術將學術期刊文章進行發表,同時通過期刊微博可以直接進行文章鏈接,作為一種優先出版的輔助形式,這種新的出版形式最大的優勢就是縮短出版時滯,提高期刊時效性。另外,也有相關學者提出以新媒體的優勢進行約稿,認為這種約稿行為更符合潮流的發展,富有時代特色。但是,這些行為實施的前提是要能對各類新媒體形式熟練掌握,不僅要繼承傳統媒介素養中的能讀、能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試聽、美學等素養,通過一定的創新性制作、利用多媒體形式,將時尚熱點等新元素融合到同一個作品中,充分發揮新媒體工具互動、快捷、多元、大眾化的優勢。因此,具備新媒體工具成熟的使用能力是學術期刊編輯新媒體素養培育的基本前提。
在傳統的期刊出版過程中,計算機已成為學術期刊編輯不可缺少的工具,傳統的編輯只需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和簡單的文本軟件使用技巧,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但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世界帶來了數字化的信息環境,使得學術期刊的編輯方式由計算機的單機工作,發展為編輯、審稿、排版、校稿等為一體的智能化模式。因此,新時期的編輯應該了解、熟悉和掌握具體的各種媒體技術,并且將這個先進的媒體技術運用到與編輯工作相關的各個領域。媒體融合時代背景下,學術期刊的編輯應該采用網絡采編平臺,實現采編主體協作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編輯出版流程[7]。
編輯是出版的主體,不僅要會經營、有眼光,還要懂技術。媒體融合時代,轉型升級發展不是一個口號,而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出版人首先必須強化互聯網思維,轉變觀念,樹立“以內容為核心、平臺為王”的理念。學術期刊最核心的還是期刊的內容,也就是所發表科研文章內容的創新性、時效性、權威性等。一本好的學術期刊,一定是能夠及時刊發在某個科學領域的重要的、最新的發現。因此學術期刊的編輯在掌握、熟悉運用各種新媒體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信息收集與整合的能力。
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新時期的出版行業,紙質學術期刊都是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無論何時何地,選題策劃能力都是期刊編輯的一項基本功,選題策劃能力的核心就是信息的收集與整理能力,在眾多的信息中,判斷信息的價值,找到有價值的選題。現在是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是媒體融合的時代,信息的傳播是非常快的,因此編輯如何從數以億計的消息中發現、整理出與期刊所涉及領域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是很重要的。目前許多期刊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等消息發布資源,因此編輯如何通過這些新的媒體手段,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吸引眾多讀者,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已經成為目前編輯的一項重要工作。
無論技術如何進步,媒體如何融合,學術期刊還是由人來完成的,因此可以說編輯的素質決定了雜志的學術內涵。從這些層面來看,編輯在學術期刊中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本學術期刊的發展,是離不開編輯的,只是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提高編輯的技能與素養。媒體融合時代,更需要“全且專”的人才,這里“全且專”的人才,主要是指編輯的基本編輯素養和技能、新媒體技術的熟悉與運用能力以及系統工作能力等。具體來說,就是學會運用網絡現代化技術手段,打破以往傳統媒體時代“術業專攻”的固有模式,由“單項”向“多能”發展,體現媒體融合時代的優勢。另外媒體融合時代更需要編輯加強協同工作能力,編輯需要協調作者發表文章的訴求與本刊辦刊宗旨之間的關系,需要協調繁忙的審稿人與文章作者縮短審稿周期之間的關系,編輯需要協調雜志社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稿件處理人員、排版人員、發行人員等),只有加強編輯的團隊協同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發揮不同崗位人員的聰明才智,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創新能力,促進學術期刊的發展。那么如何成為“全且專”的編輯呢?
1.通過學術交流,了解專業前沿信息。學術交流活動是進行學術情報和信息交換的過程,是社會科學活動的客觀需要。學術交流活動,實際上是一個信息交流中心,各個領域的頂級專家和學者聚在一起,交流各家的最新學術成果和學術動向。學術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參加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了解相關領域科學的發展現狀與目前的發展方向,及時刊發符合發展方向、前沿領域的文章,增加期刊在領域內的影響力。
學術交流對于學術期刊編輯來說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個是參加學術交流,有利于了解學科前沿的最新知識。學術期刊應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支持更多的編輯,特別是青年骨干參加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會議,派遣編輯赴國內外其他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和專業進修,了解學科前沿的最新知識[8]。學術交流對于學術期刊編輯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提高稿件質量,科技期刊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學術交流的產物。期刊可以定期自己組織學術交流,編輯可以通過與作者、審稿人之間的學術交流,了解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對于稿件的建議,雙方能更直接地了解對方的看法,更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切實提高稿件質量。
2.通過繼續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編輯的整體素質是第一重要的,因此學術期刊出版社的主要任務是能夠建立一支政治思想過硬、科學文化水平高、編輯理論與實踐水平高、掌握現代期刊編輯出版技術的學術期刊編輯隊伍。繼續教育是提高編輯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期刊編輯的繼續教育,可以更新編輯知識,實現自身技能的提高。在職人員應該通過不斷學習,從多層次、多角度入手,積極學習新知識,豐富自己。通過期刊編輯的繼續教育,可以培養編輯意識、提高編輯技能。只有通過不斷地接受繼續教育,使學術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符合媒體融合大環境的要求,才能促進學術期刊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使期刊在出版改制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3.通過自學,及時補充急需的新媒體技術知識。在媒體融合時代,學術期刊編輯還需要通過自學,及時補充急需的新媒體技術知識。通過繼續教育,當然可以提高學術期刊編輯的綜合素養,但是繼續教育學習的時間長,而有些學術期刊編輯的任務很重,無法抽出時間和精力進行繼續教育;另外在編輯工作中突然遇到的一些臨時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也無法通過繼續教育解決。因此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自學也是學術期刊編輯提高自身素養的必要手段。自學的特點是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發現問題可以隨時通過查找書籍、網絡搜索、向人詢問等手段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點,及時掌握相關知識,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自學可以根據編輯自身的時間安排,不會影響到學術期刊正常工作的進行。因此自學是編輯繼續教育的重要補充。
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對學術期刊編輯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媒體融合時代打破了傳統期刊編輯的簡單工作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各種新媒體技術為核心的新智能平臺的挑戰。不過只要編輯能夠通過繼續教育、學術交流、自學等形式提高自身的編輯素養與新媒體技術的操作能力,不僅可以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同時也可以促進學術期刊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祖增,張仁漢.媒體融合時代傳統期刊“互聯網+”路徑探索[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5,(3):52-56.
[2]袁其興.媒體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編輯能力的挑戰[J].管理觀察,2014,(34):21-23.
[3]呂莉.媒體融合時代,編輯人才的培養與考核機制創新[J].出版廣角,2013,(2):46-50.
[4]蔡雯.新聞傳播的變化融合了什么——從美國新聞傳播的變化談起[J].中國記者,2005,(9):70-73.
[5]崔金貴,盛杰,談國鵬,等.編輯的新媒體素養培養[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7):970-974.
[6]甄真.媒體融合時代期刊編輯的角色轉型[J].科技傳播,2015,(2):238-239.
[7]崔金貴.新媒體技術對學術期刊編輯心理的負面影響及調適[J].出版發行研究,2013,(11):48-51.
[8]孫利敏,龐翠華.加強校內外學術交流 開創教育科研新局面[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4):37,42.
〔責任編輯:徐雪野〕
博士碩士論壇
The Training of Capability of Editing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Media Convergence Era
Hong Rui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
Abstract:The paper states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to edit academic journals in the media convergence era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to adapt to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In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convergenc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must also inevitably be affected. The publications and distribution form of scholarly journals will inevitably undergo fundamental changes.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has great pressure on traditional journal editors. New media presents the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new requirements for efficiency, security and integration, so editing work has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shift from the original letterpress printing publishing to diversified and comprehensive publishing, Way of thinking and working methods should also be changed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ra of media convergence promptly, editors of academic journal should master various 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y them to various processes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integration, improve basic editing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work systematically to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of media convergence era.
Keywords:media convergence; academic journals; editing; capacity;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5)04-0132-04
[作者簡介]洪瑞(198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編審,博士,從事期刊出版與統計分析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