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陸志國 李曉梅
摘 ? 要:從泰州特色旅游的發展現狀著手,分析現代旅游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存在的沖突,并列舉常見的沖突形式。揭示沖突的本質是人與自然關系失衡問題,提供調和沖突的基本思路,并提出解決泰州特色旅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特色旅游;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中國旅游業是一個新興產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近些年來一直保持了高速度的發展,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的地位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日益顯現。而其中生態旅游更是一枝獨秀,生態旅游是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熱點,據估算,生態旅游年均增長率為20%-25%,是旅游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在這種國內外旅游業發展浪潮的引領下,泰州地區也在積極發展當地的特色旅游,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環境污染的現象。如內蒙古包頭市希拉穆仁草原2012年旅游火爆,大約產生一千二百噸垃圾,百分之八十來自于游客的吃住行,據估算由兩百多噸垃圾是因游客亂丟棄產生,多為外包裝,讓景區管理方大傷腦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呼吁我們要保護生態環境,解決旅游與生態環境沖突已成為熱點話題。泰州地區的旅游業發展相對于蘇南地區或發達城市來說起步較晚,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別人的經驗,盡量少走彎路、少走錯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協調泰州特色旅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度。
一、泰州特色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泰州在歷史上被譽為“水天堂”,濕地系統保持良好。據介紹,白鷺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是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有白鷺棲息之地,一般都是景色秀麗、山佳水美之地。而泰州白鷺數量逐年增長,由此可以證明泰州的生態環境還是比較良好的,這也是泰州加強城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綠地面積逐步增多的結果。目前,泰州旅游項目以生態自然風光和特色人文景觀為主。
1.生態自然風光
隨著全球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旅游業的繁盛,生態自然風光旅游成為許多游客休閑渡假的首選。泰州根據自己的地方特色也打造了一些生態旅游項目,比如生態優美的自然景觀——溱湖風景區。以溱湖為主體,以溱潼古鎮為依托,打造成為集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漁鄉風情為一體的特色旅游項目。再如,鄉村氣息濃厚示范園——河橫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是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目前,河橫已經成為體驗、休閑、度假、餐飲、娛樂和科教為主要游覽內容的農業旅游的樣板。另外,泰州華僑城是泰州市打造生態休閑度假旅游項目的一項力作。目前已建成主要項目有云海溫泉,擁有國內罕見的“三元溫泉”;水岸商業街讓人們穿梭于歷史與現代之間;此外,為延續傳統和擴大旅游知名度,泰州每年舉辦溱潼會船節。
2.特色人文景觀
泰州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100多年的歷史,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美譽。泰州人杰地靈,歷代名賢輩出。
泰州優秀的人文景觀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千年古剎光孝寺——始建于東晉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光孝寺因歷朝歷代高僧輩出而享譽海內外,為江佑四大傳戒名寺之一;現代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是泰州歷史文化名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梅蘭芳紀念館由原梅蘭芳史料陳列館和梅蘭芳公園合并而成。在梅蘭芳史料陳列館里全面而系統地展示了梅先生從少時學藝到學有所成名揚海外的過程。鄭板橋故居、紀念館——是紀念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鄭板橋的專業性博物館。泰州著名的人文景觀還有很多,在這里不一一介紹。
總體來說,無論是生態自然景觀還是文人景觀,雖具有泰州特色,但是在全國的旅游知名度不夠高,影響不夠遠,泰州的旅游大多來自周邊城市,省外的或較遠的城市比較少,如何打造泰州特有的旅游品牌和形象,如何擴大泰州旅游的知名度還需要各界的努力與力度宣傳,泰州的特色旅游還有很大的提升發展空間。
二、泰州特色旅游與生態環境發展存在的沖突
泰州地處里下河地區,是三水交匯的沖擊平原,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水草茂密,土壤肥沃,被稱為“魚米之鄉”。此外,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另人神爽的清新空氣;優良的生態濕地系統;還有鳳凰城的美譽;千百年來,風調雨順,安定祥和,被譽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
可見泰州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有發展旅游業得天獨厚的條件。泰州的旅游業應著重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可以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可以解決由于旅游開發導致的環境問題,可以更好地促進當地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3] 但我們泰州特色旅游與生態環境發展同樣存在一定的沖突,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旅游相關職能部門的規劃和認證不夠科學,目標不夠長遠;應請相關專家做長久規劃,將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
二是旅游使自然植被、空氣質量遭到破壞;各項旅游節期間,游客量大,踐踏植物、破壞綠化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現在自駕游的游客越來越多,造成了交通擁堵,空氣質量下降。
三是保護意識不強,亂扔垃圾,環境污染;泰州是水城水鄉,因此不少旅游項目都是與水相近或在水上。許多游客不注意環保,出現了不文明現象,隨手將垃圾往水里丟,搞的整個水面都是漂浮的垃圾。在今年的菜花節上也出現亂丟垃圾現象,破壞了這一片寧靜美麗的世外桃源。
四是生態環境容量與游客總體數量不協調。環境容量是在人類生存和自然生態系統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環境所能容納的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目前,泰州旅游在某些特殊的時點如會船節、菜花節,都可能是生態旅游目的地出現環境容量超載。
三、調和泰州特色旅游與生態環境發展的基本思路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了把人融入到自然的思想,在文明化程度極為發達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與此觀念相背馳,調和泰州特殊旅游與生態環境的出路必定要遵守這一思想。要把人類與自然相融合,而不是以人類為中心或以環境為中心,兩者不應該有偏頗。即在尊重客觀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做好可行性的泰州生態旅游的長期和短期方案,保持我們當地自然擁有的環境之美,使我們的特殊旅游向著健康長遠的方向發展。
四、調和泰州特色旅游和生態環境發展的具體措施
解決旅游發展與生態環境沖突的關鍵是解決人的問題,需要完備的法律法規加以規范和引導,需要民眾的大力支持。下面即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總結調和泰州特色旅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措施。
對于政府,需要完善旅游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護生態環境系統。通過法制的手段加強對泰州地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制定旅游發展規劃和戰略,從政府高度實施生態發展戰略。
對于旅游相關職能部門,一要加強業務學習,切實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正確認識旅游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要打造泰州特色的旅游和生態環境。保護好人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對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二要要借助地方高校以及科研單位的專業人才。同時,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協調有效的領導機制,逐步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三要加強監督與管理作用,開展旅游景區環境保護定量考核,運用適當的方法對生態旅游資源、市場、產品進行綜合研究,確定發展方向,優化配套設施;四要加強政策執行力,要加強執法力度,不能僅僅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停留在口號上,防止規劃好的計劃得不到切實執行而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五要加強旅游環境保護宣傳,讓更多的人真正地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五、結論
發展旅游業應該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生,而不是損害、毀壞甚至犧牲環境。并且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讓后代人平等地享受到我們祖先留下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美麗的家園,優美的自然生態旅游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追求,我們應該守護它、優化它、傳承它,這需要泰州人民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衣傳華.我國生態旅游發展中的目標預期背離現象治理[J].改革與戰略,2011(11):133-136.
[2]王榮,段科.內蒙古草原旅游旺季過后留1200多噸垃圾[EB/OL]﹒中國廣播網(北京),2012-09-24﹒
[3]曹曉鮮.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生態旅游發展對策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