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玉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活動的內部驅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更會使大腦產生優勢興奮,表現為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記憶深刻,從而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巧妙導入新課,引發學習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生性好奇、好動,喜歡動腦筋。根據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教師應精心設計導入語,引入新課,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如教學“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可編一段這樣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約好,一起到森林里給小松鼠慶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車,他們一大早就到車站,買好車票,小牛的座位號是23,小山羊的座位號是25。過了一會兒,小猴司機開著中巴來了。小猴司機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對他們說,誰的座位號數大誰就先上車。小牛和小山羊都還沒有學過比較兩位數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辦。他們想回去問問小狗,可時間又來不及了。小朋友,你們能幫幫小牛和小山羊嗎?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積極性很高,誰都想幫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師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很快地學會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二、激勵敢說愛說,展現思維過程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又是密切相關的。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表現為不同步性,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學生更是感到無從說起。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不斷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說錯了再重說,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表達思維。其次,課堂中還應充分利用討論的機會,鍛煉學生去說。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時針指在2、3之間,分針指在11”時,是2時55分還是3時55分出現了不同意見,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手中鐘表模型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這樣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再次,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簡單的例題可由學生模仿老師到講臺上給大家講解,說說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為什么這樣理解,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促進學習興趣
新異事物可以引起學生積極探索,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與變化,可以不斷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對新的問題產生極大的興趣。因此,采取新穎的教學手段,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功。
創設學習情境。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小學生的認識又處于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且兒童的學習是以無意注意為主的,我們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及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后,我問學生:取一根16厘米長細繩可以圍成幾種不同的長方形?學生根據已學得的知識討論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周長÷2就是長方形的一個長與一個寬之和。然后借助釘子板,實際動手操作,積極思考,并結合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根據低年級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通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在操作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該如何做。堅決克服不經思考,盲目動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學“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擺一擺,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要求擺的△比○多2個,在擺的時候,要想一想先擺幾個△,再擺幾個△,一共擺幾個△,讓學生把自己擺的結果,到展示臺上展示。
在教學中強化競爭意識。好勝心是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他們在學習中往往爭強好勝,成為“優勝者”是他們的目標之一。因此,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好勝心理盡量把競爭意識引入到教學中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中可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比賽,如低年級的“開火車”“口算比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勇奪小紅花”等,通過比一比誰的解法妙,賽一賽誰得分高,調動學生動手動腦,踴躍參與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