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郭桂真
曹向英: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正在顛覆和重構傳統行業,互聯網+的理念和思想,已經深入融合于經濟、社會中。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跨界和整合,讓所有行業都孕育了創新與變革的巨大機會,使得傳統行業看到了與互聯網結合發展的更廣闊前景。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明確指出,要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育的創新、改革和發展。互聯網+教育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思想、模式,利用新IT的手段,如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來促進教育的公平化、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管理現代化。
傳統教育信息化在教務系統、選課系統、校園網等方面,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但仍只是教育的輔助手段,并沒有改變教育本身。而要實現教育模式的變革,關鍵的問題就是IT基礎架構與教育應用的深度融合。這種融合將會是巨大的應用革命、物聯網+后勤服務、無線網+學生行為管理、云計算+教務管理、大數據+教學質量評估……,都會對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在傳統IT架構下的信息化,只是傳統商業邏輯下效率的提高,并沒有改變商業邏輯本身,而新IT架構實現了從業務支撐向業務引擎的角色轉變,正成為行業顛覆性力量。互聯網+教育重在應用與創新,整合新IT技術和教育各業務系統的應用,將幫助我們拉開教育變革新時代序幕。
曹向英:數字校園經過近二十年發展,從單純的教育資源、校務流程數字化遷移、校園網絡互通建設,到建立校級信息交互平臺、數據中心,消除校內各院系部處應用系統的信息孤島,已經為學校教學、辦公、生活服務、決策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目前很多學校對IT基礎設施的要求相對比較簡單,只強調更高的性能、更好的穩定性、易于維護管理等,但實際上并沒有充分發揮IT基礎設施的能力。第一,沒有發揮IT基礎設施與教育應用隨需而動的能力。比如選課季數萬學生蜂擁搶課系統,造成系統崩潰,再如高考閱卷工作,大量閱卷點老師并發訪問被數字切割的電子試卷,也會造成卡頓、提交困難等效率低下的問題。IT設施應該具備與業務系統壓力完全自動對應的分配能力,這就是面向教育業務的隨需而動。第二,沒有充分利用IT系統的信息數據。IT系統自身也會產生很多信息,這些信息和教務、后勤等系統信息一樣,應該被加載到校級信息交互平臺,經過數據整合或大數據分析,為老師、學生、領導、家長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推送和服務。比如,無線定位技術和教務系統結合,可以讓學生提前知道空座率高的教室,也可以和后勤系統結合,實現空教室自動關燈關空調,實現節能減排。所以,如何讓IT基礎設施在智慧校園中最大程度與各應用系統整合將是非常值得去挖掘和探索的。在這一點上,華三已經與教育行業各業務系統的合作伙伴啟動了大量合作方案,為這一挑戰做好了準備。當然,伴隨IT基礎設施在智慧校園架構中的重新定位,還會帶來新的信息安全防御挑戰、管理挑戰等問題,華三也會交付給教育客戶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曹向英:首先是“順勢”。我們可以明顯感知的是近幾年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非常快,特別是云計算、虛擬化、SDN/NFV等相關技術,這一點從金融、政府、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建設需求角度,以及業界主流IT公司的快速轉型就可以看出來。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需要的人才能力模型也在發生變化所以在實訓室的建設方向上要跟得上時代的節奏和步伐。然后是“師資”。老師是保障教學質量中最重要的一環。大勢在變,老師的自身能力也要跟隨變化,這個過程對老師來說是痛苦的,因為他要學很多新東西,但也是必須的,因為他是知識的播種者。所以建議學校一方面要做好老師的鼓勵工作,另一方面要降低老師學習新知識的難度。最后是“合作”。這里的合作指的是校企合作,這是職教發揮獨特價值的重要支撐。一方面企業對市場更敏感,對技術投入更大,積累更多,同時也需要人才輸入;另一方面學校擁有潛在人才,只需要作適當的培養,即可為企業服務,最終達到校、企雙贏的效果。
華三在向新IT轉型時,也同步進行了人才培養的轉型。從傳統網絡實訓室,擴展到安全實訓室、無線實訓室、云計算實訓室、SDN實訓室等多領域。華三的實訓室建設方案不是簡單的設備提供,而是將教材、師資培養、學生就業全流程貫穿起來,在每個環節全方位服務。同時通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H3C杯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能大賽、獎學金、助學金等多種形式激發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曹向英:華三針對三通兩平臺的建設目標給出了整體解決方案,涵蓋教育云、教育城域網、教育無線城域網、電子書包、中小學校園網、云學堂等,幫助各地教育機構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至今華三三通兩平臺整體解決方案已服務超過500個教育局/電教館客戶,同時也大規模應用于眾多國家級重點中學,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杭州第二中學、衡水中學、成都七中、山西實驗中學、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等。
“十三五”期間,如何更好的服務三通兩平臺依然是華三投入的重點。我們將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課堂端,華三通過云學堂解決方案,將學校辦公、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共享、便捷”的云校園。比如老師在辦公室做好了課件,不用U盤拷貝,在教室機上刷一下卡,課件將自動下載到教室機。傳統計算機機房也不再需要部署幾十臺電腦和還原卡,一臺云主機即可滿足需求。二是在數據中心端,華三將繼續優化教育云解決方案,一方面通過IaaS云技術降低各個學校硬件的投入,通過分布式云技術實現市、區云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利用IT基礎設施在三通兩平臺應用中形成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提供管理決策支撐,推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成長。三是在網絡和安全領域,華三將基于傳統有線、無線的技術優勢,進一步引入SDN/NFV技術,優化組網模型,推進校校通建設。在安全層面通過大安全解決方案,加強網絡安全的預防、監測和處理。
曹向英:在新IT變革趨勢中,因為受到互聯網+、智慧教育的影響,用戶的應用交付需求發生了變化,用戶不再只關注產品本身的特性與功能,而是關注IT對自身業務帶來的影響。IT基礎設施供應商如果局限于自身的產品,是很難滿足教育用戶這些變化的,華三不僅立足新IT基礎架構領導者,為教育用戶交付最優秀的網絡、計算、存儲、虛擬化等基礎設施,同時致力新IT生態圈的構建,通過聯合教育應用合作伙伴,整合運營和投資資源,為教育用戶構建一個更加有價值的、基于智慧的教育系統。目前,華三已經在校園用戶認證計費、一卡通、教務選課、電子書包、智慧教室、教育遠程直播等應用領域,與幾十家合作伙伴實現了基于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方案整合,比如和浙江萬鵬合作教育云資源平臺,和正方教務合作云選課,和深瀾軟件、城市熱點合作云認證,和蘭途科技合作空閑教室查詢與無線點名等,這些教育應用與IT基礎設施深度耦合的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IT整合服務,帶來全新的價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