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寧
(隴東學院數學與統(tǒng)計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為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中西部地區(qū)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改變中國教育師資“短板”的現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促進基礎教育改革,提高農村地區(qū)教育質量,教育部、財政部從2010年開始,以“示范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為宗旨,采取頂崗置換培訓、短期集中培訓、網絡遠程培訓等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1]。(以下簡稱為“國培”)該計劃通過幾年的實施,使受訓教師在政治思想素質、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教育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等方面真正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和提高,回到工作崗位后,絕大部分受訓教師確實起到了示范引領和種子輻射的作用,也使數百萬的農村基層教師從中切實受益。同時,各培訓機構通過參與“國培”提升了教師培訓的水平及社會影響力,豐富了教師培訓的內容,創(chuàng)新了培訓的方式,開發(fā)了一批優(yōu)質的培訓資源,加強了培訓機構與地方中小學的聯系,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與教學改革的良性互動,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動了本地區(qū)新課程改革的健康發(fā)展。但從客觀上講,相對大量的人力、財力及物力的投入,培訓的結果還是不能令人完全滿意。當然,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為使“國培”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中西部廣大農村基層教師,充分體現“國培”的價值,增強“國培”在教師培訓中的吸引力,就必須認真思考,分析原因,并提出應對策略。
21世紀之前教師培訓工作未受到國家和教師自身應有的重視,教師培訓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措施。一方面,教師行業(yè)普遍存在著輕視教師培訓的觀念,長期形成了一種認識上的偏差,即一旦進入教師這個行業(yè),一般就可以不參加任何培訓來應對教育教學工作,而且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導致絕大多數教師普遍缺乏主動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另一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及國家對教師培訓工作的逐步重視,一時間名目繁多的各種教師培訓鋪天蓋地而來,使廣大教師應接不暇。剛開始,絕大多數教師都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和好奇心,如饑似渴地積極參加培訓,但是由于多種主客觀因素(如培訓組織不夠嚴密且隨意性較大、主題不明確、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學科特點不突出、專家講座理論知識偏多、內容空洞且交叉重復較多、培訓經費無法保障等)的影響,部分教師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和積極性急劇下降。
雖然教育部對“國培”的參訓對象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不管是置換培訓或集中培訓,還是遠程培訓,培訓對象一定是符合“國培”宗旨和層次定位的骨干教師。如“國培”——農村初中骨干教師培訓項目選拔條件中規(guī)定,“在近幾年承擔過縣級以上科研課題或公開發(fā)表過論文”。[2]但通過調查發(fā)現,70%—80%的參訓者都沒有承擔過縣級以上科研課題或公開發(fā)表過論文,同樣被推薦參加了“國培”,如此看來,此條規(guī)定形同虛設。這表明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及基層學校對“國培”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宣傳不夠,把關不嚴,導致許多參訓教師不了解“國培”的內容、目的及培訓形式。部分學校校長對教師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應付教師培訓,將某些不符合參訓要求的教師派去參加培訓,而迫切希望參加培訓或真正有培訓需求的骨干教師卻無法參加培訓。這樣一來,一方面導致學科不對口的學員聽不懂,隨意缺課、不參加培訓,其他學員效仿,給培訓機構的培訓管理制造了很大的麻煩,培訓效果大打折扣,質量也就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嚴重地挫傷了絕大多數教師參與“國培”的積極性,其吸引力下降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國培”如何吸引教師參加培訓,這是一大課題,也是一大難題。因此,培訓目標的確定、方案的研制、內容的選擇等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要使培訓能夠吸引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就必須切實幫助參訓教師有效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一定要事先進行前期調研和培訓需求分析,充分了解受訓學員的培訓需求,在此基礎上確定科學合理的培訓目標,設計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選取符合培訓學員需求的內容,這樣才有可能使培訓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實效。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下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前期調研和培訓需求分析很不到位。1.重申報,輕實施。培訓機構在申請項目時,考慮的主要問題是能否中標,所以制訂培訓方案時就將重點放在了說服評審專家方面,再加上培訓對象還不明確,也就沒辦法做需求調查。2.時間上不允許進行需求調查。培訓項目申請成功后,由于下達培訓任務及基層選派教師不及時,留給培訓機構準備的時間有限,加之培訓人員短缺,大多數都有教學任務,導致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充分的前期調研和需求分析,即使調研,設計的問卷空洞,千篇一律,往往是以發(fā)郵件的方式進行,草草應付了事,且部分學員不認真填寫,很難了解到受訓教師的實然需求。3.為降低培訓成本不做需求調查。培訓機構為了節(jié)約經費,不愿意進行前期調研和需求分析,盲目開班。4.申報與實施脫節(jié)。有時候制訂方案和執(zhí)行方案不是同一個部門,培訓對象確定后也不修改申報方案,即使想修改方案,因為牽涉到培訓專家的選聘、內容的重新選擇等一系列問題,最終致使培訓目標過高、過空、過泛,培訓方案不切合實際,培訓內容設置欠合理,不同程度存在著偏于培訓者的喜好或特長的“因人設課”現象,培訓內容安排比較隨意(如某些短期培訓將近半月,而安排的學科培訓內容只有兩三天,其他都是通識培訓,這樣的培訓能吸引培訓學員嗎),面面俱到,不是以解決當前農村骨干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忽視學員自身經驗與資源的挖掘與開發(fā)等,難以引起學員的培訓興趣。[3]
培訓團隊建設及其作用的發(fā)揮是保證“國培”質量的關鍵。“國培”在政策上對培訓團隊提出的要求:遴選熟悉中小學教學實踐的高水平專家和一線優(yōu)秀教師組成團隊;充分調動和整合優(yōu)質資源實施培訓;中小學教育教學一線特級教師和骨干教師不低于40%,省域外高水平專家和優(yōu)秀教師占1/3以上。這一要求旨在通過組建多元化高水平的培訓者團隊以滿足教師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體現“國培”的高水平和高質量。然而,這對于地處偏遠落后的西部地區(qū)的培訓組織者來說頗費周折。筆者記得在一次培訓者的培訓課上,有人將這一部分人稱為“空降部隊”。由于培訓費用、專家本人的事務安排等種種原因,國內專家的培訓日程安排一般為一兩天。除去必要的應酬占用的時間,有效的培訓時間很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將“空降部隊”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諸多問題需要認真去解決。除省域外高水平專家,培訓團隊的另一部分即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的選聘也存在缺陷。加之主講教師的研究領域不一定與培訓課程內容完全覆蓋,以及專家、學員、培訓機構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使得依據培訓目標設置的部分課程,常常因請不到合適的主講專家而不得不放棄開設,或不同專家講授同一個方面的內容。所以,在培訓課程的設置中經常出現因人設課,出現“拼盤”式的課程設置,而不是因課聘人。一些地處相對偏遠地區(qū)的培訓機構,交通不便利,熟悉的專家又少,聘請費用比較高,很多國家級專家因為個人事務繁忙,沒辦法請到。像甘肅慶陽這樣比較落后的地方,優(yōu)秀的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相對較少,即使有比較優(yōu)秀的,又缺乏教師培訓經驗,布置的培訓任務由他們自行準備,一般不能做具體要求,如果要求過高,他們就會以教學任務繁忙推辭不干,就會影響專家團隊比例,所以只能暫時拼湊,培訓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培訓機構隨意降低課時標準,導致培訓者應付培訓,也是影響培訓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培訓機構“國培”項目實施時間較短,經驗相對比較缺乏,管理欠科學與規(guī)范,培訓的實施過程是否與方案相符無人監(jiān)督,且忽視對培訓效果的后續(xù)跟蹤管理。因此,在具體實施“國培”的時候,管理過程相對比較混亂,主動服務培訓教師的意識淡漠。更有甚者,由于對“國培”的經費使用缺乏有效的審計和監(jiān)督,培訓機構為了節(jié)省經費,在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時,限制管理人員人數,壓縮管理經費,克扣學員生活費,隨意降低培訓者課時標準,為學員放假來縮短有效培訓時間,影子研修流于形式等,導致學員對“國培”的認同度急劇下降,甚至出現不愿意參訓或抵制培訓的情況。另外,“國培”缺乏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致使培訓效果很不理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程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機制。
大部分“國培”都安排在學期內,許多骨干教師因為有繁重的教學任務而無法參加培訓,學校只能選派其他教師頂替,而且許多學員認為置換培訓時間2個月過長,到最后使得學員身心疲憊,直接影響培訓效果。
要使“國培”能夠吸引教師培訓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要繼續(xù)加大“國培”的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村教師明確“國培”的意義、目的,增強參與培訓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各級教育管理者,培訓對象選派者、審批者,培訓組織實施者乃至參訓者都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國培”精神,了解“國培”宗旨,明確培訓目標,樹立一盤棋意識,自覺地肩負起加快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責任和使命,為提高“國培”質量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第二,建立“國培”教師培訓的考核及評價制度。“國培”與其他教師培訓項目之間、國家與地方之間要統(tǒng)籌兼顧、定位明晰,理順教師培訓關系,避免重復培訓,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嚴格規(guī)范培訓教師選派工作,把好入口關,使培訓教師符合培訓相關規(guī)定。要對參訓教師提出培訓要求。例如培訓結束后必須將培訓內容整理出來與同學科教師進行交流,為本校教師做學術報告、上示范課、制訂指導青年教師成長計劃等,將培訓內容及收獲在更大范圍傳播,達到“一人受訓,人人受益”的效果。第三,培訓機構要加強管理。從出勤、紀律、培訓效果等方面對受訓教師進行嚴格考核,對考核不合格、曠課現象嚴重、缺勤超過1/3以上者,除通報所在單位外,自費參加下年度培訓,引導受訓教師端正態(tài)度,提高培訓效果。同時,也要想方設法從遴選培訓專家、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人性化服務等方面貼近一線教師實際,吸引教師參加培訓,使之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理念。第四,對項目實施進行全程監(jiān)控和獎懲。對于應付培訓、不按條件推薦參培對象的基層學校及培訓管理混亂、培訓效果較差的培訓機構給予通報批評,甚至取消資格。對支持“國培”、培訓效果較好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揚、鼓勵。總之,“國培”是全國的大合作,只有大家都理解,達成共識,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確定培訓目標是實現培訓有效性和吸引教師參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效教師培訓必須建立在教師需求的基礎上,而且應將國家需求和教師個人需求結合起來,實現國家和教師對培訓目標要求的一致性。因此,在進行方案設計的時候,要堅持以“國培”課程標準要求為指南,以教師需求為導向,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進行扎實有效的前期調研,了解農村教師的培訓需求。根據調研結果,組織學科專家、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進行教師作為學習者的特征分析和學習需求分析,研究滿足培訓的路徑和方法,制訂符合受訓教師實際的培訓目標,按標施訓,按需施訓,突出“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的培訓重點。培訓內容應該緊扣參訓教師的專業(yè)訴求,充分挖掘和利用學員自身的課程資源,以最新、最有價值的內容去引領他們轉變觀念,掌握新知,學會實用方法和技能,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效利用、改進和發(fā)揚光大。
組建結構合理的專家團隊是達成培訓目標的重要因素。實行首席專家制是組建優(yōu)質專家團隊的核心與靈魂。因此,要保證“國培”吸引教師參加培訓,就必須整合力量,共享資源,按需設課,因課索師,按照要求將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的專家和中小學一線優(yōu)秀骨干教師組建成陣容強大、來源廣泛、結構合理、風格獨特、個性鮮明、優(yōu)勢互補的高水平培訓專家團隊。同時,既要保持培訓專家的相對穩(wěn)定,也要不斷更新,形成動態(tài)更新的培訓專家?guī)欤瑢τ谝恍┑靥庍呥h的培訓機構,要重視“本土專家”這一優(yōu)質培訓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本土專家”是在本鄉(xiāng)本土的教學一線上成長起來的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大膽創(chuàng)新、充滿活力的培訓者,他們對學員的專業(yè)成長具有典型的示范教育意義。培訓時要提前與培訓者溝通,在首席專家的組織下,認真進行集體備課,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和培訓結果做明確的要求,保證培訓內容貼近培訓教師,培訓內容不重復,在培訓過程中,盡可能讓參訓教師體現“主人”感覺,讓他們充分發(fā)表意見,盡量展示自己的觀點,甚至進行爭論和質疑,體會培訓的成就感,感受到“國培”不僅僅是教師學習新的思想、提升新的技能的專業(yè)化成長,更應該是一種生存方式的見證,一種生活態(tài)度的樹立,是教師職業(yè)生涯的重構,以此來吸引教師參與“國培”。
培訓管理是影響培訓質量和有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開展培訓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培訓管理機制,是確保順利完成培訓任務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強培訓過程監(jiān)督、檢查,應組織相關專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隨機檢查,對培訓機構的培訓過程進行管控,督促培訓機構認真組織培訓工作。而科學有效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務、良好的后勤保障條件,是吸引教師安心培訓、提高培訓質量的基礎。為此,各個培訓機構要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引入“國培”,以人為本,根據“國培”的相關要求和實際,制訂“國培”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包括學員管理辦法、班主任工作管理辦法、專家團隊管理辦法等),制訂培訓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等管理制度,加強培訓管理、學員管理。同時要注重過程管理,選派數量足夠、工作責任心強、樂于奉獻、能夠真心為受訓教師服務的人員參與培訓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學員座談會、課余交流、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等形式,既增強學員之間的凝聚力,又做到寓學于樂。及時收集學員對培訓教師和管理團隊的反饋意見,深入了解學員需求,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通過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人性化的管理,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受訓學員在愉悅的心情下參加培訓學習,為培訓取得較好的成效提供條件和保障。還要將參培教師的管理延伸到培訓結束之后的工作實踐過程之中,通過建立參培教師信息檔案庫,創(chuàng)建交流學習平臺,利用網絡研修社區(qū)等方式對學員的返崗實踐活動實施動態(tài)管理,共享學習資源,鞏固培訓效果。
建議置換脫產研修及短期集中培訓安排在合理的時間進行,如短期集中培訓最好安排在假期,置換脫產研修培訓時間最好是一個月,這樣骨干教師就可以安心參加培訓而不用擔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不會出現頂替培訓現象,培訓效果就會得到有效保證。
通過多年“國培”項目的實施,我們深深地認識到,中小學教師培訓不是一項任務,而是一種由專業(yè)人員從事的專業(yè)活動,更是一項事業(yè),需要用感情、熱情和激情去從事。真正的教師培訓,需要關注教師需求,關注多樣性的培訓方式,關注教師作為成人學習者的特性,關注培訓團隊的建設,關注教師成為真正參與者與學習者角色的實現。唯有如此,才會體現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夠幫助教師實現其專業(yè)發(fā)展。[4]▲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EB/OL].[2010-06-22].http://www.gpjh.cn/cms/sfxmbuwen./584.htm.
[2]管培俊.在“國培計劃”實施準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2011-03-03].http://www.gpjh.cn/cms/ldjh/554.htm.
[3]嚴衛(wèi)林.課改中教師培訓的“五大頑癥”[J].中國教育學刊,2007(4):52-53.
[4]李瑾瑜.“國培計劃”:基于政策理解與專業(yè)實踐的行動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