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倫理學思想的關系

2015-01-31 20:33:18王思楠
知與行 2015年3期
關鍵詞:關系

王思楠

(黑龍江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80)

論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倫理學思想的關系

王思楠

(黑龍江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80)

[摘要]20世紀以來,在現代性危機的大背景下,一些哲學家紛紛將理論視角回歸到了微觀的日常生活領域,對現代日常生活進行反思,進而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論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以期望從重建的層面上完成對現代日常生活的批判。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布達佩斯學派哲學家阿格妮絲·赫勒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赫勒的現代日常生活重建之路是緊緊圍繞著對倫理道德問題的論述而展開的,從而展現出了一條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倫理學思想之間內在關系的清晰線索。她的倫理學思想是以日常生活批判為理論基礎,以現代日常生活的道德困境為批判對象,在馬克思實踐觀的基礎上試圖重新構建起一種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從而試圖通過對現代倫理道德世界的重建來實現對現代日常生活世界的重建。

[關鍵詞]赫勒;日常生活;倫理學;關系

20世紀以來,在現代性危機的大背景下,一些哲學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領域,這一向生活世界回歸的哲學轉向,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現代日常生活的反思,進而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論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布達佩斯學派哲學家阿格妮絲·赫勒就是其中典型之一。赫勒在1970年發表的《日常生活》一書中對日常生活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和批判,從而建立起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此后,赫勒在一系列著作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理論,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基礎上,逐漸開始她的人道化的日常生活的重建工作。最能體現赫勒這一理論思想的莫過于她的倫理學思想,因此要想了解赫勒對現代日常生活所進行的人道主義重建的思想,她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倫理學思想之間的關系是絕不能忽視的。可以說,赫勒正是試圖以倫理學為視角,為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尋找一種道德重建的路徑。

一、赫勒倫理學的理論基礎——日常生活批判理論

《日常生活》是赫勒最重要的代表著作之一,她在這本書的英文版序言中明確指出:“此書的首要目的正如標題本身所示:勾畫關于日常生活的理論。然而,甚至還有更大的抱負。我決定一方面通過制定哲學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勾畫新的哲學框架來開辟新的途徑……正是在本書中我建立了自己的哲學框架,此后除了進一步精心制作和偶爾的改動外,我從未改變這一框架”[1]1-2,因此可以說,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就是赫勒哲學思想的理論框架和理論基礎,這一框架在赫勒的倫理學思想中也同樣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赫勒力圖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重新建立起一種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在赫勒看來,盡管日常生活模式包含著不可變的歷史常量部分,但仍然可以使其整體沿著人道化、民主化的方向發展,而倫理與道德維度就是這一發展得以實現的關鍵。

在赫勒看來,現代日常生活是一個充斥著異化氣息的世界,而“異化世界中的倫理道德本身總是異化的”[1]80。而且“日常倫理道德如同一般日常生活一樣是異質的。首先,我們出生于其中的世界包含有無窮數目的行為模式和慣例。對這些慣例的遵守和信奉,是社會環境對所有成員一視同仁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慣例在形式上是具體的,它們高度精確地詳細地規定了個人的行為”[1]80-81。因此她發現,現代日常生活中的這種道德要求結構阻礙了個體發展,甚至影響了類本質的價值,她說:“必須加以補充,道德要求結構并不只是壓抑排他主義觀點和動機,它們也常常窒息個人特殊的天賦與才能,而不是使他培育這些才能。它們常常妨礙類本質的價值和情感。神祗是饑渴的——嗜血和汗水。”[1]79因此,赫勒力圖重新構建起一種人道主義的倫理學,從而使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擺脫這種壓抑個性發展的、異化的倫理道德模式。赫勒正是在對現代日常生活進行反思和批判的過程中發現傳統的道德習慣、習俗、行為方式以及思維方式阻礙著現代人個性的發展以及進行道德選擇。而且,在這個價值多元化、標準多樣化的現代日常生活中,傳統的道德規范、道德原則、道德自律的“絕對命令”式的倫理學已經不能夠使現代日常生活的倫理道德持續運轉,不能夠再對現代人的道德訴求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導致人們在現代日常生活中茫然失措的徘徊在道德選擇的十字路口,期待著一種可以指引他們作出正確判斷的倫理學。為此,赫勒試圖在日常生活批判的基礎上對現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層面進行重建,從而為現代日常生活領域中人們走出道德困境探索出一條人道化的路徑。

赫勒將整個人類社會劃分為三個對象化領域。首先是“自在的對象化”領域,這一領域具有直接性與重復性,是與人發生最直接關聯的日常生活領域。赫勒也稱其為“基本領域”,就是說其他領域要在這一領域基礎上建立和發展。 其次是“自為的對象化”領域,在這一領域中“體現了人的自由,并表達了人性在給定時代所達到的自由的程度 ”[1]115,因此在赫勒那里“自為的對象化”領域是人類社會結構中的“最高領域”,但是,赫勒同樣強調這一領域必須與“自在的對象化”領域結合起來,在“基本領域”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得以建立和發展。再次是“自在自為的對象化”領域,這一領域是處于“基本領域”與“最高領域”之間的一個中間領域,這一領域的對象既具有“自在的對象化”的特點也具有“自為的對象化”的性質,赫勒也將其稱為“制度化領域”。而赫勒所要構建的人道化的日常生活是在“自在的對象化”領域的基礎上由“自為的對象化”領域和“自在自為的對象化”領域共同作用下的“為我們存在”的日常生活。但在她的領域劃分中沒有把道德視為一個分離的或獨立的領域,而是將其看作是內在于所有領域的人際關系,它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組織和調節的作用,因此要想構建一種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倫理與道德維度是絕不能忽視的,而且,道德也應當持以“為我們存在”的原則。正是由于注意到了日常生活中倫理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赫勒將日常生活批判與倫理學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方面,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為赫勒的倫理學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赫勒試圖以倫理學為視角,為人道化的日常生活尋找一種道德重建的路徑。

二、赫勒倫理學的批判對象:日常生活的道德困境

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是她的倫理學思想的理論框架和理論基礎,正是她在對現代日常生活進行反思和批判的過程中發現了道德層面出現的問題。因此,赫勒的倫理學思想的批判對象就是現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偶然性、不確定性、多樣化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樣:“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于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系。”[2]275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赫勒發現“內在于所有領域的人際關系”,即道德,這一問題在現代人那里產生了困境,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們亟須一種現代的倫理學來引導他們走出道德困境。因此,赫勒批判性地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兩種道德困境。

第一種是指在現代日常生活中人們產生了如何傳遞倫理道德經驗和智慧的道德困境。赫勒表明:“所有人都應該傳遞倫理道德并且傳遞給每一個人”[3]導言1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赫勒指出,由于“倫理道德的場域(field)不是一個領域(sphere),而且由于我們確實是與特定的規范、規則、理念和價值有道德聯系,因此我們稱為'道德生活'的東西總是難理解的”[3]導言3,為此,人們形成了在具體情況中做出決定的習慣,形成了在前現代社會采取的那樣一種強制性的傳遞道德經驗和智慧的方式,并且成為一種不容打破的規則。從前現代社會的人們那里來看,他們也都會以真誠的、誠懇的而又真實的態度去遵從,為此這種強制性的傳遞方式得以良好的運轉。然而,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中,即使人們以傳統社會中同樣的態度去對待并且作著與道德相關的決定,即便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努力嘗試著不以統一的、無所不包的樣式去作出與道德相關的決定,傳統的傳遞倫理道德經驗與智慧的持續過程也無法再運轉下去了。這一原因在于,在現代社會“這樣的承諾對于不同的人不同,甚至在完全相同的一代人內部都是不同的”[3]3,而那些具體的規則和倫理選擇如今仍然是以范例或對某些一般的態度和戒律的應用的模式在傳遞著,固然導致持續性的傳遞過程出現了中斷。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傳統的傳播倫理道德經驗與智慧的方式受到現代人的排斥、已無法融入現代日常生活。故此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們急須一種新的、現代化的傳播方式來替代這種異化的傳統傳播方式,從而走出如何傳播倫理道德經驗與智慧的道德困境。

第二種指的是特性道德的道德模式與現代日常生活發生了沖突。赫勒贊同德里達的觀點,即“倫理學是對他人訴求的回答”[4]導言4。而在如今這個充滿可能性、價值多元化的現代社會,日常生活的主體也從那種固定模式轉變成了雙重偶然性的人。正如赫勒所說:“社會愈是處于動態之中,個人和他所出生于其中的社會之間的關系愈是偶然(18世紀以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尤為如此),一個人終生所需要的用以確證自己的生存要求的努力就愈加持久,同時,要使一個人對給定世界的習得過程在開始成年時就宣告終結,也就愈加不現實。”[1]5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不僅傳統的傳播倫理道德經驗與智慧的方式與時代相背離。而且以這種方式所傳播的那種單一的、教條的、固定化的倫理道德模式,即以公共道德完美人物、圣人、英雄為公共的道德榜樣去模仿的模式也是與時代脫軌的,它已無法適應現代日常生活以及滿足個人維持合理的倫理道德關系的要求,堅持這種模式的道德個體遭到了排斥,甚至被視為異類或者脫離時代的人。由此赫勒發現,主導前現代社會的特性道德的倫理道德模式已經與現代社會發生了沖突,已不再符合時代的精神,無法對現代人的道德訴求作出切實有效的回應了。因為特性道德載體(即具有特性的個人),在《日常生活》一書中赫勒對這種形態的個人進行了專門的闡述。在她看來,特性屬于異化的日常生活的主體,也稱為排他主義性,這種狀態下的個體是一種自在自發的個體,且同類本質尚未建立自覺關系的個體,特性個體建立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我們說特性道德是一種具有自在自發性,帶有異化性質的倫理道德模式。很顯然這種特性道德與現代日常生活條件下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并逐漸擺脫束縛的個體是不相融的。因此,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倫理學作為他們的引導,從而走出這一道德困境。

針對現代人們所面臨的一系列道德困境,赫勒試圖建立一種人道主義的倫理學體系,來作為引導日常生活中的人們走出道德困境的切實可行的路徑,從而實現對現代日常生活道德層面的重建,而這一重建正是在對日常生活的道德困境進行批判的基礎上得以形成的。

三、赫勒倫理學的價值旨歸:日常生活的道德重建

赫勒試圖在對現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困境的批判的基礎上建立一種從“自在存在”向“自為存在”躍遷的“為我們存在”的倫理學。為此赫勒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并形成了系統的倫理學思想,出版了道德理論三部曲:《一般倫理學》《道德哲學》和《個性論理學》,而赫勒的倫理學思想就主要囊括于其中,可以說赫勒這一思想的出發點就是要為日常生活中的現代人建立起一種引導他們走出道德困境的倫理學體系,從而實現對現代日常生活的道德重建。在《道德哲學》一書中赫勒為現代人探尋了“應該做什么”的答案,從而為現代人走出如何傳遞倫理道德經驗和智慧的道德困境提供了一條路徑,并且通過《個性倫理學》揭示了倫理道德的真諦,建立了個性道德,為特性道德與現代社會之間發生的沖突探尋了解決路徑,從而構建起了一種人道主義的倫理學。

一方面,赫勒針對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們所面臨的如何傳遞倫理道德經驗和智慧的困境作出了回應,“在大多數的男男女女們的日常生活中,前現代和現代的生活模式密切地交織著。一個人必須學會如何以現代的方式將道德經驗和智慧傳遞給自己的孩子”[3]導言4。原因在于現代人都是偶然人,因此必須學會在所有可能的情景中對自己都能產生很好的幫助的道德態度,并且這也是“獲得傳遞道德經驗觀念的現代方式的最緊要原因”[3]導言4。因此,傳統強制性的、規則式的傳遞方式必然無法滿足這種現代性的要求,這就需要現代人擁有一種以現代的方式傳遞道德經驗和智慧的能力,要求傳播者首先是一個擁有道德智慧的人,需要現代人必須清楚的明白自己從道德層面上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什么,從而清楚應當如何向自己的后輩傳遞自己的倫理道德經驗與智慧。

因此,赫勒在《道德哲學》中表明,道德哲學的目的就是給任何在特定情境中詢問“對我來說怎么做才對”這一問題的行為者提供有可能的道德建議。赫勒首先指出,現代人具有雙重偶然性,即出生的偶然性和成長的偶然性。但是,這種偶然性并非是不可更改的,而且現代人應該做的就是改變這種偶然性,那么如何改變呢?赫勒給出的答案是:選擇你自己,使之是其所是。 “現代人必須選擇他或者她的生活框架、目標——即選擇他自己或者她自己……如果你不選擇你自己,那么他人將為你選擇……如果你不選擇你自己的生活,而是讓他人為你選擇,那么就沒有任何終極目標出現在你生活的地平線上。你畢生都將是完全偶然的。盡管生來就是可能性的集合,但是你卻沒有完全意識到。你未曾生活過就將要死亡。”[3]6-7那么,如何選擇你自己呢?赫勒的答案是:“相比較而言,選擇你自己的終極目標、命運、生活的圖式等就是在選擇你自己,這不僅僅是語言的描述”[3]7,這也是在告訴人們選擇自己重在行動。實際上赫勒告誡現代人選擇你自己就是要讓現代日常生活的主體揚棄異化,成為是其所是,也就是要現代人將與生俱來的偶然性轉換成自己的命運,而中介就是“選擇你自己”。她指出:“無論一個人的選擇是什么,這個人永遠不能選擇出生,尤其是這個人不能選擇生來就作為一個雙重偶然人。只有對自我選擇成功時,作為虛無的自由才成為作為福祉的自由。在選擇你自己的同時成為你自己時,你變得與一個以偶然的人身份出現的人一樣自由。如果你把你的偶然性轉換成了你的命運,那么你就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如果你自由地選擇你沒有首先選擇做的事情:恰好出生在這個世界上、這個時代中,那么你就把你的偶然性轉換成了命運。通常作為一個偶然的人,如果你將你自我創造的道路理解為我們的命運和最珍貴的特征,那么你就把你的偶然性轉換成了命運。”[3]7-8這樣赫勒就為處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應該做什么指明了方向,從而使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去獲取實踐智慧。當現代人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實踐成為是其所是并擁有了實踐智慧時,就將走出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傳遞倫理道德經驗和智慧的道德困境。

另一方面,赫勒通過建立“個性倫理學”為特性道德與現代社會之間發生的沖突探尋了解決路徑,然而“個性倫理學”所倡導的就是個性道德。她提出了與傳統的特性道德相對的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個性道德,在赫勒看來,個性道德是“我們時代的精神”,是對現代人道德訴求的有效回應。

個性道德倡導的是一種遵從命運、堅持真理的道德智慧。所謂的“遵從命運”就是已經提到的,通過自我選擇將偶然性轉換成命運的是其所是。而這一對命運的尊重與特性道德所倡導的遵從規則恰恰是相對立的。我們已經知道特性道德的載體是具有特性的個人,而特性屬于異化的日常生活的主體,由此狀態的個體主導的特性道德是一種具有自在自發性,帶有異化性質的倫理道德。因此,這種特性道德與現代日常生活中具有自我意識的現代人的道德訴求是不相符的,這就為個性道德的登場提供了場域。根據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對個性的闡述,我們得知擁有個性的個體是一種自由自覺的且同類本質建立了自覺關系的個體,赫勒指出,要從“類的發展”觀點出發,那么“個性形態出現并獲得連續性才是必不可少的”[1]69。因此,赫勒建立的倫理道德也就必然是由個性個體為載體的,即個性道德,它在現代社會就體現為一種自覺建立的倫理道德關系。

赫勒指出個性道德的核心是責任,即對自己和他人的雙重責任。但是赫勒這里所說的并非康德的那種“絕對的‘責任倫理學’”[4]導言5所強調的“普遍的道德律”,而她所要建立的個性道德是一種純粹的,赫勒表明在這種純粹的個性道德中,人們不能使自己的行為或決定屈從于任何一種規范,也不能屈于普遍的道德律。那么,作為這樣一種純粹的個性道德的核心——責任——也必然不能要求個體以服從某種普遍的道德律來承擔責任。因此,赫勒所說的對自己負責就是要讓現代人擺脫束縛,遵從自己的命運。而對他人負責時則要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靈動性,因為正如赫勒所說的那樣:“作為單個他人的他人向你提出訴求,召喚你;并且每一個單個的他人都這樣做——那些過去活著的,現在正活著的,以及還未出生的。一個單個的個人如何能對所有單個的他人承擔起責任呢?”[4]導言5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個性道德來引導現代人發揮自己的實踐智慧,從而更靈活、更有效地承擔“各種”責任和處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但赫勒的這種純粹的個性道德并不是排斥一切道德規范和原則,反而在赫勒看來個性道德也需要它們在其中承擔“拐杖”的角色,但“‘拐杖’不決定行為……并且,使用拐杖不是強制性的”,它只是為尋求道德建議的行為者提供引導性的原則,正如她所說“哲學不創造這些原則,它只是使現代的(偶然的)行為者注意到它們,并且在需要的時候使用它們”[4]導言5。

因此赫勒指出,在道德理論三部曲中個性倫理學需要在具有調節性理念、引導性原則的一般倫理學和道德哲學這一基本的飛躍基礎上才能實現再飛躍,這“不是為了遵循絕對命令,而是為了傾聽來自積累的經驗的建議,而不用感到有義務去遵循它”[4]導言7。同時這也說明了個性道德是在特性道德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是一種揚棄了特性道德的,符合現代日常生活所需求的,人道主義的倫理學,從而使道德重拾“為我們存在”的原則。

四、結語

如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第十一條中所寫道:“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2]57我們可以發現致力于生活世界理論的大思想家胡塞爾、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以及后來被稱為“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之父”的列斐伏爾,在他們的生活世界理論或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中都透射出對日常生活改造的實踐性,他們從價值學的視域下來評判日常生活,強調價值和意義從而改變日常生活的自在自發性[5]301-313。而赫勒吸收了這些前人的價值評判的方法,來強調日常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并繼承了馬克思的實踐觀來對日常生活進行實踐性的改變,從而致力于重新建構一種有價值、有意義的人道的日常生活,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一種引導人們發揮實踐智慧的倫理學。她的道德理論三部曲就是在這樣一個價值學的理念上建立起來的,并且十分重視和強調個性道德的實踐性,試圖通過實踐來改變傳統的倫理學而建立起一種有意義、有價值、人道主義的倫理學來引導日常生活主體的道德行為。由此,赫勒通過在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框架內和基礎上建立起了她的倫理學來為處于現代日常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了一條走出道德困境的人道主義的路徑。

通過對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論與她的倫理學思想間關系的探討,可以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同時發現赫勒的倫理學思想正是圍繞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困境來展開的,這也再次證明了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就是她倫理學的理論框架和基礎。而且,在赫勒勾畫的日常生活的人道化重建藍圖中它的倫理學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在我看來赫勒的這種人道主義的道德觀就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是符合現代人對道德理論的需求的。因此說赫勒的倫理思想也是屬于人類需要理論的,而她的這一思想正是建立在她的日常批判理論基礎之上的,所以說“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同人類需要論是密切關聯的兩個領域”[6]143,而赫勒正是通過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而重新構建起了一個人道化的現代日常生活理論。因此,無論是赫勒的日常批判理論還是他的倫理學思想或者說赫勒的日常生活的人道化重建都是對馬克思實踐觀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人類解放理論在微觀世界的深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匈] 阿格妮絲·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譯.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匈] 阿格妮絲·赫勒.道德哲學[M].王秀敏,譯.黑龍江大學,2014.

[4][匈] 阿格妮絲·赫勒.個性倫理學[M].趙司空,譯.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

[5]衣俊卿.現代化與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衣俊卿.人道主義批判理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述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崔家善黃琦〕

[中圖分類號]B504;B5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5)03-0000-05

[作者簡介]王思楠(1993-),女,黑龍江遜克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專項項目“布達佩斯學派重建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研究”(14D030);黑龍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倫理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30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關系
課程與教學的關系與整合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11:51
當代大學生戀愛觀淺析
新常態下高校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關系探究
商業會計(2016年15期)2016-10-21 08:25:02
公司治理結構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關系實證分析
探究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結合
淺論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強黨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創新
施工項目管理與項目成本控制關系的分析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環球時報(2014-06-25)2014-06-25 14:36:51
新西蘭旅游界惡補“關系”開發中國商機
環球時報(2013-09-15)2013-09-15 10:02: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99视频在线免费|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激情|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一二三|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级毛片|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91福利片|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亚洲91精品视频|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经典三级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嫩模喷白浆| 亚洲色中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香蕉网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99er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88av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黄色片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毛片| 婷婷午夜天|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国产18在线播放|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福利一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亚洲一级毛片|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1亚洲免费|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91视频国产高清| 欧美性久久久久| 日韩高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