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閣
(唐山師范學院化學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送培到縣”項目是國家教育部教師培訓歷程中的一項重要舉措,由高校組織實施,接受培訓的縣教師進修學校協助,針對送培縣區教師進行的三位一體培訓。河北省2014年首次開展送培到縣項目,體現“以人為本”的培訓理念,緩解了送培縣區教師的工學矛盾,將專家、名師的引領信息送到教師的家門口,為教師提供優秀的學習資源和交流平臺。唐山師范學院化學系在承擔河北省初中化學送培到縣項目的過程中,轉變培訓觀念,按需施訓,采用“需求導向,優化資源,行動跟進,科學評價”的培訓策略,將教師培訓由統一要求向分層指導轉變。唐山師范學院采用該策略進行了兩期送培到縣活動,參加培訓教師的執教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培訓全程學員教師都能克服自身的困難,出勤率高達98%—100%,學習氣氛活躍,交流討論激烈,學習熱情高漲,培訓效果較好。實踐證明,以需求為導向的培訓策略適合在送培到縣項目中廣泛使用。
教育部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中小學教師培訓要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為工作目標,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針對教師需求是培訓質量提升的基礎。送培到縣項目中參加培訓的教師都來自同一個縣,教師之間相對較熟悉,采用的教學模式基本一樣,接受的教學規范基本相同,面對這樣的教師培訓群體,我們確立“協同管理,追求實效”的設計思路,充分調動各要素在培訓中的主動性,切實提高化學教師的培訓質量。
“送培到縣”是三位一體的培訓項目,需要項目的主辦方、承辦方和送培的縣教師進修學校三方協同管理才能使項目順利實施。高等院校作為項目的主辦方,負責培訓的全局設計,成立培訓工作小組,負責項目的統籌安排,對培訓實施情況進行全方位督導。我們化學系作為承辦方,明確培訓定位,規范各項管理辦法,對參訓學員進行全面需求調研,結合需求分析進行培訓方案預設,為學員建立“學習需求溝通群”“研修交流郵箱”,精心設計“學員研修手冊”“學習問題報告單”引導學員有針對性的學習研修。帶著初步預設的培訓方案到將要送培的縣進行接地氣的調研和論證,針對培訓的目的、課程、管理、地點、時間、場地、考核和資金支配等問題與縣教師進修學校達成一致意見,保證培訓有序開展。送培的縣教師進修學校作為參加培訓教師的直接領導單位,重點負責學員的生活、學習和思想管理,提供培訓場所和信息化設備等,選派專業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全程跟蹤服務,盡力滿足學員食宿需求,確保整個培訓工作高效、平穩進行。
使用缺乏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容易造成受訓教師積極主動性低落,培訓效果不好。送培到縣項目是接受培訓縣化學教師的全員培訓,為了充分顧及受訓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在送培到縣項目的課程設計中,我們通盤考慮教師“職業人”與“社會人”的雙重身份。[1]經過充分調研,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側重于教師真正關注的教學實際問題,促使受訓教師迅速融入學習過程,減少抵觸心理產生,既保證了培訓課程較強的實用性,又保證了培訓課程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設計出“雙目標+3模塊”的培訓課程體系。
“雙目標”是以滿足教師積極快樂培訓的心理訴求和提升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設計的專業發展能力這兩個目標作為送培到縣項目課程設計的基點,重點加強新課程理念對教學設計的方法指導、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的輔助方式和化學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等內容。“3模塊”是指課程結構的三個模塊:化學師德修養模塊、化學專業能力模塊和實踐活動模塊。化學師德修養模塊以省級名師感人事例為突破口,設計化學教師的角色定位和高尚師德等課程;化學專業能力模塊以化學學科特點、學習策略分析和現代教育技術為主線安排課程;實踐活動模塊以化學高效課堂和教學研究提升為出發點,主要包含初中化學教學設計解析、化學實驗設計研究和有效聽評議課等內容。
教師培訓應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參訓需求,搭建多種平臺,整合各種資源,讓參訓個體發現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產生想要改善的學習沖動,在“憤”“悱”中積極培訓。參加“送培到縣”培訓的教師差異性明顯,教師層次從初任教的新手教師到市級名師同時存在,為了讓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都能獲得良好的培訓效果,我們采用針對性強的“混編互補,優化資源”的培訓形式。
根據受訓教師的教學年限、獲得榮譽、舉辦公開課情況和論文著作等各方面的綜合指標,將參加培訓的教師分成四個層次(說明:層次的劃分僅限管理者進行培訓管理使用,不對受訓教師公開):教學和教研能力較強的優秀教師為第一水平;經驗豐富,具備一定教研能力的教師為第二水平;熟悉化學學科知識但是教研能力較弱的教師為第三水平;新任教師為第四水平。培訓報到的時候,參加“送培到縣”項目的受訓教師會被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由10名不同層次的教師混合編制而成,其中第一、四水平的教師各1人,第二、三水平的教師各4人。不同層次的教師被混合編制在同一個小組,在主題研討、小組交流、聽評議的實踐活動和拓展訓練等培訓中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自己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起到同質促進,異質互補,各種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大化。
采用這樣的混編式培訓組合,受訓教師在將自己已有資源奉獻給同組成員的同時,自身也獲得了發展,實現了不同層次的教師經過培訓共同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的培訓初衷,受訓教師、專家導師、培訓組織方共同感受到培訓的快樂。培訓過程中,第四水平的新手教師得到了組內教師針對性的指導,能更快領會專家講課的精神,在教學設計技能、課堂教學技能和教學研究技能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第三水平的教學成熟型教師經過組內高水平教師的引領,更加理性化研究課程標準與解讀教材,在研修小組指導下學會了實踐研究,在課程資源篩選、教學方法研究等方面收效明顯;第二水平教師和高層次的教師研討時實現了理論內化,和低層次的教師交流時進行實踐轉化,深化了教育教學中普遍問題、疑難問題和棘手問題的認識,有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第一水平的優秀教師在互動、協作和分享中不斷總結反思,形成教育教學經驗,強化專業發展意識。
良好的培訓課場,能夠增強教師主動參加培訓學習的意識,使培訓學習愉快而有收獲;多樣化的培訓平臺為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受訓教師在緊湊而不緊張的學習形式下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送培到縣”項目實施中,根據培訓課程安排,創設合作與對話的學習氛圍,使受訓教師能夠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將學習變成自己的精神需求,形成了專家、學員及相關的教學媒體之間的良好課場[2],學習主觀意愿強烈。另外,我們搭建了專題講座、主題研討、問題診斷、拓展訓練、微型化實驗現場演示五個培訓平臺,采用了多樣化的培訓形式,促使受訓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培訓。培訓過程以小組為載體,把脈性的專家講座引領、組織教育理念和科研方法研討會,促進培訓教師教育理論和實踐有效的結合。微型化實驗的資深專家現場實驗,圍繞微型化實驗改進策略進行分析和研討,促進受訓教師化學實驗改進能力的提高。拓展訓練方面的專家指導參加培訓的教師開展化學教學方面的拓展性訓練,讓其意識到團隊的合作在教師職業發展和專業發展上的重要作用,激發培訓教師的團隊協作意識,引導并幫助學員完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現有意義培訓。[3]實踐活動采用觀摩研討、名師點評和受訓教師之間進行議課的方式,接受培訓的教師全方位感受高效課堂的打磨過程,加強課程構建在化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要性的認識,提升教學設計能力。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和河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4年“國培計劃”——“送培到縣”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實施方案中的培訓內容和課程設置,確定了“精選省外專家,聘請省級特級教師,遴選唐山名師,注重實踐指導,服務基層教學”的培訓團隊組建原則。培訓團隊的成員中,不僅有中學化學實驗改進方面卓有建樹的西華師范大學鮑正榮教授、中學化學教學疑難點深入研究的牛學倉老師、初中生化學學習心理和策略研究特長的唐山市名師宋淑霞老師、論語治學管理學生已有成效的張斌利校長等一系列知名專家,有助于更新受訓教師教育理念,還有一線優秀教師分享精彩教學案例和課堂教學經驗,提高受訓教師的師德修養和自身教學水平,引領受訓教師全面發展。
教師接受培訓的過程中,受到專家啟迪或教師之間討論的啟發,往往會產生新的培訓需求,這些生成性的需求不容忽視,及時解決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生成性的需求在已經安排好的培訓課程中無法體現,但可以將生成性需求進行重新分類,開設出不同的自選課程,統一和自選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是滿足生成性需求的有益探索,適用于不同層次教師混在一起的培訓項目。我們將課程設置為統一組織實施的課程和彈性較大的小組自主研修的課程兩大類,對于需求率高的共性問題統一組織培訓;對于需求率低的個性問題和培訓過程中新生成的需求內容設置成小組自選課程,放在集中培訓后的跟蹤指導中進行。跟蹤指導培訓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自選相同的2—3門課程進入實踐研修環節,同時,唐山師范學院精選業務能力強、熟悉化學教學的校內外優秀教師擔任跟蹤指導教師,通過網絡、電話和回訪等途徑對受訓教師進行跟蹤指導,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不斷提升。訓后研修結束時,所有受訓教師再次集中,每個小組派出代表講述研修過程、展示研修成果、分享研修收獲,解決了中學化學教師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瓶頸問題,延伸了培訓的廣度和深度,讓受訓教師的教學和教研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
教師不是為了升降去留而參加培訓,教育部開展教師培訓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受訓教師的評價不宜采用終結性評價方式。[4]在“送培到縣”項目的受訓教師評價環節,我們采用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過程中讓教師參與到過程評價中,闡述自身不足之處,以便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培訓結束時,關注教師經過培訓真正改變了什么,教師采用了什么措施發生了巨大改變,教師還有哪些方面比較欠缺,進而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確定教師還能有哪些方面可以提高,以判斷自己所處的狀態,為今后的發展確立目標。▲
[1]周波.轉變培訓理念提高教師培訓實效[J].人民教育,2014(12):55-57.
[2]孫小妹,胡志剛.淺議課場與課勢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1(12):53-54.
[3]王志平.整合資源 創立國培計劃英語教師培訓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3(17):59-60.
[4]費振新.基于質量提升的教師全員培訓實踐反思[J].教育科學研究,2013(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