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蘭
內容摘要:中法兩國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而文化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這種差別勢必影響到法語學習和教學,而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絕對不能忽視由文化差異和缺失而導致的語言現象。本文就以此為目的來闡述一下這種來自文化的差異對教學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思考在教學中文化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文化差異 禮貌用語 作用 思維定勢
由于中法兩國之間在文化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就像《12億火星人》的法國作者在他的書里感嘆中國似乎是另一個星球,在他眼中的中國人像外星人一樣奇怪;同樣,華裔作家霍華在他的《六千萬火雞人》小書里講述中國人眼里的法國人的奇怪印象:有時是浪漫的,富有創造力,有時傲慢的,不近乎人情等等。確實,兩國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我們都知道文化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這種差別勢必影響到語言學習和教學,而在日常法語教學中我們絕對不能忽視由文化差異導致的語言現象。本文就以此為目的來闡述一下這種來自文化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思考在教學中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法國,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言論,說中國人不懂禮貌,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很少說客套語,連簡單的“謝謝”和“請”都不說。而在法國,一般來說,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一天要平均說上幾十次客套語,而對于一個在服務行業工作的人來說可能要說上幾百次。這就是文化差異和語言習慣,也正是這種差異造成了互相的一種思維定勢,比如,法國人認為中國人不講禮貌,而中國人認為法國人太客套。也正是因為這種差異導致法語學員們在學習中的很多困難,經常在教材中學到的某些詞匯或用法在實際使用的時候,法國人聽不懂或者不知道他們想表達什么,很明顯,這樣的問題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文化的問題。
我們仍以客套語為例,法國人認為中國人不講禮貌,因為在兩種語言中對于禮貌用語的表達不是完全對應的。法國人的禮貌用語很多,我們在公共場合,如商店里經常能聽到“你好”,“謝謝”,“加油”,“祝你度過愉快的一天,祝你度過美好的夜晚……”;在飯店里,經常聽到“你好,祝你胃口好,請,謝謝……”;甚至在大街上,有人不小心撞到別人,其實并沒有什么大影響動作,經常說“對不起,原諒我”……
對于中國人的習慣,在以上幾種場合和情況下要表達感謝的時候只要說一次謝謝就夠了,甚至有時候連謝謝都不說,而是用一個眼神或一個微笑來表示。一般來說,如果說太多次謝謝的話,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漢語中對謝謝的回答“不客氣”就是很好的說明,言下之意就是說多了就是客氣了。在公眾場合里,比如在飯店里和服務員講話,中國人不習慣說太多的客套話,因為在中國文化中提倡含蓄內斂的交流態度。例如,盡管法語中的主語人稱“您”使用的“請”在漢語中有對應的詞“請”,但并沒有像法語口語中那么常用,只在很正式的場合才使用,因此,這種漢語習慣導致了中國學員也不太習慣常使用這個法語詞,所以當法國人聽到中國人很少說這個禮貌用語的時候,就認為中國人不太講禮貌。
關于法語中主語人稱“你”對應的“請”的表達又是另一種情況了,在法國,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在兄弟姐妹之間,朋友之間都要說這個詞來表達禮貌。通過這個詞透露了兩個信息:一個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在一個家庭里像朋友一樣有平等的地位;另一個是不管和誰講話,都要遵守禮貌原則,包括和家庭成員之間。在漢語文化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可能使用這樣的詞匯的。一般來說,對于中國人很緊密的關系中,很少聽到說“謝謝”和“請”,因為關系很近的人不需要太客氣,因為自己也會很誠心地回報給對方。如果太客氣的話,對方會覺得他們關系不是很緊密,不把自己當自己人。尤其在一個家庭中,彼此是一家人不可分割的,更沒有必要每天在很小的事情上說“謝謝”。因此,從文化方面這些詞就不存在在中國家庭里的日常生活里,當然除特殊情況外。
關于問候用語,中國人彼此打招呼有時通過眼神和微笑來表達,有時在很正式的場合用握手的方式。對于法國人的貼面禮經常讓中國人很尷尬,因為中國人不使用這種禮儀來表達問候。當熟人遇到的時候,經常說“你吃了么?你在這干什么?你去哪?。俊眮泶蛘泻?,而不太像法國人那樣“你好,身體好么?你過了愉快的一天么?你度過一個愉快的夜晚么?”等。
禮貌用語只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都引起了這么多問題,和整個文化相比可謂是冰山一角。因此,很多時候交流中的誤解或者失敗并不是語言的本身而是文化差異造成的。
上述例子告訴我們,文化差異能造成外語學習和外語教學中的很多困難和障礙,因此就要求教師要具備的能力:要有目標語文化的正確而客觀的經驗和認識,以便于正確引導學員的學習;還要有文化研究角度結合真實的素材來使學生能體驗和認識新的文化內涵。
比如,法語“醫院”包含了一系列關于法國醫療體系的涵義:在法國,除非生病很嚴重或者家庭醫生建議才可以上醫院,一般的病,只需要打電話和家庭醫生見面就可以解決了,而在中國,即使一個小感冒都可以直接上醫院。因此,當一個中國人和一個根本不了解中國國情的法國人說他上醫院了,后者一定會很嚴肅地問病情是否有好轉,因為他認為你一定病的很嚴重,否則不能上醫院。
作為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就提前解釋給學生這些文化上的差異,一定會在實際應用時減少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地了解法國的醫療體系的組織和結構,即一個家庭醫生負責幾十個或者幾百個家庭,當然是在簽約的前提下,每次家庭里有人生病,就需要給家庭醫生所在的診所打電話預約時間,有專門的秘書來接待和登記,隨后按約定時間就診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常見病家庭醫生就可以處理得很好,除非是疑難雜癥,他認為處理不了的,才要建議去見相關的??漆t生,如果真的是急癥或者手術才需要上醫院,但前提是需要家庭醫生開具證明,否則即使去了醫院也是需要再預約或者遣返回家庭醫生那里。這些信息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是應該教授給學生的,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國這方面的文化,以及由此折射在語言中的信息。
通過我們的分析,每個國家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社會模式的相關文化,表現形式也是很不相同的。這些差別要求我們要更廣泛去了解對方文化。由于文化差異和不同的語言習慣導致對彼此的思維定勢,甚至是偏見,這種結果也導致了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語言時有影響和困難,因此,這也是我們的研究意義所在,區分文化思維定勢和現實,強調文化缺失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目的語文化。作為教師,課堂上的言論都是很重要的,能引導學生的學習,因此應該不斷提高和豐富自身的能力。
參考書目:
博瓦.圣.吉宏(法國作家),《12億火星人(日常生活中的‘真正的中國人)》,法國芒第安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