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敏
內容摘要:很多人認為,學好語文需要的是天賦加勤奮。這固然不錯。但是,這樣換來的語文學習成績并非是學生自己感興趣基礎上取得的。況且,一味的“勤奮”,也失去了它本來所包含的意義與精神。所以,學習好語文離不開“興趣”二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盤活課堂教學;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加實踐;課后作業合理安排。
關鍵詞:初中生 語文 興趣
很多人認為,學好語文需要的是天賦加勤奮。這固然不錯,天賦與勤奮的結合的確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但是,這樣換來的語文學習成績并非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基礎上取得的,況且,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學好語文的天賦。而且一味的“勤奮”,也失去了它本來所包含的意義與精神,變成了“機械勞作”和被動學習。所以,學習好語文,離不開“興趣”二字。筆者在教育實踐中發現:中學生對語文感興趣的不是很多。那么,如何激發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本文從以下方面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一些探討。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愉快的教學氛圍是學生敢于參與教學中的先決條件。愛好與興趣都是第一老師,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才會喜歡學習。所以,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要做到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和學生做朋友,不僅要在學習上關心他們,還要從生活中愛護他們,這樣才可以激起學生對教師真正的愛和對語文的愛。
二、盤活課堂教學
盤活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人手:
1.語文老師要博覽群書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師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愉快地接受教學,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多讀一些文學名著和優秀的文章、報刊等讀物,讀的越多,思維就越活躍。應該每個方面都有所涉獵:不只局限于自己學科的知識,還應該學習歷史、哲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教師的知識量廣了,上課時就會信手拈來,學生都會喜歡知識淵博的老師。
2.盡量把課堂講得生動有趣
第一,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好不要滿堂灌,那樣學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老師覺得要講好多知識,其實很多是不必講的。應該每節課留出一些時間來讓學生來自主學習,自己探討,自己發現問題。
第二,在上課時多講些故事,學生就會很感興趣。筆者在教學中,經常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故事人物講給學生聽,激發學生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第三,課堂上應盡量用些幽默的富有智慧的語言。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會使學生開懷一笑,又能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老師也高興,學生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加實踐
所謂“實踐出真知”,現在教學方案都提倡學生應走出課堂,多參加實踐活動,自己發現探索生活中的奧秘。語文教學也要幫助學生勇敢地走出校門融入社會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積極動手實踐。經常帶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開闊他們的視野,這樣在培養學生感性認識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閱歷,為學生作文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當前,社會各界都在質疑現在的學生普遍素質偏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學生與大自然的脫節,學生都被隔絕在鋼筋水泥的教室里,很少出去與自然接觸,他們不知道流水的靈動、天空的蔚藍……不知道大自然中有多少奧秘,這樣的溫室里長大的學生,又怎么會有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呢?又怎么會懷揣對自然的熱愛?把學生跟大自然隔絕開,把他們的思維固定成書本大的方框,扼殺他們的想象力與活力,實行牢籠式的教育方式,會阻礙其成長。因此要避免這種誤失,激發學生創造力,讓學生切身地感悟生活,引導他們參與實踐是個很好的方式。
四、課后作業合理安排
課后作業不能布置太多,作業太多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也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后作業也應該讓學生有自由的發揮空間,而且條件不要限制。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課后作業,讓學生自由選做,這樣便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作業的題目應該選擇一些能夠學生喜歡的題目。教師是布置課后作業的決定者,所以,教師的每一個決定都將引起學生的不同反應,要想讓學生能夠對語文充滿濃厚的興趣,就要特別注意課后作業布置這一環節,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程。
總之,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并做到學有所樂,達到學有所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