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鵬
【摘要】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要克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諸多的缺點和不足,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探究,明確今后學習過程中的努力方向和應改進的目標,不斷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
【關鍵詞】語文教學;啟發(fā)思維;和諧教育;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A
傳統(tǒng)的應試語文教育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毫無朝氣,不僅沒有落實語文教育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而且還使得學生壓抑了個性,對語文教育失去了興趣。這種落后的強迫被動式的教育方式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強調的僅是老師的講解、學生的聆聽。當前處于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如何轉變過去死板的教學理念,調整氣氛死板的課堂,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教學的興趣,真正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主動關心學生,融洽師生關系,對他們進行指導,無微不至的關懷,會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們感受到濃濃的溫情,使得師生關系和諧溫馨,創(chuàng)造了一個擁有正能量的學習氛圍。同時使老師教學任務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學生可以輕松、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作業(yè)。一是師生關系是否融洽根本在于任課教師能否降低姿態(tài)與學生們進行真正的心貼心的溝通。首先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好壞,區(qū)別對待學困生。對待學習上有難處的同學更要加倍關心,防止他們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更不能因為家長經濟狀況區(qū)別對待學生??傊蠋熞獮槿藥煴恚瑢Υ龑W生不能有親疏遠近之分。二是愛心教育的方針必須在教學課堂中貫徹,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德智體美勞,而德居于首位。三是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去,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注他們的思想走向,學會去尊重學生的思想信任他們。四是注重師生們之間的心靈溝通,不定期地與學生們進行學習與生活上的交流,了解學生們的近況,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二、啟發(fā)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打造高效課堂
首先是從啟發(fā)學生自身思維著手。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氛圍。教學中要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入手,培養(yǎng)他們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堂里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續(xù)編故事。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潛力,更能活躍課堂氣氛。
其次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們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參與到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在語文教學中,將課堂變?yōu)橐粋€比賽現(xiàn)場,如遣詞造句比賽、成語接龍游戲、朗讀比賽等,大家試試看,看誰說得好!在比賽中教師記錄每個人的特點優(yōu)勢技巧,結束之后分析對抗效果。最后將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推廣在比賽中教學,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什么是語言的技巧。同時也會對學生們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是意志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們迎難而上、追求遣詞造句的語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老師們要細心分析每個人的進步與退步,按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主要照顧每個學生的自尊心,讓每個人都有享受成功的機會。
四是正確合理的教學評價調動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教學的前提是掌握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狀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差異制定不同的培養(yǎng)方向,成績的評價遵循三個標準,分別是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對學生們在聽說讀寫訓練當中的積極表現(xiàn)與優(yōu)異成績要進行表揚。努力構建輕松和睦的師生關系,打造高效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們的主人翁精神。
三、在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立足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語文教學要突出難點以及重點、通俗易懂、層次分明。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增強趣味性與娛樂性,善于將情境化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直觀教學,充分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讓學生們能夠在一個輕松的氛圍里接受語文教育,愉悅身心的同時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我們要牢記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使我們的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去開展。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我們傳授知識不能靠灌輸,不能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積極的探究和建構來獲取知識。因此,筆者認為語文課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為宗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語言實踐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
四、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及時進行指導,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策略
教學任務重,時間緊。所以,老師講的時間要盡可能減少,多引導學生勤于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始階段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不斷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更有實效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揮調控作用,引導全體同學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從而極大地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既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又要盡量發(fā)揮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指導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使他們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在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實際分好組,結好對子,給更多的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機會,使學生們得到自主解決的訓練和感受成功的體驗。在學生寫作教學過程中還要就關鍵問題和步驟進行適時的指導和引導,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要克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的諸多的缺點和不足,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探究,明確今后學習過程中的努力方向和應改進的目標,不斷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