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摘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常常自省:我的課堂將帶給孩子們的是怎樣的生長?最近學到了一位老師教學的《爭論的故事》的課堂實錄,我就帶著生長的眼光來學習、分析這樣的有生長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長性課堂;師生共生長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一、生長性課堂應該是能在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狀態的基礎上喚醒學生學習熱情的課堂
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他要喚醒學生,喚醒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參與程度、參與效果。解決了學生的參與問題,就達到了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目的。想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必須完全了解學生本節課癥結所在。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講,讓學生評,讓學生動,讓學生解答。教師要創造性的備課,備學生不會的、不系統的,理解不深刻的。
【案例一】
師:今天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做個介紹,你來猜,我在我們自己的學校里教的是幾年級,說說理由?生:三年級,因為今天你上三年級的課。生:因為你教二年級的,剛才教了二年級。師:剛才那位老師比我年輕,剛才那節課不是我上的。生:你教六年級,因為教過高年級才教上三年級。師:都沒有猜對。生:一年級。師:為什么?生:特別年輕。師:這是夸我啊。生:教四年級。師:教過四年級,就可能教三年級。就五年級沒有猜。那我到底教幾年級呢?啊,還有人猜我不教書。還是我來揭開謎底吧。師:我教的是一年級。剛才的氣氛非常好,如果大家都堅持自己的意見,差不多要吵起來了,這就不叫討論,這叫什么呢?
生:爭論。師:這是一只手,這也是一只手,這就是爭論的爭字。就是兩個人討論時自己堅持自己的意見,差不多要吵起來,這就叫爭論。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爭論的故事。
老師在課一開始與學生的交流看似隨意,卻是對該年段孩子現有知識基礎上的一次巧妙設計,孩子們對于“討論”一詞是有所了解的,所以這個交流以一個有趣的話題引到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遇到這么一個輕松有趣的話題也樂于參與,在引導學生輕松討論過后,許老師適時提出如果堅決不同意別人的意見就叫“爭論”。學生的參與意識被喚醒,參與熱情被調動起來了。
二、生長性課堂應該是在充分挖掘研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能夠適時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課堂
也就是挖掘教學內容中必須帶給學生的東西,面對我的這一群學生,這篇課文所要教授的語文類知識、情感體驗、所要提升學生的某方面精神都需要思考,而其中作為我們語文學科,重點應該關注的是我們學科的本體性教學內容,也就是關注語言視角,努力開放和利用每篇文章可能給學生帶來的語言能力發展的價值。
【案例二】
師:請你聚精會神地想一想,第一到第五小節是寫爭論的故事,那么其余的小節是寫什么呢?誰來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些內容到底講什么?生:指名不同的學生讀。師:學生讀得過程中,矯正時說:我們不浪費時間,請你再讀一次。生:讀。師:我把贊許的目光投給你,因為你讀錯一次,又馬上改過來了。前半部分講爭論的故事,后面部分寫什么?師:簡潔一些。生:聽完故事的感想。師:如果我說一到五小節用小標題概括,我稱之為講故事,板書:講故事。這后半部分可以概括為——。生:講故事。師:也可以用徐老師剛才給你的詞——。
生:談感想。師:都可以。就用剛才同學們所說的論故事,板書。第幾到第幾小節是寫講。故事呢? 生:第六。師:還有不同意見嗎?生:第六到第十二小節。生:到第十。生:到第十二小節。師:有人會說,壓根就沒有第十二小節,怎么會出現的呢?后面有一個。生:省略號。師:你覺得是省略號嗎?生:加強省略號。生:升級版的省略號。生:增強省略號。師:不同于省略號,有兩個省略號組成的,是刪節號。生:刪掉了小節。師:刪掉了什么?生:感想。師:但是也代表是一個小節。只有三個同學標稱了十二小節。給你一分鐘時間,改成十二小節。生:改。師:論故事是從第幾到第幾小節。生:第六到第十二小節。
本文板塊明確,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段特點教師耐心地逐步引導孩子分清板塊,而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給段落起小標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教師給第一板塊先起小標題作為示范,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把手,跳一跳就能夠到,學生中涌現出了好多精彩的小標題。同時,刪節號也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點,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從錯誤的回答中發現了這一可貴的資源,教師適時抓住予以引導。縱觀這幾點教學內容,教師都是緊扣文本的本體性教學內容展開教學的,對于教學內容的提取和選擇很有見地,這樣一堂課的學習帶給學生的除了學習時的愉悅,語文學科特有的知識更是扎實。
三、生長性課堂應該是在充分的師生互動中能夠實現教學相長的課堂
教育是召喚和應答,是教師和學生的相互召喚和相互應答的過程。教師通過教,用知識召喚學生踏上教育目標預設的生命的生長之路,而同時他必須對此作出自己的應答,采取相應的行動。
【案例三】
師:今天我們重點學習第一部分講故事。請五位同學分角色讀課文。生:讀文爭論的部分(生讀到煙熏火燎讀成熏煙火燎)。師:你被煙熏了,這里再讀一遍。生:讀。師:讀得挺好的,咱們還得再來練練。誰來爭論?生:(搶著舉手)。
師: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合起來就是課文中的一個詞?生:兄
弟。師:她們爭論什么?生:怎么吃。師:怎么吃?生:哥哥要烤了吃,弟弟要煮了吃。師:你跟我寫:烤。右邊是你們比較建議的考試。到底該怎么吃?這兩種燒法到底有什么不同?看圖。生:煮著吃,要把大雁放在鍋子里,烤是放在火上烤。生:煮要用水,烤只要用火就行了。生:煮著要用水火和鍋子,烤是煙熏火燎,注意衛生。師:我很贊同你前面的話,你很會思考。
老師語言很有感染力且能言善辯,運用她的語言智慧,獨具匠心地駕馭著整個課堂。不管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環節,都顯得淡定從容。在指導學生正確學習的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的興趣,看似隨意,頗有妙手偶得之的僥幸,然而細細琢磨卻是匠心獨運的形隨神聚。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