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新
河北省館陶縣路橋聯合小學
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曹汝新
河北省館陶縣路橋聯合小學
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閱讀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符號,運用形象思維,再現藝術形象的過程,這正是語文課本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卻費時、耗力、成效低。閱讀教學已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已成為語文老師當前最棘手的一個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也是如此,而這種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所以,教師要力求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激起濃厚的閱讀興趣,創造一種樂學的氛圍,從而激發他們自主閱讀意識和不斷閱讀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學生積累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例如讀思結合的習慣,歸納總結的習慣、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所以,致力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同樣是搞好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只有保護好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持久的閱讀興趣,創造一種積極的學習氣氛,才能順利地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能力。
語文學科滲透著人文精神,作品的字里行間蘊蓄著極其豐富的世間萬象、人情事理、思想情感。閱讀教學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對語言及蘊涵于內部的深厚的文化內涵進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實現以文教文的目的。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傳絕難奏效。一方面,文章自身是意義的唯一實證;另一方面,讀者對文章閱讀具有極大的多維拓展的個性張力。一篇文章可悟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要透過字面悟到字背透過現象悟到本質。每個人由于知識、經驗不同,所悟并不完全一樣,“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有自讀才能做到這一點。況且文章中有許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必須由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求獲得。架空式分析,盡管頭頭是道,終是隔靴搔癢。“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讀,學生會自己發現問題,并借助工具書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不少問題,“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自讀解決一部分問題,剩余疑點由教師抓住重點、難點予以點撥,講得可以少而精。這樣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啟迪學生思維。
學習一篇文章,學生不僅要感悟文章的意義和精微所在,而且還要欣賞作者匠心藝術所創造的藝術形象及蘊涵其中的情趣,欣賞語言、結構的精妙指處,鑒別藝術手法的優劣、得失。閱讀一篇文章的過程,也是一個審美實踐的過程。審美,特別強調感悟。別林斯基曾說:“如果你說這首樂曲很好地表現了嫉妒的感情,那你等于什么也沒有說。但是你把這首樂曲演奏一遍,那它就為自己說明了一切。”語文學習何嘗不是如此,只有原原本本地用心把文章讀一讀,才能體味到美在哪。葉圣陶先生曾把語文閱讀活動中對課文的審美實踐比做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得;只要你動手去采,隨時可發現一些晶瑩的寶石。”所以只有反復詠誦,方能體味個中深味。如誦讀蘇、辛詞“大江東去”、“千古英雄”須讀出豪氣,在讀“驚濤拍岸”、“金戈鐵馬”一定要讀出慷慨激昂之情,氣吞山河之勢。
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學生語感,有利于體現語文課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課文感染作用。
那么如何培養語感呢?我認為應該作到這么兩點:培養學生語感,就應抓住課文中具有感染意義的,引導學生分析、體會,通過分析、比較(增、減、刪、調換、對照)體會、推敲
語,發現其妙處,達到意會的目的,語感就會油然而生。如古詩詞教學中一些經典名句的重點字詞的運用。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詩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換成“到、入、過”等字,就只能表達一層意思,就是春風已經來到江南,而原句中的“綠”表示的意思則深刻得多,不僅說明春天已到江南,而且有春風染綠江南的意思。經過這樣的調換比較,學生理解了綠的絕妙用法,也就培養了語感。除培養學生語感,還應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閱讀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踐去體會。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敏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訓練語感,不僅在語言文字上揣摩,還須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設身處地的進行情感體驗。
有統計資料表明,人的一生所獲的知識,由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約占20%左右,而80%左右的知識是通過課外閱讀或其他方式獲得的。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提高閱讀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也是對課內閱讀教學的檢驗和評價。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同數學課中的例題,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的熟練技巧。葉圣陶先生談過:“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讀不可。”這里強調大量閱讀的重要性。許多學生中學畢業,仍然沒有形成閱讀能力,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究其原因,僅限于課內課文的學習,課外閱讀量不足,致使閱讀能力下降。學生要在學會閱讀課文的同時,進行大量課外閱讀,能主動遷移課內閱讀中學習到的方法,進行主動地、創造性的閱讀,這將有助于主動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以上是我的幾點粗淺看法,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各方面真正落到實處,持之以恒,就一定會走出閱讀教學的困境,使廣大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