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忠
重慶市江津田家炳中學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之我見
周世忠
重慶市江津田家炳中學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手段,往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既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學習主體的主要形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設疑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影響著學生思維訓練。那么怎樣設疑提問才有效,這是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結合我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談談有效提問一些嘗試。
有效的課堂提問,教師要在備課時做好充分的準備。怎樣做到備課充分呢?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王榮生教授觀摩評教時指出語文課堂上,如果不能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再怎么精當也是無效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準確的把握教學內容,緊緊圍繞著每篇課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關鍵性的提問,才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如果設計的提問,偏離了目標,那么可以說這是一次失敗的教學事件。實踐證明,只有吃透教材,準確的把握教學內容,才能一步步地實現(xiàn)目標,才能讓學生得到有效的思維訓練,也才能確以保證課堂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有效的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注意廣泛性。教師的提問,必須以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為前提,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水平和性格特點、反應能力等為中心。因此,把握學生主體是有效提問的前提。
把握學生主體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這樣才能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計出恰當?shù)奶釂枴2煌哪昙壱扇〔煌奶釂栃问健<词故峭昙墝W生,鑒于彼此間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有所不同,所提問的內容和方式也應有區(qū)別,脫離學生實際特點的提問是無效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設計問題,容易脫離學生,出現(xiàn)教師問而學生不答或無話可答的尷尬局面,這樣的提問肯定是無效的。因此,有效的提問需要教師建立在長期了解、熟悉學生的前提下,能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從學生的神態(tài)動作、言談口語中了解學生的疑惑,從而選準突破口,瞄準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的交匯點,然后巧妙設問,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問是為教學要求服務的。為提問而提問是盲目的提問,盲目的提問無助于教學,只能分散學生注意力,偏離教學軌道,浪費時間。備課時就要描述出提問的明確目標:為引出新課?為突破重點?為引起學生興趣?為總結歸納?等等。要盡可能剔除可有可無、目標模糊的提問,保留目標明確、有實際意義的提問。
教師提問的指向越明確,學生的思考就越深入,越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從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效率。比如教《鄉(xiāng)愁》這首詩歌時,為引出新課,我用幻燈片伴隨著思鄉(xiāng)曲播放了一幅幽靜的月夜圖,然后問 “學生想不想家”,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再問“同學們,看著這幅圖你們能想起我們小學曾學過李白寫的一首思鄉(xiāng)詩嗎?”生齊背《靜夜思》。這樣就很自然地導入了這首詩歌,也向學生提示這首詩的主旨。又如教《范進中舉》一文時,在對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學生對對主題的把握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可加入設計一問“范進為什么會發(fā)瘋?中舉前后周圍的人對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就會引導學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關鍵,從而很快突破教學難點,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個班的學生有好有差,尖子生有濃厚的求知欲,在課堂上自覺性高,表現(xiàn)欲強;學困生基礎薄弱,學習缺乏主動性。這時,如果教師的提問為了只照顧學困生而設計得過于簡單,就會造成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厭倦感,這樣提問有效性大大降低;反之,如果提問過于太難,課堂容易成為幾個尖子生的表演舞臺,而學困生的學習壓力就更大。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能力、特長、弱點設計出一套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進行分層設問。
良好的課堂提問,應把握好質與量。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課堂提問不宜過多過繁、過深過淺,但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靠一兩個提問也是不行的,特別是文本中的核心問題 (如課文的重難點)。這就需要教者站在高處,從整節(jié)課、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既科學又系統(tǒng)化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
教育家陶行知說:“發(fā)問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巧妙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能幫助學生走進文本,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效的提問與解答,是實施有效教學的核心。教師只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yōu)化課堂的“提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才能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奏出最美妙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