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華
河北省大廠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如何在農村中職英語教學中取得較好課堂效果
李衛華
河北省大廠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意識到中職教育尤其是農村中職教育的重要性,社會離不開中職生。近年來,國家逐步給予中職教育大力的支持。這無疑給農村中職教育增添了無限魅力。現在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當薄弱,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我采取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分組教學。
中職學生特點;分組教學;網路信息資源
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意識到中職教育尤其是農村中職教育的重要性,社會離不開中職生。近年來,國家逐步給予中職教育大力的支持。2007年秋,國家頒布了中職國家助學金資助政策。國家助學金資助對象是具有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的在校一二年級所有農村戶籍的學生和縣鎮非農戶口的學生以及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其中就包括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和因突發事件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等。2012年秋,為促進職業教育發展,鼓勵學生學習職業技能,國家決定實施中職學生免學費政策,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和涉農專業學生逐步免除學費。這無疑給農村中職教育增添了無限魅力。
根據我十幾年在農村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經歷,現在我就中職學生特點及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來以取得更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目前農村中職學校中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長期享受家長的呵護和關愛,甚至是溺愛,加之今年來網絡的普及,網絡和媒體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誤導使得他們往往會對父母、老師的勸導、學校的管理不以為然。從文化課角度,好多職高生最基本的文化基礎都沒有,更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中職教師普遍感到組織教學困難,尤其是英語教學。不過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思路,盡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們的教學工作能夠順利完成。
1.道德教育尤為重要。
“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有德方是精品”。那么,越有才無德,他的危險性就越大。可見,思想品德在教育教學中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由于到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大多在初中階段長期被歧視,學生道德觀念存在嚴重缺陷,很多學生家庭教育也同樣出現嚴重偏差。所以,吃苦精神、團結精神、衛生習慣、語言習慣、行為習慣等等需要職業學校來規范。這樣規范以后的學生,遠遠比懂一點技能的學生受歡迎。(這里不是否定技能的重要性)
2.淡化文化基礎是嚴重的錯誤。
現在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相當薄弱,企業面試時基礎考試多為初中(或略高于初中)知識,可學生的考試成績經常讓企業領導不敢相信。這已經是普遍現象。所以,很多外企招工開始歡迎普通高中畢業生。如果再不重視基礎文化知識,可能造就的中職和農民工沒有本質區別。
1.在調查了解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分組。
由于每個學生在學習目的與動機、學習習慣與方法、智力水平與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如果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墨守陳規,這就往往會使英語教師面對眾多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且對英語失去學習信心的學生,如何擺脫這樣困境,變被動為主動?如何提高教學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進行探索。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將學生分成人數大約均等的若干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面對這種形式教學可使各組學生在45分鐘內各有所獲,逐步達到人人達綱、整體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組。分組之前,教師對全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要了解他們英語知識究竟掌握多少,實際運用能力有多高,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問卷、測驗、談話、看學習檔案等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并分別提出適當的教學目標。
(2)實行組間互幫互學。我把該班分成三組后,繼而建立了C組幫A、B組的個人承包責任制,即由C組或B組的一個學生幫助A組或B組的兩個學生,看誰能盡快將自己所負責的兩個成員拉入C組和B組中。
(3)實行動態組合。分組后,各組成員并不是一成不變。每隔一段時間,經過達標檢測分析后,各組成員間個別調整。如將A組個別學生調到B組,將B組學生調到C組。由于調整是在表揚鼓勵的基礎上進行的,增強了差生進步的信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針對差生實際實行目標激勵。
在實施分組教學的同時,通過搞活動,開座談會等形式,給差生以充分展示進步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運用目標激勵的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當學生在困難面前退縮時,我就用奮斗目標激勵他們,使他們重新鼓起奮發向上的勇氣,向著目標努力。
1.導入含活式——帶著興趣,帶著思索。
長期以來,對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導入課文,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都能帶有興趣去學習理解課文,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
要使幾十個學生在課堂上保持亢奮的學習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首先要求教師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材料要新穎,形式要多樣。幾乎每堂課教師都會準備各種視聽材料,這時,發達的計算機網絡的作用就能充分體現出來了。
2.形式求活潑——方式多樣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饋暢通。
實踐證明,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偏愛的學習方式。我們有些人是視覺學習者:當他們看到學習的內容以圖象形式出現時,他們學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通過交談的聲音或音樂來學習。有些人則是觸覺/動覺學習者:當他們通過觸摸或者能親身運動,體驗和實驗時會學得更好。
3.探索有活力——思維有深廣度,見解有創新度。
教育學家卡羅爾,布盧姆,哈爾施費格等人多年來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進行過深入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教學活動情況應以學生參與的程度來衡量;學生的參與情況體現在積極學習時間的長短上;學習機會和動機是參與的決定因素;教學直接影響將學習機會轉化為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機等其它因素。
4.結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著懸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要想提高課堂活動的質量,首先要靠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及課后的活動內容。且須遵循以下原則:學生在做中學習;學習應該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相關聯;學習應該和課堂以外的現實世界相關聯。
再以Book I,Unit10為例:課文ChristmasDay是學生熟悉的話題。學生喜歡過節,圣誕節中的圣誕老人是他們所喜歡的,她們遠遠不滿足有限的課本知識。因此,我在讓學生學習課文之后,放手讓她們去圖書館或上網翻閱、查詢有關節日的一切,之后每位或倆位同學合作制作一份關于節日的poster。一下課,poster的周圍便圍滿了興致勃勃的學生,時而可以聽到她們的笑聲,時而可以聽到她們的議論。短短的一個星期教學,學生們獲得的知識遠遠超過我的想象,從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到中國的春節,中秋節。全體學生參與的這種課后教學活動不僅可使學生在活動和運用中學會外語,更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自信心。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我堅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只有努力才有希望,我在努力工作,引導我的學生努力學習,他們的知識在一天天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天天增強,我們一起朝著美好的明天快樂的邁進……
[1]呂良環:《國外外語教學改革趨勢——語言與內容相事例》,《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2]河北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英語教材英語(基礎模塊上冊)王立善戴宗顯主編:語文出版社,2009.6
[3]河北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英語教材英語(基礎模塊下冊)王立善戴宗顯主編:語文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