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玲
摘 要:對于企業來說,提升依法治企的水平,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證。隨著政府監管、社會輿論以及國家對企業內部監督管控力度逐年加大,依法治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堅持依法從嚴治企,切實防范經營風險。
關鍵詞:依法治企;形勢問題;改進措施
一、依法治企的基本概念
1.依法治企的含義
依法治企,就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來治理企業,使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制度。
2.依法治企的科學內涵
(1)依法治企是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管理、依法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是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和職工的正當合法權益。
(2)依法治企是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舉措,是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科學管理、推進科技進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重要前提。
(3)依法治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方向,是現代企業進入市場的保護傘,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4)依法治企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的必由之路。
二、企業依法治企面臨的形勢及存在的問題
1.面臨的形勢
(1)國家依法治國重大戰略全面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重要部署,會議要求建設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這意味著建設法治企業必然成為國企的重要工作任務。
(2)政府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強審計工作,完善審計制度,對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國務院七部委聯合出臺《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及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實施細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終身無限追究。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審計署、國資委、電監會等政府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對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的審計監督力度,連續多年都安排不同的審計項目,審計的范圍之廣、內容之全、程度之深、力度之大、要求之高,前所未有。
(3)社會關注程度持續走高。隨著全民法治觀念增強以及網絡技術的普及,全社會對國有企業,特別是涉及國計民生、壟斷性行業的關注程度持續走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一些不規范問題容易引起社會輿論炒作。一旦發生社會關注問題,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人數之多,將很難想象,社會反響會十分強烈,消除影響難度將十分巨大。
2.存在的問題
(1)部分領導干部依法治企觀念淡薄,履職不到位。經過近幾年國家電網公司依法治企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廣大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整體提高,但仍有部分領導干部法治觀念不強,對依法經營、規范管理的重要性依然認識不足,只顧眼前利益和小集體的利益,對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夠,不愿開展和接受審計監督。部分管理人員存在“重審計、輕監督、厭整改”現象,對內外部審計檢查揭示的問題,未引起足夠重視。對歷史遺留問題的整改相互推諉扯皮,責任承接意識淡薄。有的領導干部主觀上心存僥幸,導致個別問題屢審屢犯。
(2)個別單位習慣性違章問題依然存在。從歷年來國家電網公司依法治企綜合檢查以及外部審計檢查來看,仍普遍存在著違法、違紀、違規、違章等“四違”問題,具體表現在有違規執行地方優惠電價、小型基建、公務用車集體企業為主業人員發放工資獎金等,出現上述現象和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個別單位對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決策部署落實不徹底,存在走過場和打折扣現象,業務處理隨意變通,我行我素,致使習慣性違章時有發生,有的問題還比較嚴重,對公司利益和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3)內控體系不健全,全員、全過程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內外部審計檢查發現的問題多是基礎管理和法規制度執行問題,個別單位對需從管理上進行規范的問題未制定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單一地以國家電網公司下發的通用制度為準繩進行管理,未進行差異化分析,制定符合根據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與標準,致使個別業務管理工作標準不高。
(4)責任心不強,審核把關不嚴。個別管理部門職能作用發揮不夠,業務管理領域強化監督力度不強,同級監督管理不到位,對基層單位特別是集體企業的內部管控薄弱,監督不到位,致使低級錯誤屢查屢犯。
三、深化依法治企的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強學習,強化依法治企意識。堅持依法治企,重點是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管控和事后監督考核,形成閉環管理,關鍵是要正確認識公司當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內外部壞境,加強各級領導干部和主要管理人員財經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章制度學習,推動各級領導和管理干部帶頭學法、知法、守法,切實提高法律意識和遵章守紀意識,自覺抵制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做到人人信仰法律、敬畏法紀、遵守規矩,不當糊涂人、不干糊涂事、不犯糊涂錯。
2.進一步加強內控,防范風險。認真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按照國家電網公司“五位一體”機制的要求,健全閉環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細化完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流程,加大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及考核,確保凡事有章可循,切實消除制度漏洞和管理盲區。
3.進一步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和重點項目的審計監督力度,緊盯經營管理、財務等重點崗位人員和工程分包、物資招投標、電費電價、業擴報裝、薪酬福利、主多關聯交易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突出做好工程物資招標、資金成本控制等關鍵環節的風險管控,堅決違紀違規現象和弄虛作假問題。
4.進一步加大問題整改力度。突出問題整改,是推進依法治企的重要舉措。明確整改領導責任和主體,明確整改時限,落實“現任負責制”,全面梳理排查未整改到位的問題,通過落實掛牌督辦、銷號登記等措施,堅決整改問題,確保逐項整改到位,切實消除風險隱患,有效堵塞管理漏洞。
5.進一步完善協同監督機制。不斷加強“三重一大”決策等制度執行情況、信訪反映突出問題的監督。充分發揮紀檢監察、財務、審計等專業部門協同監督作用,圍繞規范權力運行,重點監督各級領導干部和重點崗位人員、經營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防范權力失控、監督失效、管理失職。加強對基層單位的縱向監督、過程管控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