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萌
摘要:音樂教育對學生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我國高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音樂教學在近幾年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教學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在目前的音樂形勢下,進行音樂教育必須重視流行音樂的作用。在流行音樂越來越為大學生接受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實施高校的音樂教育是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就流行音樂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作了簡單分析。
關鍵詞:流行音樂 ?高校 ?音樂教育 ?改革
社會的不斷進步使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音樂作為最具影響力的一門綜合藝術,對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陶冶人們的情操,促進人們的品質修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隨著對于音樂的欣賞逐漸趨于多元化,當代的大學生也受到流行音樂的較大影響。而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中對流行音樂的涉及卻少之又少,這不禁使人們思考大學生音樂教育的質量問題。因此,在目前的音樂環境下如何良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是高校亟需面對的問題。在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中,對流行音樂的背景進行全面詳細的考慮,能夠促使高校的音樂教育取得非常良好的發展。
一、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流行音樂在大學生之間的流行程度之高說明了其中的一些元素符合當前大學生的審美趣味,適應了大學生的需求。例如流行音樂的曲調朗朗上口,容易為大學生所接受;簡單直接的歌詞容易記憶,也容易為大學生所理解。這是其形式上被大學生承認的特點。此外,流行歌曲的創作者多是與大學生年齡差距較小的群體,這使流行歌曲在某種程度上更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共鳴,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生活。然而流行音樂有良莠不齊的特點,其中一些音樂的商業性較重,與藝術嚴重脫節,音樂的情感表達偏于三俗,而大學生對此分辨能力不強,一旦受其影響,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極為不利。如一些流行音樂中的消極因素過多,傳達的多是哀怨、傷感的情感,使大學生的情緒日益低落、消極。
二、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教育內容過于膚淺
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中,對學生的音樂教育只注重課本上的形式,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內涵。對大學生開展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使其從音樂中獲得積極的力量,進而陶冶其情操,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中,教師只是偏向于講解音樂曲目的曲調與歌詞,對主流音樂的價值觀教育沒有涉及,這就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定問題。如其對主流音樂的價值觀缺乏了解,在流行音樂欣賞中就有受不良因素侵蝕的危險。
(二)流行音樂全盤進行否定
在當前流行音樂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一些高校的音樂教育中視其為洪水猛獸,認為大學生從中無法汲取到有益養分,因而對其進行全盤否定。流行音樂中良莠不齊,學生在接觸的過程中,對其中的消極因素不加以區分,就容易導致受到不良流行元素的侵蝕。然而流行音樂也有其值得借鑒的一面,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對流行音樂不加審視地全盤否定是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一個誤區,在高校的音樂改革中應受到重視。
三、流行音樂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灌輸主流音樂的價值觀
流行音樂背景下進行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要注重對學生灌輸主流音樂的價值觀,這是保證高校音樂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之一。只有對學生進行主流音樂價值觀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堅持正確方向,不致誤入歧途。任何時代都有其主流價值觀,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使大學生的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緊密起來,能夠有效增強大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效果。流行音樂背景下進行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必須保證主流價值觀的教育,這也是在復雜的環境下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的根本保證。
(二)合理引進流行音樂元素
當前進行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需要合理引進流行音樂中的積極元素。流行音樂之所以在大學生之間受到普遍歡迎,是因為其中有觸及大學生情感的地方,使大學生在欣賞中產生了共鳴。對此,高校的音樂教育改革要深入認識到這一點,吸取其中有益于大學生音樂教育的元素。如《怒放的生命》、《隱形的翅膀》等流行音樂,其中所含的不屈、拼搏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大學生。在高校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適當引進一些諸如此類的曲目,以其優美的曲調、積極向上的歌詞感染學生,調節大學生的心情,促進其全面發展。
四、結語
總之,在當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流行音樂能受到大學生的廣泛喜愛,說明其中有其可取的地方,因此,面對流行音樂不能進行全盤否定,要將其中的可取之處合理應用到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這也是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需要注意的一點。只有對流行音樂元素進行合理取舍,才能使高校的音樂教育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進而促進大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雯.基于流行音樂背景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2,(12).
[2]王清金.試論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5).
[3]桑曉.基于流行音樂背景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