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慧+常海軍
【內容摘要】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目前中學美術教育中,因材施教也應該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和所向往的,也是提高美術教育教學效果的首要目標,我們應注重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掘不同孩子的閃光點,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本文作者將結合自身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就高中美術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談了幾點看法:首先,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其次,知識和興趣要面向全體學生;最后,針對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
【關鍵詞】高中 美術教育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中國一種傳統的重要教學思想,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能使他們更加充滿信心的去面對學習和熱愛生活。因此,因材施教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追求和向往的。
好的教學方法對實現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不僅僅關系到美術能力的提高,而且還關系到學生人格的成長。所以一個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下面我就淺談一下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體會。
首先,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
由于我們學校美術課課程安排較少,并且每一位美術老師帶所帶班級較多,因而要想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也是不可能的,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現實問題。因此我們美術老師只能充分利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通過細心地觀察來分析和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觀察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學習態度等來判斷他們是否對美術感興趣,熱愛美術到什么程度。因材施教是針對全體學生,我們要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心情,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在講課的時候我會特別注意,走到同學的身邊,把帶來的課件或欣賞作品盡量讓每個同學都能欣賞到,要讓學生感受到我是重視他們的。我要對他們的學習風氣,接受能力,知識水平,學習態度有一個清晰的整體層次。針對個體,在課上或課下盡量掌握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學習態度、記憶理解能力、知識儲備和努力程度等,然后整理出一個清晰的線條。在以后的課程中,我會根據在我以前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發揮他們的優勢。記得在上美術鑒賞課的時候。有位同學愛表現,我就讓他多談一下他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他是如何鑒賞這幅美術作品的,又有何啟發。當時他侃侃而談,說的很好,贏得全班同學掌聲,這掌聲對他是一種很大程度的肯定,這種肯定是一種鼓勵,會給他帶來自信的力量,然后帶動其他智能的發展,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各方面都有所提高,達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目標。
其次,知識和興趣要面向全體學生。
一節課要想吸引全體學生,靠什么來吸引?我認為首先是愛,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要懷著善于贊揚和鼓勵的心態去教育學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特別是對于那些在美術方面自己認為沒有天賦的學生,有時候我們一個細微的眼神或動作對他們真誠的肯定,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被拋棄,學生一旦體會到教師的這種情感,他們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高中美術課程的對象是我們所有的高中學生,并不是針對個別的準備藝考美術專業的學生,那么要想學生對美術課有興趣,首先課程的內容要通俗易懂,課程內容最好跟學生身邊的生活貼近,這樣才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除此之外,教師本身要有深厚的基本功,那些只懂理論不懂繪畫的,很難結合著繪畫講理論,要么講出的理論是沒有說服力的。這就跟我們為什么喜歡聽大家的講座一個道理,其理論是實踐后的精華,并且能講到點子上。所以他們的演講極具號召力,下面我來簡單說一下在高二上過的一堂課“圖形創意”。因為在大學時期我學的是設計類專業,對于這類課教起來相對于其他課來講要得心應手些,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基本元素訓練,簡單的單形元素訓練,就是圓形、方形、三角形為基本形的聯想。設計元素本身源于生活,依三元素為依據,通過聯想捕捉生活中相似的視覺形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周邊事物,物體發生興趣,再加以藝術手法表現。首先我以提問式導入,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點讓學生回答這像什么,問了很多個同學,他們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說是豆子,有的說是眼睛,有的說是瓜子等等,如果繼續問下去甚至會出現一百個不同的答案,一個簡單的問題就這樣把全班同學的興趣調動了起來,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可以給學生很深刻的啟發,可以讓學生對美術發生興趣。接下來啟發學生分別對圓形、方形、三角形進行聯想,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我會先舉例示范,在黑板上畫給他們看,例如圓形,我畫了一個鐘表和一串糖葫蘆,告訴他們聯想的方法、途徑以及一些創新思維的運用,例如:形似聯想,類比聯想,意像聯想等。看他們構思的差不多了,我會選幾個學生去黑板上畫,有自告奮勇的愛表現的就自己上來了,滿足了愛秀的心理,不管畫的如何我都會及時的給予表揚,讓他保持這份對美術的熱愛和興趣。還有班里畫的較好的同學推薦上來的,在他們畫的時候我會適當給予啟發和指導,使這些畫的較好的同學的畫面更加完美,使這類同學在美術的學習上進步更快更有自信。不愿來黑板上畫的就在下面自己的畫紙上畫,就這樣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
最后,針對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
課堂上我給他們留夠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多維度多層次的觀察思考,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較,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因材施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重要教學方法,它尊重學生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能使他們更加充滿信心的去面對學習和熱愛生活。因此,因材施教也應該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追求和所向往的。
在學生畫的同時我會走到每一位學生的身邊進行指導,當然也有不會畫的,他們說我能想出來很多但是就是畫不好,這樣的同學同樣給予鼓勵,他們想出來很多設計方案,說明他們在動腦筋,畫不好沒關系,告訴他們只要努力去畫就行了,能表達你的想法就可以了。在專業技法上對他們不能要求太高,因為他們畢竟不是藝術生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不可能畫的很專業,只要跟自己縱向比較,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了,你就是好樣的;在下面也有畫的較好的,他們的想法很新奇,有的同學能想出很多個設計方案,這時候我就會把這份優秀作品展示給所有的同學,分析他的優點,那些值得改進的也真誠的指出來,他們也會欣然接受,同時會博得同學們的掌聲。這樣的舉動對于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有效的,因為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我會盡量發現放大他們的優點加以表揚;而對于個別的對美術沒有興趣的學生來講更是一個促進。只要認真參與了就值得表揚,不同層次的同學有不同的要求,只要每一名學生都有進步,這種進步包括美術知識的掌握,也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完善。在課堂上教給他們怎樣去學,怎樣去欣賞,讓學生成為主體,使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充分發展。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講出來與大家探討,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