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承遠等
摘要:報道了一例豬丹毒桿菌病例,采用肌肉注射阿莫西林2 g/50kg體重+清開靈注射液20 mL/50kg體重,對發病豬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并提出了一些防制措施及治療方案。
關鍵詞:豬;丹毒桿菌病;診治;體會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1-0032-02
2014年8月16日,老窩鎮某村生豬養殖戶飼養的生豬連續死亡2頭,要求老窩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診斷治療。
1 發病情況及臨床癥狀
1.1 發病情況
該養殖戶飼養生豬22頭,均為育肥豬。在2014年8月11日開始發病,并陸續發病7頭, 14日和16日各死亡1頭。
1.2 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為41.5℃,精神不振,鼻鏡干燥,結膜充血,減食或停食、口渴,有的病豬大便干燥,有的下痢;在前胸、耳根、腹部、背部、大腿上均出現形狀、大小不一、界限明顯、扁平腫脹的紅色疹塊,指壓褪色。耳、頸、背皮膚潮紅、發紫。臨死前腋下、股內、腹內有不規則鮮紅色斑塊,指壓褪色后而融合一起。
2 病理變化及診斷
對病死的豬進行剖解,見胃底及幽門部勃膜發生彌散性出血;整個腸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脾腫大,呈典型的敗血脾;腎淤血、腫大;淋巴結充血、腫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臟淤血、水腫。同時采集病死豬的肺、腎、脾、淋巴等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化驗室檢驗,用革蘭氏染色進行染色,鏡檢出平直或微彎纖細小桿菌,大小為0.2~0.4 mm×0.8~2.5 mm。結合臨床癥狀,診斷為豬丹毒桿菌病。
3 采取的措施
3.1 預防
(1)剔出病豬,嚴密隔離治療,以防傳播。
(2)被病豬污染的場舍,用具等用5%的漂白粉溶液,1%~2%的燒堿水或30%的生石灰等徹底消毒,病豬尸體深埋。糞便、墊草作生物熱消毒法處理。
(3)對周圍農戶未出現臨床癥狀的生豬注射豬丹毒活疫苗和豬瘟二聯苗。
(4)建議畜主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豬舍的防潮等工作,增強豬只的抗病能力。
3.2 治療
(5)對發病豬只,肌肉注射阿莫西林2 g/50kg體重+清開靈注射液20mL/50kg體重,每天一次,直至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后再注射2 d,藥量和療程一定要足夠,不宜停藥過早,以防復發或轉為慢性。
(6)對免疫發病的豬,預防性投藥,全群用清開靈顆粒1kg/t料、70%水溶性阿莫西林600g/t料,均勻拌料,連用5 d。除重癥的1頭于治療的當天死亡,其他健康豬有2頭發病,但都治愈康復,治療效果良好。
4 病因分析
(1)該養殖戶的豬舍骯臟潮濕,衛生條件差。飼料為濕喂,豬未采食完的飼料不及時清除處理,導致了病原的繁殖。這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2)由于氣溫突變、夏季高溫,骯臟潮濕,健康豬攝入了病豬的糞便,也是發病的原因。
(3)飼料、飲水遭病原污染。圈舍連續生產,不空舍消毒。
(4)病毒感染引起并發癥,尤其是繁殖呼吸綜合征和流感。棲息區墊有稻草的豬舍更易發生,因為丹毒桿菌可在稻草中存活。
5 體會與建議
(1)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炎熱多雨的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該病常為散發性或地方流行性傳染,有時也呈暴發性流行。不同年齡、品種的豬都可感染發病,其中架子豬發病死亡率最高。近年來豬疾病的發生復雜交錯,呈現豬丹毒主發,與藍耳病、豬瘟、副豬嗜血桿菌病、圓環病毒病、喘氣病等伴發,起初常誤診,或預防和治療不積極,或治療不愈,歸咎為變異豬丹毒,從而拖延病程,加大發病死亡率,給散養戶、部分豬場帶來較大損失。建議根據疫病流行情況、臨床表現、病理剖檢,進行初步診斷,同時進行化驗室的檢驗確診是治療豬丹毒桿菌病的關鍵。
(2)該病主要發生于豬,其他家畜和禽類包括也有病例報告,稱為類丹毒,良性經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炎熱多雨的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病豬、帶菌豬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經消化道,損傷皮膚,吸血昆蟲傳播。主要發生于架子豬,病豬、帶菌豬以及其他帶菌動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體污染飼料、飲水、土壤、用具和場舍等,經消化道傳染給易感豬。也可以通過損傷皮膚及蚊、蠅、虱、蟬等吸血昆蟲傳播。屠宰場、加工場的廢料、廢水,食堂的殘羹,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如魚粉、肉粉等)喂豬常常引起發病。
(3)該病有急性型、亞急性型(疹塊型)、慢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在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比較高,因此確診該病后應該及時治療。在發病后24~36 h內治療,療效理想。對該病應一次性給予足夠藥量,以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并且治療劑量要充足和徹底,以免轉化成慢性。
(4)預防免疫。種公、母豬每年春秋兩次進行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苗免疫。育肥豬60日齡時進行一次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苗或豬三聯苗免疫一次即可。如果生長豬群不斷發病,則有必要采取免疫接種,8周齡一次,最好10~12周齡再接種一次。一般8周以前不作免疫接種,因為母源抗體會影響接種效果。
(5)對該病的首選藥物為青霉素類(阿莫西林)、頭孢類(頭孢噻呋鈉)。母豬、仔豬治療措施,豬丹毒桿菌對青霉素非常敏感。急性病例可用速效青霉素治療,一天2次,連續3 d。或者也可以采用長效青霉素(需注意該劑型的藥效持續時間),一次性治療,48 h后也可再注射一次。用藥方式采用肌肉注射,每10 kg體重1 mL;也可在飼料中添加200g/t青霉素V,連續10~14 d。這種方式不僅作為預防性用藥非常有效,還可以在大范圍暴發的情況下作治療之用。
(6)斷奶仔豬、生長豬治療措施,如果患畜為急性發病,應采用短效青霉素每日注射2次,持續4 d。如非急性發病,可采用長效青霉素。臨床上用藥24 h后病畜即可恢復正常。如果病豬數目較多,則有必要對易感群體進行全群注射治療。可先采用飲水用藥,再繼以飼料用藥。在飼料中添加青霉素V 200 g/t。青霉素V還可以用在疾病即將爆發時作預防性投藥。如果肥育豬當中有個別病例出現,則應在不同批次之間對圈舍進行清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