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公安邊防部隊廣州指揮學校,廣東 廣州510663
司令部作為部隊的指揮中樞,其信息化建設對于提升參謀人員業務能力素質,提高指揮機關效率,增強部隊組織指揮、軍事技能、執勤執法、反恐、處突等工作能力,全面推動公安邊防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指揮系統信息化是指采用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技術設備與指揮人員相結合,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設備,把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多功能的統一系統。其結構上下逐級展開,左右相互貫通,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組織指揮靈活、便于協同動作、適應性強等特點。而“司令機關是軍隊的指揮中樞和軍事領率機關,肩負著謀劃指導軍事建設和組織指揮戰爭的重大使命。”因此,其信息化建設理應走在其他各部門的前面,形成統一的規范,豎起旗幟標桿,當好公安邊防部隊信息化建設中的領頭羊,成為這個指揮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真正實現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于公安邊防工作的各個方面,使信息傳遞向網絡化發展、指揮作業向自動化發展、信息系統向一體化發展、輔助決策向智能化發展。
目前公安邊防部隊已經在各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指揮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促進。例如:利用局域網實現信息共享;借鑒解放軍和其他部隊的各類業務模塊,開發具有公安邊防特點的平臺和軟件;推行無紙化辦公等;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當前正在推廣應用的“辦公一體化”平臺,整合了大量資源和系統的功能,集成了當前公安邊防執勤執法及部隊管理的各個模塊,在統一化、規范化、整體化方面得到空前的發展。事實表明,進一步加強司令部信息化建設是提高“首腦”機關的指揮效率的根本途徑。
加強司令部信息化建設,實現智能化辦公,可以使參謀人員從大量繁雜的手工作業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創造性勞動中??梢詫η閳笮畔⑦M行自動篩選、分析、處理和研判,從而使運籌謀劃、輔助決策更加科學化,縮短指揮周期,實現快速反應,提高指揮時效性。如在防范和打擊各種國內外敵對勢力、恐怖分子以及走私、偷渡、販槍、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時,依托司令部高效的信息指揮平臺,實現情報信息的早期跟蹤、分析、評估和判斷,可以及時擬定有針對性的處置方案或防范措施,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災害、事故、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確保萬無一失,實現邊境地區安全穩定的戰略目標。
公安邊防部隊的信息化建設始于2005年,是公安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司令部信息化建設雖是走在公安邊防信息化建設的前列,但也僅只有十年的成長時間。盡管這期間有了巨大的發展,但相對于國家的整體信息化進程來說,還是明顯的表現出了起步晚、基礎薄的不足。一是受部隊特有的相對封閉性影響。部隊對外信息交換量少,交換層次低,更新速度慢,導致形成了一個信息化相對落后的過程。二是受公安邊防職能和任務特殊性的影響,信息化建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是信息化崗位人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在信息化人才的選拔、培訓、任用、保留等方面還沒有形成制度化,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對信息化崗位人員進行規范和保障,導致信息化崗位人員狀況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信息化建設的需要。以某支隊為例,2001年整個支隊只有60余臺電腦,專業信息技術人員配備為3人,2011年初整個支隊電腦數量為700余臺(不包含個人電腦),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周邊設備和信息化裝備,全部基層單位開通了局域網,但專業信息技術人員僅為11人,呈現了一個“人才”與“需求”發展極不平衡的尷尬局面;二是信息的“標準規范”建設滯后于信息化發展的實際需要;三是信息化裝備配備不規范,存在“零敲碎打”的情況。例如,某總隊面向派出所警務信息化配備筆記本電腦,可能出現在半年內總隊統一配發一批、支隊配發一批,大隊和各單位自己購買一批,地方黨委政府、公安機關或共建單位贈送一部分等情況,形成同期使用的設備五花八門、性能參差不齊的現狀。
公安邊防部隊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以來,依托公安部的“金盾工程”,信息化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5年就完成了公安邊防信息化三級網絡建設。隨著“金盾工程”二期和“三項建設”的實施,截止2010年,邊防信息化建設實現了與公安部八大資源庫的對接,完成了28個總隊二級網、11個海警支隊三級網和36個單位指揮中心建設。完成一體化平臺20個業務模塊研發并全面試點運行,55個子系統開始信息采集和啟動應用。解決了西藏、新疆、內蒙古等總隊97個基層所站不通有線電話和邊防網絡的問題,為部隊改裝配發“動中通”衛星通信車一批。
體制編制是聯結人員和理論、技術、裝備的紐帶和橋梁,是發揮公安邊防部隊整體效能的“倍增器”。實踐證明,沒有體制優勢,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只能帶來局部的、戰術上的優勢,而無法轉變為戰略上的優勢。
一是解決領導干部的認識問題。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信息化是提升警務效能、推進邊防事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緊緊抓住“金盾工程”二期建設這一契機,把信息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位置,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注重整合系統資源、整合信息技術資源,力爭早日實現邊防工作信息化、現代化的目標。
二是強化官兵的信息化意識。對中國這樣一個工業化尚未充分發展且又保留相當嚴重的農業文明殘余的發展中國家,要有效地實現信息化,需要硬件、軟件一齊抓。
一是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形成尊重信息化人才的氛圍。人才是“科技強警”的主力軍,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決遵循“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原則,積極營造“學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圍。
二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競爭淘汰機制。完善的競爭制度和良好的運行機制,是激發廣大參謀人員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質,適應信息化發展形勢和司令部工作需要的動力。
三是要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人才培訓機制??梢圆扇€人申報、部門引導推薦,部局、總隊或支隊統籌規劃的方式,建立經常性的、橫縱向兼有的崗位交流、培訓機制,讓信息化人才在多個單位、多種崗位上學習和鍛煉,讓其全面掌握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時提升自身素質。
一是完善各種管理制度,推動信息網絡管理正規化建設。要進一步修改、完善公安邊防部隊各項信息化建設規章制度。同時,在“金盾工程”總體標準的框架內,根據公安邊防部隊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實際,制定符合公安邊防部隊司令部信息化建設的信息標準、業務規范、技術規范、管理規范等,確保信息網絡安全有效運行,實現司令部的高效指揮。
二是建立信息網絡安全運行機制,保障網絡運行安全。要在公安部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建設涉密信息網絡和信息安全系統,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完善病毒發現查處的應急響應機制和事故處置預案,監控并查處“一機兩用”行為和非公安業務信息的網上傳播,提高信息網絡和數據的容災能力及安全保障水平,創建全國公安邊防信息網絡安全運行管理平臺。
一是要堅持內部挖潛。當前,大多數單位的各項建設資金都是由上級撥款的,而上級一般是按最低配置劃撥,基本上滿足不了本單位實際情況的需要。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中,要克服建設經費單一依靠上級撥款的局限性,而要千方百計深挖內部潛力,合理規劃,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作為。確保經費使用科學、合理,堅決杜絕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真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二是引進“外援”,大力利用社會資金。要多向駐地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主動請示匯報,將公安邊防部隊信息化建設與維護駐地社會治安穩定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爭取把信息化建設的運行、維護和保養經費納入地方政府和公安機關的財政預算,爭取項目支持。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從思想上筑牢信息網絡安全防火墻。全體官兵要認真學習有關法規文件和安全規定,通過舉辦網絡安全技術和保密知識培訓,組織專家到基層部隊宣講網絡安全和保密知識,舉辦網絡安全與保密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活動,使廣大官兵牢固樹立網絡安全領域沒有和平期的觀念,在每個人的大腦中筑起信息網絡安全的“防火墻”。
二是完善技術防范,從技術上筑牢信息網絡安全防火墻。采用安全性較高的系統和使用數據加密技術,安裝防病毒軟件和入侵檢測系統,對來自內、外部的攻擊或誤操作進行實時防護,在網絡或系統受到危害之前進行報警、攔截和響應,為系統及時消除各種威脅隱患。
三是落實安全規定,從制度上筑牢信息網絡安全防火墻。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進一步明確信息網絡安全及保密工作責任制,加強日常檢查維護,把防范病毒、黑客和防止信息損失放在重要位置。要對原始數據的產生變化過程進行全面記錄和監控,嚴密監控違規和異常操作,發現苗頭,及時查處,確保網絡安全。
[1]程正紅.軍隊信息化建設的五大階段[J].國防建設基礎,2008(10):70-80.
[2]曾慶裕.軍事信息化人才培養研究與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8):30-33.
[3]王保存,陳雁.從伊拉克戰爭看美軍信息化建設的新發展[J].國防,2003(9):34-36.
[4]李揚,柯新亮.加強司令機關建設的幾點認識[J].國防,2006(8):20-22.
[5]袁文先.司令部建設論[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