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眾籌融資的風險及其監管*
陸奇桐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四川成都611756

摘要:眾籌融資作為一種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型融資方式,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其自身較強的專業性和復雜性,眾籌在我國還存在定位不清與監管困難等方面的問題,發展受阻。因此,有必要從眾籌融資的內涵出發,深刻分析眾籌融資的現狀及面臨的風險,同時研究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為我國眾籌融資的發展提供參考,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眾籌融資;風險;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4;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4-0033-03
作者簡介:陸奇桐(1995-),男,漢族,寧夏青銅峽人,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2013級法學專業本科生。
*基金項目(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生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項目名稱:互聯網眾籌金融模式的法律監管(項目編號:201510613098),指導教師:朱奎彬。

一、眾籌融資的內涵及在我國的現狀
(一)眾籌融資的內涵
眾籌來源于英文“Crowdfunding”一詞,字面意思是大眾籌資或者群眾募資,是指項目發起人通過在互聯網上上公布其創意,以實物、服務或股權等為回報,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的模式①。它利用互聯網受眾面廣、信息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讓小微企業以及個人創業者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展示有創意的項目,從而獲得社會大眾的資金支持。眾籌的支持面極廣,可以涉及科技、文化、藝術、醫療、公益等眾多領域,為創意項目的實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眾籌融資的運作流程大致可分為項目構思、項目審核、項目發布、項目宣傳、項目籌資以及項目回報六個階段②。即項目發起人策劃籌資項目、制定可行性融資方案后交由眾籌網站審核,審核通過后將該項目發布在眾籌平臺上并進行適當的宣傳以吸引社會公眾投資,籌資成功且項目盈利后根據當初承諾的回報方式給予投資者相應的報酬。
(二)眾籌融資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我國眾籌融資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自2011年我國第一家互聯網眾籌融資平臺上線以來,眾籌融資在我國迅猛發展,特別是在2013年互聯網金融爆發式增長的大環境下,眾籌融資無論是從平臺數量還是從融資金額來看,都有了顯著提升。截止2014年12月底,我國在線眾籌平臺已達128家,涵蓋17個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③。其中,股權眾籌平臺32家,商品眾籌平臺78家,純公益眾籌平臺4家,另有14家股權+商品性質的混合型平臺。僅2014年一年,我國互聯網眾籌平臺成功融資9億元,整個商品眾籌行業支持人數在70萬以上。但與此同時,眾籌平臺倒閉,平臺負責人“跑路”的現象還時有出現,有關眾籌融資的爭議糾紛也日益紛繁復雜。整體而言,我國互聯網眾籌融資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但還面臨許多風險與問題亟需監管和解決。
二、我國眾籌融資面臨的風險
由于我國尚未出臺關于眾籌融資的法律規范,眾籌融資仍然處于灰色地帶,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的風險,總體來講可以分為平臺外部風險和平臺內部風險兩個方面。
(一)平臺外部風險
1.政策監管不到位的風險。目前,我國還沒將眾籌納入監管體系,對于眾籌的界定尚不明確,我國眾籌網站上的所有項目只能以實物、服務或象征性獎勵作為回報,不能以股權作為回報,否則有可能觸及擅自發行證券罪的紅線。除此之外,債券型、回報型、捐贈型眾籌也因缺乏監管,亂象叢生。
2.觸犯刑法的風險。由于眾籌是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與《刑法》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以及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相類似,且與之缺乏明確的界限,極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同時,也有許多不法分子利用眾籌融資的優勢騙取資金,擾亂金融市場。
3.行政監管風險。在我國,約束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通常帶有濃厚的行政中心主義特征,對金融市場實施準入式的管控,而眾籌平臺容易面臨作為非法金融機構或從事非法金融業務活動被取締的風險④。目前我國許多在線融資平臺都未得到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而從事相關業務,極易觸及紅線而被相關部門查處或取締。
4.民事法律風險。由于眾籌平臺的資金信息透明度不高,加上項目的成功率可能違背投資者的期待值,很容易導致項目發起人、眾籌平臺以及投資人之間的民事糾紛。如項目發起人在項目成功后未能給予投資人當初承諾的收益率、融資平臺未能盡到對資金使用的監管義務等都極易引發相關民事糾紛。
5.侵犯知識產權的風險。項目發起人想要獲得投資,必定要在眾籌平臺上公布自己的項目信息,而其中一些涉及專利發明、創造性作品的信息很容易泄露并被他人盜用,但是存在取證困難、缺乏監管等問題,并不能使項目發起人的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易被侵權。
(二)平臺內部風險
1.虛假信息風險。主要表現在眾籌平臺對項目發起者的資格審核不夠全面引起的問題以及項目發起者在募集資金成功后不能兌現其承諾的問題。在現實操作中,很容易出現以虛假身份發起項目以騙取資金的現象,或項目成功后項目發起人不能按照當初承諾給予投資人相應回報或者回報拖延。
2.資金托管風險。在實際操作中,眾籌平臺擔負著支付中介的角色,投資者先將資金劃撥到眾籌平臺的賬戶中,再將資金打到成功募集的賬戶上。整個資金流轉過程由眾籌平臺全權負責,未受到監管機構的監督,一旦眾籌平臺倒閉,損失將無法挽回。
3.信用評價體系缺失。項目資格的審核,很大程度上是以項目發起人的個人信用為依托,但是我國眾籌融資的信用評價還是以銀行信用評價為基礎,且在很多時候眾籌平臺并不能有效獲得個人信用信息,完全按照自己設立的標準來判斷項目發起人是否具有準入資格,從而使得資格審查標準降低,隱患增加。
4.標準不統一風險。目前國內各眾籌平臺缺乏統一的項目審核和評價標準,還是按照各自制定的標準和流程進行,存在很大差別。項目的風險評估、信用評級等都由平臺負責團隊決定,而不同團隊對風險的把控能力參差不齊,使得風險增加⑤。
5.平臺管理風險。由于我國眾籌融資起步較晚,眾籌平臺的領導團隊可能存在經驗不足、專業性不足、管理能力缺乏等缺點,當問題發生時,難以快速有效解決,使得矛盾進一步激化,風險增加,若處理不當甚至會直接導致眾籌平臺的倒閉,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
三、我國眾籌融資風險的成因
我國互聯網眾籌融資在平臺內部和平臺外部都面臨著諸多風險,嚴重阻礙了其發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這些風險產生的原因,從其根本對癥下藥,使互聯網眾籌融資為我國經濟發展助力。
(一)平臺外部原因
1.互聯網眾籌融資在我國起步晚。2011年互聯網眾籌融資才正式進入我國,面對這一新興互聯網模式,根據我國實際制定相應的監管政策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現只能依照現有政策謹慎規制,而現有政策無法完全適應這一新興互聯網行業,便導致了眾籌融資風險的出現。
2.我國對互聯網眾籌融資缺乏合理定位。毫無疑問,合理的定位是對其進行監管的基礎,然而我國還未對互聯網眾籌融資形成合理定位,以至于政府難以從適當的角度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其進行監管,使互聯網眾籌融資或依現有政策依法取締,或者使其不合理的地方逍遙法外,風險被無限放大。
3.我國缺乏互聯網眾籌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針對目前眾籌金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國家只能運用《民法》、《刑法》、《合同法》等有關法條對其進行監管,而缺乏自己獨立的法律法規,雖然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14年12月發布了“《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但面對日益紛繁復雜的狀況,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4.我國未對互聯網眾籌融資各主體明確其權利與義務。許多該類型糾紛,都是由于權利義務關系不明確導致的,同樣在案件審理中,也因權利義務關系不明確,存在舉證困難等問題,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二)平臺內部原因
1.平臺方過分追逐利益,忽視對項目方的資質審查。在“互聯網+”模式盛行的當下,眾籌金融也是跟風而起,甚至有些平臺負責人為了利益不惜降低項目的審核標準,導致項目中虛假信息以及非標準化的風險不斷擴大。
2.平臺自身運行模式存在缺陷。由于整個項目中的資金流轉全部以平臺方為中介,而缺乏獨立的機構對平臺中整個資金的流轉進行監督,使平臺的資金托管風險大幅上升。其次,平臺方未與國家金融機構形成有效對接,難以獲得項目發起人的信用評價信息,未形成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
3.平臺方盲目照搬國外模式,自身缺乏經驗。我國的互聯網眾籌金融模式可以說是完全從歐美國家引進,而平臺管理層未實際學習了解,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當問題發生時,往往不能通過合理的方式解決,使風險進一步擴大。
4.平臺間缺乏相應的行業自治組織。眾籌融資平臺各自為政,只以競爭為目的,缺乏相應的聯系,且未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導致各平臺對項目資格的審查標準不一,引發非標準化的風險。
四、國際上對眾籌融資風險監管的基本經驗
互聯網眾籌融資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方式,在國外一些國家也得以廣泛應用,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眾籌產生較早的國家(如美國、歐盟各國等)紛紛從不同角度采取措施,對眾籌實行監管,希望規避風險,促進其健康發展。
(一)針對眾籌融資立法缺失、定位不明的問題
意大利是第一個對眾籌平臺的法律定位和法律性質予以確認的國家。2012年12月17日,意大利通過了《第201/2012成長法Ⅱ》,其中允許創新型初創企業可以通過眾籌平臺在線融資,同時規定眾籌融資平臺必須向意大利證券交易委員進行注冊,以確立其合法性。法國是繼意大利之后第二個對眾籌融資進行立法的國家。法國政府于2014年5月通過了《參與性融資法令》,將眾籌直接定義為“參與性融資”,并且根據不同的模式對從事股權眾籌的“參與性投資顧問”和從事借貸、捐贈眾籌的“參與性融資中介”進行了區分。
(二)針對各主體權利義務關系不明確的問題
2012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JOBS法案,旨在以立法的方式對股權眾籌進行監管⑥。如在對待籌資人方面:明確籌資人的信息披露和利益披露義務,將籌資人公開廣告宣傳的主體限制為可能購買股票的投資者,且廣告內容必須上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對待中介機構方面:明確其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督,并履行信息披露和風險警示義務,還要求中介機構對投資者的資格、投資額度以及籌資行為進行審查等。
針對此問題,意大利證券交易委員也發布了名為《關于創新性初創企業通過網絡門戶籌集風險資本的規定》,對網絡門戶(即眾籌平臺)的注冊標準、服務范圍和眾籌門戶負責人的義務,以及項目發起人、投資者和投資條件等都作出了明確規定⑦。
(三)針對平臺缺乏行業自治組織的問題
法國創設性的將“參與性融資協會”作為眾籌行業自治組織,其制定的《行業行為守則》必須全員遵守,有利于發揮行業內部的監督,促進眾籌健康發展;同時,法國還創設了糾紛解決機制,眾籌平臺、投資者和融資者如果出現糾紛,可以提請協會進行仲裁,從而促進爭端的解決⑧。
五、我國眾籌融資監管的完善
我國眾籌融資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相應的監管措施尚不完善,這種情況極易導致我國眾籌融資發展失控,進而擾亂市場經濟的平穩運行,因此建立和完善眾籌融資的監管措施迫在眉睫。本文將從國家、眾籌平臺兩個層面提出完善建議。
(一)國家層面
1.明確眾籌定位,確立監管主體。由于眾籌融資屬于新興行業,國內對其定位尚不明確,繼而導致監管的缺失,其中主要體現在股權型眾籌和債權型眾籌方面。基于上述分析,建議將二者納入證券范疇,由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對其實施運行監管,以促進我國眾籌融資的平穩健康發展。
2.建立健全眾籌信用評價和風險預警機制。將眾籌平臺的信用評價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掛鉤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評價系統,讓眾籌平臺可以隨時調取籌資者的信用記錄并對其進行評級,以降低融資風險。在風險預警方面,建議在投資人投資之前,眾籌平臺應加強對其風險教育,平臺管理者也應加強對項目及其發起人的資格審查。
3.加強對眾籌項目的知識產權保護。由于互聯網具有公開性,受眾廣等特點,項目發起人的項目或創意極易被他人竊取,而在維權中又存在取證難、相關法律規范缺失的問題。建議:一方面,項目發起人要做好對項目的保密以及對相關證據的保留措施;另一方面,在眾籌知識產權維權案件中可以進行舉證責任倒置,即由被告證明自己的項目不侵權。
4.完善相關法律規范,明確各主體的權利義務。我國目前對眾籌的監管并未出臺單獨的法律規范,由于眾籌有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建議對其單獨立法予以監管。其次,則要明確各主體的權利義務,如:眾籌平臺要對投資者履行好信息披露義務和風險警示義務,對項目發起人的融資行為作出相應限制等。
(二)眾籌平臺層面
1.獨立資金托管,加強對項目資質的審查。目前許多平臺高層“跑路”現象都是由于資金不獨立導致的,建議將平臺的資金交由第三方托管,同時加強對資金流向和使用情況的監督;其次,眾籌平臺應重視對項目及其發起人資質的審查,以此提高項目的成功率,同時防止詐騙等現象的發生。
2.平臺管理者加強經驗學習,提高風險應對能力。風險的把控關系到平臺的存亡和各方的利益,平臺管理者應充分學習外國眾籌平臺的先進管理經驗,同時加強對風險的預測、評價、處置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其次還要重視團隊的作用,在面對風險時能臨危不懼、妥善處置、化解風險。
3.平臺間組建行業協會并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我國的眾籌平臺都是獨立運行,缺乏相關的行業協會進行組織溝通,進而導致各平臺的規則標準不一致。建議組建統一的眾籌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治能力,對其進行監督監管;其次,需要設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包括平臺組建標準、項目發起標準、投融資人資格審查標準等。
六、結語
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已然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潮流,而眾籌融資作為其中一種極其重要的模式,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眾籌融資還存在著定位不清、監管不明、法律缺失等問題。面臨著日益嚴峻的風險,國家應該在鼓勵眾籌發展以及對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基礎上,給予其合理的法律定位,加強對眾籌融資的監管,為眾籌在我國的推進創設良好的條件。期待伴隨著國家一系列措施的實行,眾籌融資能獲得長足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注入一股新鮮血液。
[注釋]
①楊明.論中國股權眾籌的法律定位與監管[D].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03:2.
②劉志堅,吳珂.眾籌融資起源、發展與前瞻[J].海南金融,2014(6):78.
③壹零財經網[EB/OL].2014眾籌年報,2015-01-22.
④蔡海寧,王蕾.互聯網金融之眾籌的法律思考[J].法治論壇,2014.
⑤徐韶華,何日貴,蘭王盛,高翔.眾籌網絡融資風險與監管研究[J].浙江金融,2014.
⑥張閩.互聯網視閾下眾籌融資的法律規制[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65.
⑦顧晨.歐盟眾籌市場與監管制度研究[J].金融法苑,2014(總第89期):373.
⑧張雨露.英國投資型眾籌監管規則綜述[J].互聯網金融與法律,2014.
[參考文獻]
[1]楊明.論中國股權眾籌的法律定位與監管[D].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03:2.
[2]劉志堅,吳珂.眾籌融資起源、發展與前瞻[J].海南金融,2014(6):78.
[3]壹零財經網[EB/OL].2014眾籌年報,2015-01-22.
[4]蔡海寧,王蕾.互聯網金融之眾籌的法律思考[J].法治論壇,2014.
[5]徐韶華,何日貴,蘭王盛,高翔.眾籌網絡融資風險與監管研究[J].浙江金融,2014.
[6]張閩.互聯網視閾下眾籌融資的法律規制[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4):65.
[7]顧晨.歐盟眾籌市場與監管制度研究[J].金融法苑,2014(總第89期):373.
[8]張雨露.英國投資型眾籌監管規則綜述[J].互聯網金融與法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