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弟
語文主要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中的“讀”,很大一部分就是朗誦的能力。朗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篇好的課文,通過聲情并茂、悠揚頓挫的朗誦,不但可以打動朗誦者,觸動朗誦者,讓朗誦者對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產生強烈的共鳴,還能讓聽者獲得與眾不同的感受。通過朗誦,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品鑒能力,還要讓學生通過朗誦,感受所朗誦作品的情感表達,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美文學作品語言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對優(yōu)美文學作品的整體理解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適當的朗誦技巧,讓學生通過朗誦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悟語文的魅力,進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大有裨益。
一、散文作品的朗誦藝術
散文的表現形式是自由、多樣的。目前,我接觸到的散文作品有寫人的、有寫景的、有抒情的等等,但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誦散文作品時,首先要觀其“形”。如何觀其“形”呢?這就要求我們先通讀全篇,理清層次,理解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和含義。其次要抓其“神”,所謂“神”,就是作者的情感和意志,就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更是我們在進行朗誦和品味時必須抓住的核心。因此,這第二步,即抓其“神”,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前提下,要把握全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朗誦散文,就是把作者注入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充分地以有聲語言的形式再現,引領聽者一起思考和感悟到的過程。散文的朗誦,要根據所表達內容來選擇朗誦的基調和節(jié)奏,通常而言,絕大多數散文作品的朗誦基調都是比較平穩(wěn)的,節(jié)奏都是比較舒緩的。當然散文作品中也有充滿激情的佳作,在朗誦時要突出節(jié)奏的變化。散文雖不像詩歌有嚴格的韻律、規(guī)整的節(jié)奏,但在朗誦中依然要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但我們依然要明確不能將散文的朗誦標準等同于詩歌和小說。
二、現代詩歌的朗誦藝術
我們在詩歌朗誦時通常遇到的問題是不能用聲音表現意境,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我們要告訴學生,詩歌往往是用凝練的語言來表達豐富、深刻的內心世界,朗誦者只有注重每一句、每一個字的精雕細琢,在朗誦時將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事無巨細”地表達出來,而不能僅僅追求通順地讀讀罷了。現代詩歌的朗誦不同于古詩詞的朗誦,那么,如何讓現代詩歌在我們的朗誦下煥發(fā)出詩歌的魅力呢?有兩點需要注意。其一,古人講:“知人論世”,換言之,“知人讀詩”,只有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傾向,才能夠站在詩人的角度準確把握住詩歌的基調;其二,要通過日常多讀,培養(yǎng)語感,把握詩歌的韻味和節(jié)奏。現代詩歌的朗誦要真正體現出詩人的情感,教師一定要多做指導。
三、童話、寓言的朗誦藝術
童話和寓言作品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經常被采用,因此語文老師要注重對學生講授童話和寓言的朗誦藝術。童話的朗誦要在語氣上要注重夸張,在內容上要充滿童趣童真,在情節(jié)的敘述上要強化故事性,在行為表情上還要注重角色的投入表演。學生要想將童話朗誦所需要的這些要素都展現出來,絕非易事。因此,老師要指導學生真正地融入到童話故事中,放開聲音,充分地表現自己。比如童話中的角色多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凸顯角色,但是用聲的“擬人”狀態(tài)卻很難快速準確地把握。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求朗誦者要對童話所表達的內容和主旨心知肚明,只有非常熟悉了,才能將童話中角色的聲音“還原”到生活中;另外要加強平時的訓練,朗誦的作品多了,自然就感受深了,對童話作品的表現力就越來越強了。寓言作品相對童話來說較為短小,但是寓意深刻、意味深長,這對朗誦者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誦寓言作品時要著重于寓言作品本身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感受寓言作品的深意,進而準確把握基調,最終讀出寓言作品的意味來。
四、小說的朗誦藝術
小說的故事性比較強,因此,我們指導學生朗誦小說時就應該告訴學生,朗誦小說其實就是講故事。如何將小說朗誦地像故事一樣引人入勝呢?我們可以嘗試從“小說三要素”的角度進行教授。首先,把握住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體現人物性格,表達中心思想的,因此,朗誦前應該先盡可能地通讀全篇,充分了解這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了解作品的主題和內容。在朗誦過程中,要通過朗誦者聲音的高低、語氣的強弱、節(jié)奏的變化來讓小說的曲折情節(jié)在朗誦者的演繹下得到充分的表達。其次,把握住小說的“人物”。人物是一篇小說的靈魂,只有朗誦者對人物的形象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把握,才可能通過語言將人物的舉止、心理等要素表達出來。在朗誦時一定要將小說中的人物與現實生活中的某個或某些“人物”聯(lián)系起來,找到小說人物的“原型”,以此來進行聲音造型,靈活把握各類人物的不同語言特點。兒童要注重聲音甜美、咬字靠前;年輕人要聲色明亮舒展,突出堅實有力;老年人則要通過沙啞的聲音,表現出滄桑感。再次,朗誦時要注重營造“環(huán)境”,即不能忽略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朗誦時,要寓情于景,將聽眾帶入氛圍之中,通過聲音的高低起伏,悠揚頓挫讓聽者感受到小說人物在此間的思想與心理動態(tài)。
總之,語文老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誦藝術的講授與熏陶,但是學生朗誦能力的提高,關鍵還是在于學生個人的多讀、多練、多實踐。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學生的朗誦技巧才能掌握地更加熟練,朗誦能力才能提高地更加迅速。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灘鄉(xiāng)紅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