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娟
中國的課程改革已經走了十多年,而課改的靈魂就是——創新。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爭先追捧的話題,“杜郞口”、“洋思”、“翻轉課堂”、“思維碰撞”已經成為了課改的領先旗幟,而成功的奧秘就在于他們的創新。
“我們不主張用統一的模式規定學與教的先后順序,也不認為凡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讓學生問老師答、或學生互問互答的才是改革,學生活動越多、教師講得越少,課堂桌椅擺成六人組狀而非秧田式,就是體現當代教學改革要求的課。”(葉瀾,《課程·教材·教法》)
因此,如何創新、如何課改、如何結合實際打造高效課堂而不是照搬照抄,只有探索出自己的道路才是真正的有益的課堂改革,才能良性發展。
合肥大地學校是所民辦學校,在肥西縣一直深受當地老百姓的贊賞,也是每年的中考狀元必出之地。但正是因為這樣,生源在逐年遞增的同時師資力量也要逐年遞增。但年輕教師遞增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教師壓力大,學生作業負擔重,課堂效率不高等等。那么如何課改,如何打造高效課堂也已成為我校的當務之急,為此我校凌祥圣校長帶領我校教研隊伍及骨干教師到“洋思中學”等一些名校學習先進經驗,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把先進學校好的做法和我校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才能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于是針對我校所面臨的現實具體情況,經過多次研究、推敲,凌祥圣校長提出了“高效5分鐘”、“152”教學法、“留足時間,當堂訓練”等創新教學模式。這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可以說是站在巨人肩膀,博采名校課改之所長。
眾所周知,自學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形成的,而“留足時間,當堂訓練”則是鞏固雙基、形成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我校重點研究了“留足時間,當堂訓練”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堅定不移地貫徹使用“留足時間,當堂訓練”,結果發現對推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教師和學生們都受益匪淺。所謂“留足時間,當堂訓練”是在課堂上,在“自主學習、展示交流”的基礎上,留出一定的時間檢測學生是否當堂達到教學目標;二是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進行反思、反饋;三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堂練習和課后練習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首先課堂上,教師在場,并且要求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練習題,學生就有一種緊迫感,學習起來必十分認真;其次,課堂上趁熱打鐵,學生頭腦處于興奮狀態,作業效果最好;第三,有問題能及時暴露出來,教師可以及時指點,學生可很快解決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因此當堂訓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黃金時間。“當堂訓練”的“當”就是“在”的意思,當堂訓練就是在課堂上練習,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課堂上,充分給足學生當堂練習的時間,當堂能解決的問題,絕不留到課后。我們的學生家長大多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在課余輔導孩子學習,因此,更需我們在課堂上把知識的重難點加深理解鞏固,這樣也為學生減輕了課業負擔。當堂訓練,也就是堂堂清,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基礎題,一是拔高題,基礎題是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是本節課最基礎的知識,拔高題則是供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這也體現了新課程理念,確保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發展。設計這兩種類型題著重讓學生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應用當堂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在課堂上所學的重點和難點。現在的好多學生一提到考試就頭疼,考試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種負擔,而我們通過當堂訓練,把測試變練習,把練習當測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不再畏懼考試。也減輕了學生回家的作業負擔,減少學生對學習的厭惡感。
日本學者佐藤學:“當今學校教育……改革和實驗并不總是理想的,未必會給教育帶來進步,也未必注定會給兒童締造幸福的未來。在這些改革與實驗中也夾雜著教師們的困惑和失望。改革與實驗的時代,也是混亂與迷惘的時代。”但如果不跨出這一步,我們怎知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在后退呢,課堂改革之路必須有人站出來,有人推動出來。我不能說“留足時間,當堂訓練”是行之有效,其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通過學生們學習完之后,其展開的笑容,臉上流露出來的自信就足以說明一切!減負、高效是我校改革的宗旨!
相信真正的課改只有了解過往,看懂現在,殫精竭慮,潤物無聲,但它需要在眾多成功的碎片上,作出更加整體功力的歸納!課改是慢的藝術,不為“喝彩”而課改,只有不斷超越,才能走向卓越!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大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