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華
我們一線的許多老師對于“課程資源”的認識比較模糊,總認為語文課程資源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行了。其實這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誤區。語文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是語文實踐的必要。語文課程資源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校內、校外一切課程資源。對于小學語文課程,其可以開發與利用的資源很多,可以開發的素材豐富多彩。如:語文教材、學校圖書室、實踐基地、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相關人士,語文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師生的生活經驗,校園課間文化等。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進行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資源的開發是必要的,也是有條件的。因為我們語文是無處不在的,語文課程資源也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廣大小學語文老師具備一定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技能,樹立正確的小學語文課程資源觀,具有細致的觀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學方案的實施能力,就能合理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讓其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
那么什么是課程資源呢?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指為語文教學服務的、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校內、校外一切課程資源。我們如何建設和開發這些教學資源呢?
一、用好手中的教材及相應的課本
課本是理所當然的基本的課程資源。首先,我們應當做到課內外結合,用活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依據新課標編寫的新教材,充分考慮到語文課程特點,最大限度地引導師生關注課外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拓展語文學習的時空。根據實際大膽調整教材順序,活用教材。教師可結合我們當地氣候特點、風土人情以及學生的學習準備等情況靈活、大膽地篩選和補充、調整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師還可選擇那些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素材,包括剪報和音像資料等,供學生課內外學習。如第五冊教材中,有一單元與中國傳統節日有關聯的章節,教師可布置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看CD或是動畫片,查找有關文字資料及圖片,進行小組合作,做成手抄報及剪報等,學生閱讀與體驗中將這些課程資源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雙如六年級下冊的考材也同樣是體會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合理有效地開發與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幻燈的高清晰度和電視大容量的活動圖像和動態表現力,在教學中的確起到直觀形象的作用,使教師和學生親身感受到其教學應用的優越性、實用性、科學性和先進性,但也有局限與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讓多媒體控制整個教學教程。我們只有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其促進我們的教學,真正提高教學實效。如形態學內容,微觀、宏觀的教學內容,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實驗技能訓練課內容,這些內容很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就有必要將它們組合、編輯成為教學資源。同時不能認為多媒體教材做的越復雜,技術難度越高就越好,其簡單和復雜的程度,應重在準確、簡捷和恰到好處的教學實用性,要盡量以少而精的計算機資源,制作出簡而優的多媒體教材。在占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后,教師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圖片與文字材料,精心制作了PPT,學生在作文課中感覺有話可說,有物可寫,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著力開發這類的教學資源,因為它既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也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直觀與形象的優勢。
三、合理地開發語文教材相關的素材性資源
語文教材是最核心的語文課程資源。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材”內涵也有了新的發展。除了教師手中的教科書、指導用書、學習輔助讀物外,各種圖書資料、報刊雜志、錄像錄音、光盤、計算機軟件以及網絡信息化資源都可理解為教材。此外把現實生活、自然環境、社會發展等作為“活教材”來理解也是可以的。教師不能局限于教材,應在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中及時開發有價值的語文課程資源,為不同年級的學生精心設計并挑選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學習需要的豐富多彩的圖書教材、視聽教材、電子教材、網絡教材等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享這些資源,拓展自己視野,強化情感體驗,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益。譬如,教學孔子的一系列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學校與學生現狀,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開發一個孔子系列課程資源。
四、合理開發校內語文課程的條件性資源
校內課程資源如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校園環境、電教設備以及師生經驗等是最直接最顯現的語文條件性課程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都具有極大的便捷性,所以應充分開發挖掘,讓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內條件性資源“活”起來。如學校環境的設計、教室辦公室的布置、各種活動的開展(征集“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活動的圖標并作文字說明,征集“班報”刊頭并作文字說明、為班級圖書角提出設計方案,為運動員入場設計口號、宣誓誓詞、祝福語言等)。
五、合理開發校外的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充分挖掘整合各種校外課程資源,讓它們以全新姿態走進新課程,實施新課程,從而擴大語文學習的外延,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強調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據此,語文新課程應加強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聯系,語文教學可以與這種課程進行整合,合理利用這些課程資源。如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對周邊社區環境進行觀察,搜集儲備信息,對所了解的語文資源進行篩選歸類,整合配置,從而發揮校外課程資源的功能,創生出最大的語文教學效益。
總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動場所,構建起開放創新的、充滿生機活力的語文教學資源體系,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江西省浮梁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