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潔 王燕紅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640)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在專業內涵建設、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學生培養與企業接軌的重要舉措,是當前高職教育的建設核心。高職傳統育人逐步呈現如學生實踐教學內容不清晰、學生職業技能不符合市場需求等問題,因此現代校企合作模式下實踐教學需不斷改進,促使校企合作能達到預期效果。
高職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在校內進行課程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課程教學與考核,掌握學生學習課程的情況,學生可獲取較為完備與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配備校內實訓仿真環境輔助技能教學。
傳統教學節省學生自學時間,通過課堂講授、練習等方式,對于學生獲取相關技能證書及完成課程考試有一定效果。但學生主觀感受不受重視,對學生技能應用能力、學習方法等關注不高;教師對課程嚴格的管理與控制,教學的程序化間接降低學生課堂的創新思考力;教學過于注重教材知識的傳遞,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或過于理論化,學生理解較為困難,造成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的效率不高。傳統教學的模式已無法滿足高職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的高職教育仍處在初期階段,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的內涵建設迫切需要雙方從教學、實訓、師資、科研等方面不斷深入合作[3],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實踐項目、教學評估等環節都將由雙方依據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優勢集中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以技能應用學習為主。在校綜合素質課程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專業課的教學則根據理論與實踐部分的功能定位,由校企共同分配課時。相比而言,該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更易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可實現校企雙方資源共享,達到校企合作育人的目的。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于2011年10月與廣州百佳超級市場有限公司展開合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匹配校企雙主體模式,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已初見成效,本文以專業核心課程《門店開發與設計》為例,介紹在校企合作中的實踐教學開展方法。
該課程屬于專業核心課程,開設時間為第二學年第一學期,在第一年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前續課程為《連鎖經營管理原理與實務》、《商超經營技術與管理》;與企業實踐項目安排時間一致,作為一門偏向實踐性的專業課程,在設置時間上具有合理性。
課程內容圍繞門店經營的投資、選址、開發、管理等進行;教學對實踐性要求很高,傳統調研參觀模式教學無法滿足該課程的實踐技能培養需要;課時安排為校內與校外各36課時,是建立在第二年第一學期連鎖專業與校外合作企業(百佳)的課程實習基礎上,1-3周為校內教學期,4-17周為校外實習期。課程內容與實習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在實踐與環節安排上均與企業共同確定(如表1所示),避免了實習過程呈現重復勞動、簡單勞動、學生充當操作技工的現象。

表1 《門店開發與設計》教學內容安排
該門課程的教學和考核由校企師資團隊共同實施。其中,考核作業以開店創業為假想,學生為該店進行選址分析、購買設備及門店平面布局設計,考察學生的課程理論掌握水平和實踐設計能力。

表2 《門店開發與設計》考核內容表
通過分析當前高職教育的現狀,可見以專業實踐教學為突破口,從課時分配、教學內容、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符合雙主體育人規律,滿足高職人才目標的需要。以《門店開發與設計》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來看,學生既可掌握門店開發與設計的理論知識,也通過在企業的教學實踐增強其相關職業能力。
[1]徐成鋼.國外高職教育發展的模式、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學術界[J].2014(6):228-237
[2]李英.淺析高職教育中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網絡與信息[J].2011(11):8-9
[3]智萍利.高職校企合作中企業動力不足的原因及對策.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2009(0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