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葉++易錦
摘要:在當今價值多元的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價值觀選擇易出現多元化傾向甚至出現偏位,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形勢越來越嚴峻。全面了解高職學生價值觀選擇現狀,科學分析其成因,積極探索價值觀教育的路徑,既是培養人才,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價值多元;高職院校;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2-0153-03
當今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和價值共生的時代。在此背景下,高職學生價值觀也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高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面臨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與此同時,職場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取向代替學歷取向成為職場的首選職業價值觀和態度,并成為職業評價的首要目標。正確的價值觀不僅是高尚職業道德的基礎,也是制約個人未來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是企業、社會、乃至國家凝聚人心、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面了解高職學生價值觀選擇的現狀,科學分析其成因,積極探索價值觀教育的路徑,既是培養人才、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價值多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
價值觀選擇的現狀及不良影響
當前,高職大學生的價值觀在總體上是好的,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總體上符合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要求,但部分學生在價值觀選擇方面陷入了誤區,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傳統價值觀受到沖擊和挑戰,價值觀選擇趨向多樣化 社會環境是影響價值觀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向世界敞開了大門,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傳入中國,中國長期以來比較封閉、單一的傳統價值觀被多元價值觀所代替。價值多元背景下,中國傳統價值觀,如謙讓、奉獻、勤勞、節儉、團結、助人、重義、輕利、利他、誠信等觀點受到沖擊和挑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理念“集體主義”受到質疑和漠視。享樂、利己、自保、奢侈、重利、個人意識、追求權利等價值取向在學生中出現。大部分高職學生集體觀念較強,熱愛集體,關心集體榮譽,但部分學生集體觀念淡漠,不遵守校規校紀,不參加集體活動。在公共場合,大部分高職學生能夠做到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尊老愛幼,表現出了較高的修養和素質,但也有部分學生無視社會公德。多元價值背景下,傳統核心價值觀受到質疑和挑戰,符合時代精神的新的核心價值觀的缺失,勢必造成個人內心價值觀選擇的困惑和迷茫,理想目標定位的失誤和不當,會影響到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并最終影響我國社會凝聚力和國際競爭力。
個人本位盛行,社會責任感淡漠 與集體意識淡漠、公德意識不強相應,當代高職學生在價值觀選擇方面更多奉行個人本位主義。雖然在總體上能夠尊重和服從集體或國家利益,但其更多關注的是與自己實際利益關系密切的理想目標的實現,并不希望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當他人或社會需要其提供幫助或服務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是否能從中獲得實惠,能獲得多少實惠。部分學生在其個人利益與他人或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強調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來決定其價值取向與價值目標,不考慮或很少考慮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個人理想的追求上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其理想追求也更趨現實化和功利化,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缺乏,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如考試作弊、簡歷造假。因以自我為本位的價值選擇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部分高職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以后只會考慮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會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很難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對用人單位來講,不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難以形成真正的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
職業價值觀趨向功利主義 西方價值觀的傳播和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使得追求經濟效益日益成為人們價值追求的主要目標。在這種注重實利、實惠的社會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亦不可避免地受功利原則的強力沖擊,在職業選擇方面以個人需要為中心,在職業追求方面更注重職業所帶來的實際利益和目標職業賦予自己的發展空間,把輕松的工作環境和豐厚的工作待遇作為擇業的首選,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傾向強烈。在校學習期間,只重視專業課,而對人文素質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尤其是思政課重視不足。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固然必要,但社會最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現代高技能人才,高尚的情趣、健康的人格、高超的情商等人文素養是現代高技能人才最具競爭力的軟實力,忽視人文素質的有意識的培養,可能造就的是一個知識結構欠缺、意志毅力不強、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發展空間狹小的學生。
價值多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成因
高職學生身心特殊期的必然反映 高職學生大部分剛剛邁進成年,在生理上雖然進入了成熟期,但在心理上還不成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個性張揚,追求個性獨立。他們雖然具備了基本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但還不定性,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且逆反心理較強,喜歡標新立異,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受閱歷和經驗所限,看問題比較膚淺,是非辨別能力不強,亟須加強教育和引導。
家庭教育的不當甚至缺失 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唯一的終生教育場所。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價值觀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有著先入為主和持續強化的作用。然而,不容樂觀的是,價值多元背景下,已經高度社會化了的、總體取向功利化了的父母難免會把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灌輸給子女。更有一些空巢家庭的孩子,長期與父母分居兩地,造成了家庭思想教育的缺失,其價值觀的形成難免會受到不良影響。
學校教育的空洞 糾正家庭早期教育的不當,彌補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隨后的學校教育應該是責無旁貸。但實際情況是,對于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大多采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方式,空洞的說教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果,陳舊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無助于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具體情況,更無法應對學生的疑惑和質疑。學生要么是知而不信,要么是知而不行,大大降低了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endprint
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價值多元背景下,傳統核心價值觀“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人,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包括利己、奢侈、享樂等一些之前備受譴責的價值觀受到公開追捧,適應時代精神的主流價值觀尚未建立。反映在實際生活中,表現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道德的滑坡,誠信的缺失,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高職學生在網絡、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耳濡目染這些現實,無疑會對之前已經接受和正在接受的價值觀教育產生懷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教育的效果。
價值多元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價值觀教育對策
尊重價值多元的事實和學生的多元價值選擇 當今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和價值共生的時代,在價值多元的背景下,學生的多元價值觀取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尊重價值多元的事實和學生的多元價值選擇是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時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價值多元背景下,教育者要正視多元價值存在的合理性,教育者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標準,幫助學生辨明多元價值的高低優劣,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選擇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把自己的價值觀或教科書的價值觀生硬的強加給學生。
重視家庭教育在價值觀形成中的作用 在一個人價值觀形成過程中,以父母為首的家庭成員的影響和教育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如一張白紙一般、頭腦中無任何是非觀和榮辱觀的孩子,助其形成其價值觀的第一種力量就是家人的言行舉止、是非取舍。因此,在早期的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首先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和榮辱觀,并言行一致,切實踐行,以榜樣的力量和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自然權威嚴格要求,幫助子女建立正確的是非觀,絕不無原則地溺愛、姑息、甚至縱容孩子。
發揮學校教育的核心作用 學校教育是學生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重要的力量。因此,注重發揮學校教育的核心作用,尤其是發揮思政課在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思政課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在對高職院校學生政治思想課教學過程中,應力爭避免把思政課當做一種單純的政治傳聲筒或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課,思政課教學不是為了讓學生應付考試,會答題,能拿高分,思政課說到底就是既要教會學生“做事”,更要教會學生“做人”,而這兩方面絕不是學生考個好成績就能達到目的的。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基礎價值觀教育。為此,首先,教師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當學生價值取向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應幫助學生辨認其已有的價值觀,辨別社會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基礎和其優缺點,幫學生確立恰當的價值標準。其次,教師必須要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更新教學內容,選擇密切關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教學案例,真正幫助學生厘清在實際生活中有關價值選擇的疑難和困惑。再次,改變傳統的你說我聽的教育方式,采取商榷、討論、質疑、辯論、等方式,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協商的氛圍。通過對話、交流等方式,相信學生會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注重教師的價值觀教育。教師是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其教育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人對教育內容是否真正相信,能否真正踐行。在價值觀教育方面,“身教”的教育效果比“言傳”更重要、更有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考慮教師的在學識方面的優勢,教師的言行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示范性,不管教師本人是否意識到,教師的言行、觀念、思維方式、思想品質、知識結構甚至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等,無形中都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教師的價值觀成為影響學生價值觀選擇的重要因素。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學生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習得的價值觀必然要經過社會的檢驗和重塑,如果學生先前接受的價值觀得到了社會大多人的肯定,這種價值觀才會最終為學生接受并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取舍的準則。反之,如果學生習得的價值觀在社會上沒有多少人奉行甚至受到大家的反對,這種價值觀也會受到學生的質疑并最終被拋棄。可以說,社會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最后的但卻是最重要的塑造作用。因此,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尤其應該注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積極培育和踐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抓好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工作,增強社會認同感,把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們心里播下種子并持續澆灌,使其能生根、開花、結果,并轉化為崇德向善的實際行動。在此基礎上著力加強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方面在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同時,利用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積極宣傳助人為樂、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孝道愛親典型事例,在全社會宣傳正能量、傳遞正能量、創造正能量。
結語
當前,職場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取向已代替學歷取向成為職場的首選目標,職業價值觀和態度成為職業評價的首要目標。因此,高職教育在著力培養未來高素質勞動者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培養,更要把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態度放在首位。價值觀教育既是培養人才、促進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需要,價值觀教育應成為職業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曾輝.價值多樣化背景下的學校德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1).
[2]宇文利.中國人的價值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1).
[3]曹福春.多元文化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挑戰與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8).
[4]歐陽華勇.高職學生價值觀特點及教育路徑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09(12).
(責任編輯:付安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