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積極探索其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徑已成為該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校企雙方應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開設具有企業特色的專業課程,共同承擔學生教學工作和企業員工培訓任務,創新教學方式,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完善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合作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2-0052-03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產生于1999年,是在中國老齡化社會日益嚴重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公共事業管理類新型應用型專業。因此,積極探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徑已成為該領域的一項重要課題。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通過校企合作才能夠準確把握涉老企業的人才需求 當前我國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高校共30所,且多為近兩年設置,專業辦學經驗欠缺,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夠完善,培養的人才層次定位與現在涉老機構的崗位需求不能完全吻合。經走訪調查發現,當前各類涉老機構急需具有頂層設計能力的管理團隊和實踐操作能力強的養老護理團隊,但當前高校培養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在這兩方面都有所偏差。另外,根據當前養老方式多元化的特點,各種涉老機構對人才的需求也有不同,但高校的人才培養更多是針對養老機構的人才需求,而對當前涉老企業重點發展的居家養老項目需求兼顧不夠。
通過校企合作才能實現涉老企業與高校雙方資源的綜合利用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開設較早、辦學基礎雄厚的高校一般都會建設老年養護實訓室、按摩室等相關的實訓設備,但是這些訓練大都在虛擬的情況下進行,與實際操作還有很大差異,且該專業畢業生要對老年人進行生活護理、心理護理、醫學護理。但當前大學生與老年人的接觸機會、了解渠道等比較少,很難真正掌握對老年人的養護技能,因而涉老企業的設施設備資源、老年人群體對該專業學生來說尤為珍貴。另外,涉老企業的良性發展必然需要既具備社會工作、心理學等社會學知識,又具備老年保健、老年養生、康復等老年學知識的管理和服務人員。但是根據筆者的調查,目前在涉老企業的護理人員普遍素質不高,一般由30~50歲的中年婦女組成,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很少受過專業教育,難以保證服務質量。涉老企業的中高層領導很少具備老年學、老年心理學、老年機構管理、社會工作等方面的知識背景,急需進行相關培訓。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高校,人才儲備較多,師資資源豐富,具備對涉老企業培訓的條件。因此,通過校企合作,在涉老企業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師生能充分利用涉老企業的資源,高校也能成為對涉老企業養老護理員、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的基地,發揮高校的人才聚集優勢,實現涉老企業與高校的雙贏。
通過校企合作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就業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讓學生更快更好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社會環境相對學校來說比較復雜,在校企合作的涉老企業進行的實訓、實習等活動是對學生進入社會前的考驗,涉老企業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訓練場。在實訓、實習過程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在實踐中直接了解社會、熟悉社會,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進而促使自己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自己成為工作實踐的主體,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學生在涉老機構接受涉老機構人文環境的熏陶,學會做人、做事,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經過努力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和遭遇的挫折,磨煉了意志,培養了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此外,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在涉老企業開展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對本專業的認知,培養工作熱情從而提升就業能力,這些都必然會加強涉老機構對學生的認可度,從而促進選留畢業生或推薦畢業生到兄弟單位就業,最終提升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通過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師實踐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提高 當前,因高校用人機制、教師待遇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有行業背景的專業教師比較少,基本上都是“從高校到高?!?,行業實踐技能缺失。通過校企合作,讓專業教師到涉老企業掛職鍛煉是擴充教師行業知識、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師快速高效的手段之一。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徑探索
筆者在實際工作經驗中初步探討總結出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六個可行性途徑:
對合作企業深入調研,共同做好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建立起來,同時,開展護理、養老、養生、保健等方面培訓的機構也逐年增多,但是很少機構會去研究養老機構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因而也就很難有一整套合理的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應通過校企合作,對涉老機構進行大量的深入調研,根據各養老機構的實際工作需要,確定該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做好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隨著國家政策、社會發展趨勢、社會觀念等的變化,養老模式也會隨之改變,應通過校企合作,不斷完善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
根據合作企業需要,開發開設企業特色的專業課程 作為朝陽產業的老年行業,人才的缺乏將是影響其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吸引人才、儲備人才就要從培養人才的源頭做起,開發開設校企合作的特色課程??砂验_發開設企業特色課程作為校企合作協議內容之一,依據企業需要并利用高校豐富的教師資源共同開發開設企業文化、職業素養、企業發展規劃等方面企業特色課程。通過企業特色課程的開發開設,一方面,實現專業知識與企業實際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歷史、企業文化、企業發展方向等,提高企業對畢業學生的吸引力,做好企業人才的提前開發與儲備。
創新教學方式,教學實踐場所可以從學校擴展到合作企業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是在教室或者模擬實訓室中難以獲取的。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根據課程的性質創新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場所從學校到企業的擴展。任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經常到老年公寓、養老中心、福利院等合作企業進行現場教學,進行見習、實訓等相關方面的活動;學生可在合作企業通過觀察、交談與實際動手操作等方式,發現和積累相關知識及各種實操技能。另外,企業相關的護理人員、管理人員等可以對整個過程參與指導,并對學生的交流、討論及教師的現場指導、總結等發表觀點與看法,提出可行性建議。教學方式的創新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操作技能,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促進學生就業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企業根據崗位需求與學校簽訂用人協議后,由校企共同參與組織教學,選拔優秀學生,考核上崗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校企雙方可以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建設理念、培養模式以及企業的用人標準、規格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訂單式”培養,為企業輸送專業對口、訓練有素的專業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具體來說,企業可以在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設置一個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班級;為激勵訂單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設置獎學金,獲獎學生優先被聘用;學生在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增強實操技能;訂單班學生寒暑假可以在企業上班,增強學生的企業歸屬感。通過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學生預定了就業崗位,就會感到學有所用,提高學習積極性,在為企業培養理論和技能都很強的專業人才的同時,提升學校的就業率,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校企雙方共同承擔學生教學任務和企業員工的培訓任務 一方面,針對當前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短缺的現實,可以聘請理論水平高、實踐操作能力強的企業員工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另一方面,鑒于當前涉老行業服務人員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低下以及涉老機構人員的素質亟待提高的實際,學校教師可以按時按需走進企業,對企業員工在職業道德、前沿專業知識、心理咨詢等方面開展各種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通過校企合作,完善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由于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在我國辦學歷史比較短,做理論研究的教師大多沒有實踐經驗的積累,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員工又大多沒有理論總結能力,因而很多課程都還沒有合適的專業教材,例如,“老年產業管理”課程是順應當前老年產業大發展趨勢而設置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必修課,但在國內還找不到較合適的教材。學校專業教師應該與企業合作搜集相關教學資料,同時參考國外相關專業教材及教學資料,并根據高職教育標準的要求,充分發揮雙方的各自優勢編寫出相應的教材講義。
對完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
校企合作模式進一步的思考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要堅持學校主動性原則 長期以來老年服務一直以公益事業、慈善活動等形式存在,工作對象主要是社會弱勢群體、社會扶助對象。從本質上說,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性質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像工科等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那樣完全建立在經濟利益之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要更多的是出于學校、行業雙方的社會責任意識與愛心奉獻精神。再加上當前企業對高校為社會提供人力資源這一功能認識不足以及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發展歷史短、社會認知度及接納度低等多種原因,學校應該主動向老年產業類企業尋求合作,主動為其著想,主動匯報學校教學情況,主動為企業服務,以贏得企業的支持。
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立的前提是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在很多高校都在實踐中,且很多都是淺層次的,難以形成合作的長效機制。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雙方的利益難以協調,難以實現雙贏。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建立的前提是互惠互利、實現雙贏。具體來說,首先,學校與企業雙方都要有社會責任意識與愛心奉獻精神;其次,要遵循學校與企業雙方利益共享的原則;再次,在校企合作的互動過程中會建立起一定的人際情感,雙方都要加以珍惜并用心維護和鞏固,以感情為紐帶的機制將更加持久。
加強校企的深層次合作才能有效促進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還處于不斷探索之中,還不夠成熟,但是校企合作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生的見習、實習、員工培訓等基本層面的合作。需要共同合作積極探索行業的發展趨勢、發展方向,探討行業的前沿話題,積極引領行業發展。因此可以考慮在行業準入體制、行業標準制定、共同承擔研究課題等方面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強化校企雙方長期合作的紐帶,促進老年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結語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作為新型的應用型專業,由于受傳統觀念、社會聲望低等因素的影響,當前還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專業,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都比較低。必須要大力加強與企業合作,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元互補的校企合作模式途徑探索,將專業的發展與養老服務行業、養老機構的崗位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提升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真正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全面對接,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才能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參考文獻:
[1]張俊浦.社會養老體系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5-40.
[2]黃巖松.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與實踐[J].社會福利,2012(2):18.
[3]侯曉霞.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09(2):144.
[4]黃巖松.養老服務社會化進程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探討[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66.
(責任編輯: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