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寧


針對獨立學院的特點,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設計進行了探討,以期對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有所借鑒。
地方高校獨立學院轉型當前,國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將有600多所轉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大學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總數的50%。作為高校向產業化轉型發展的產物,全國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318所獨立學院又將面臨新的轉型洗禮,轉型發展難點在于課程體系改革。工商管理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說,開設的門檻較低,學生就業前景較好,大多數獨立學院都開設有該專業。研究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對建設有特色的獨立學院具有重要意義。
一、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一)沒有區分獨立學院與母體院校、高職專科院校的差異
獨立學院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機制與社會力量(投資方)聯合舉辦,因此會受到母體校和投資方雙重的影響。獨立學院通常很難脫開母體學校的影子,在多方面移植了母體院校的專業課程設計,但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畢業生相對于母體院校而言,知識的廣度、理論體系的完整、研究能力等方面都有較大差距,而在上手快、解決常見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又具有自己的優勢。相比高職高專,在兩者都重視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基礎上,獨立學院更具綜合性,培養素質更全面,發展后勁更足。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均未能以應用能力為主線來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在課程體系沒有突出應用性、針對性、相對獨立性。
(二)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能力與企業需求差距大
工商管理專業是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十分緊密的應用性學科,學生直接從高中升入大學,從未參加過企業管理活動,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容易感覺空洞、很難產生共鳴、普遍存在人才培養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調研結果顯示,目前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的工商管理類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缺乏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2)團隊協作能力和敬業精神有待加強;(3)工作中創造性不足,等等。獨立學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實現最終由課程體系來體現,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該利用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等方式,使學生圍繞職業崗位需要來學習、掌握專業知識,增強行業適應能力和提高就業競爭力。
二、創新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一)“平臺”與“模塊”相結合,專業與方向并重
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專業是應用性強、行業需求面廣的專業,學生學習的知識“大而全”“繁而雜”。因此,建立緊密對接地方產業鏈的專業課程體系,將現有的教學資源按照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模塊化,并根據不同培養對象選擇不同的模塊內容進行教學,這樣既能夠結合企業需求的實際情況也兼顧學生自己的興趣,并且避免了講授知識的重復性。讓學生學得更加輕松和有效,從而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打造學校品牌。
工商管理類專業方向包括:市場營銷、財務會計、人力資源、金融學、國際貿易、物流管理等。近年,云南地區各專業方向的企業人才需求數量比例分別為62.69%、35.82%、23.88%、26.87%、14.93%、40.3%。在工商管理專業平臺下,結合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學生的個性發展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如公司理財、物流及供應鏈管理、國際營銷等,每個模塊分設不同的專業方向課程群,以真正達到人才分類培養目標。
(二)課程設置崗位導向化,專業知識結構與職業能力對接
對工商管理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析,抽取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典型工作任務所需工作能力,根據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將職業綜合能力分解、排序,轉換為專業對應課程。由此,將學習過程、工作過程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個性發展聯系起來,如圖1所示。加上前期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課程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在修完不同學習領域內相關課程的同時,學生也能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三)強化實踐教學課程,增強學生職業能力
教育部在2007年發布的文件中已對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中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一般不應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的比重應提高到35%。
1.實踐教學遵循六個“一體”原則
理論實踐一體;教學做一體;教室與實驗實訓室一體;學習項目與工作項目一體,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素質養成和實際工作內容一體;課內課外一體。這種實踐教學模式,我們認為符合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踐教學三層次
實驗實踐教學在四年學習中不斷結合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實現互補和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和實驗初步建立起較為系統的管理知識體系并實現管理經驗和技能的初步積累。實踐教學從三個層次來完成:基礎訓練、綜合實踐、綜合仿真實訓。
(1)基礎訓練
基礎實訓在一年級的時候開展。基礎實訓包含了工業企業沙盤模擬、商業企業沙盤模擬、經濟學沙盤模擬、手工賬務實訓等內容。當學生剛進入高校時,對自己將學的專業方向并沒有清晰的認知,也并不清楚自己將學的專業方向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承擔什么樣的作用和價值。因此,可以通過沙盤模擬,尤其是工業企業沙盤模擬的方式,來模擬整個企業的經營過程,讓學生扮演真實企業的不同角色來經營該企業,讓學生發現自身在專業能力、綜合素質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2)綜合實踐訓練
專業綜合實訓主要在二年級及三年級的時候開展,如開展在線會計和進銷存SAAS、金蝶K/3金蝶管理軟件、國際貿易、銀行沙盤、營銷沙盤、人力資源沙盤、經營之道、財務管理等內容。綜合實訓是與專業理論課程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專業實訓,將專業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應用,轉化為崗位特殊能力和行業通用能力。
(3)創新創業訓練
創新創業訓練主要在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開展,包含了多專業綜合仿真實訓、創業綜合實訓等內容。此項實訓是將學生在前2~3學年所學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采用團隊合作,組與組之間進行競爭對抗的方式,通過模擬經營企業的完整過程,以及企業之間的協作競爭,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數字應用能力、與人交流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應循序漸進,分層次、分階段來完成,實現四年不間斷,保證學生參與實訓實習的時間累計達到一年以上。使學生的能力呈現遞階提高,最終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四)建立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提高課程設計質量
為保證課程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需以課程編制理論和評價理論為指導,形成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從課程內容選擇、課程結構方面對課程體系進行評價。課程內容選擇的評價,涉及課程內容與培養目標是否吻合、課程內容的完整性、知識的豐富性、課程實施的可行性等;課程結構的評價涉及課程安排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順序問題、對科技和社會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和為學生發展提供自由選擇空間、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平衡性等。
三、結語
構建并實施“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主線,以實驗實訓項目為載體”的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將使學生的素質和技能更加符合崗位現在和未來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王紅巖.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策略研究 [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2).
[2 ]伍燕嫵.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素質結構分析 [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12):13-14.
[3 ]肖生鵬.獨立學院工商管理類人才能力結構與培養目標研究 [J ].廣西教育,2013,(01).
[4 ]方滿蓮.工商管理專業“雙核多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以浙江萬里學院為例 [J ].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3,(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