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碧香
摘 要: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歷史課上,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就來說一說。運用歷史故事、精心設置導語、歌訣記憶法、對歷史人物串聯講解、巧妙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良好的精神面貌,或言語幽默,或激情四溢,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設置;興趣;幽默;激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4-389-02
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歷史課上,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面就來談一談。
一、運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講課生動,課堂氣氛活躍,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歷史課上,講解生動的歷史故事恰好能做到這點。如講商朝歷史時結合《封神榜》的故事講,同學聽的津津有味,下課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還可提供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自己講解,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二、精心設置導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部好的影片,往往都有精彩的開頭,讓觀眾產生急于看下去的欲望。同樣,一堂歷史課,若有個好的開頭,亦能夠使學生產生渴求新知識的要求。所以,精心設計一堂新課的導語,是上好歷史課的基本保證。如果教師一開始導入新課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課才有可能成功。妙趣橫生、形式多樣的導入語,能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積極心理。如學習《探險者的夢想 》關系到東方的富庶、繁榮,導入新課時,簡介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寫的《馬可波羅行紀》。該游記不僅介紹了中國的繁華,對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如何富有黃金也作出了過分的渲染。比如,說日本“據有黃金,其數無限------君主有一大宮,其頂皆用精金為之------宮廷房屋地鋪金磚,以代石板,一切窗櫳亦用精金,由是此宮之富無限,言之無人能信”。書中的描述使歐洲人產生了對東方的向往。當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之后,對黃金和貨幣的強烈欲望就激情了探險者們的夢想,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動力。導入語使學生的興奮點受到刺激,為導入新課奠定了基礎。
三、歌訣記憶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所謂“歷史歌訣記憶法”是對于那些知識點零亂的內容或重要史實、重點段落、難記的基本知識點等,在學習后將其編成順口溜形式的歌訣,然后加以一i己憶、鞏固的一種方法。此法經實驗證明:它既能培養概括能力,又能提高記憶效果,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謂是“學得有趣,記得輕松。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朝代順序,我就這樣設計:黃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幽幽;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四、對歷史人物串聯講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如講韓非時,提到其慘遭陷害的情況,誰害死韓非?是他的嫉賢妒能的同學李斯;誰害死李斯?是歷史上著名的巨奸趙高;誰殺死了趙高呢?是秦王子嬰;誰殺死子嬰呢?是霸王項羽;項羽結局如何呢……這樣一個引出一個,學生自然聽得專注入迷,興趣就來了。
五、巧妙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問題教學是當今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方法。關鍵是如何從問中引趣,問題要環環緊扣,由淺入深。問題設計既不能有過去的滿堂灌到滿堂問,學生嫌煩,又不能設計得過難使學生產生畏懼感,這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而且還可能會厭惡學習歷史。所以,問題的設計要有科學性。首先要有“問”的價值,書本上已經有的,一看就會的,最好不要作為問題去設計;太難的問題,又必須解決的,可以把問題分散開,變成幾個小問題來解決,或者老師給出背景材料加以引導,創設情境。如:學習九上第二課《探險者的夢想 》中關于哥倫布的發現這一子目設置以下問題:1、作為新大陸的發現者 ,哥倫布首先開辟歐洲到北美之間的新航路,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黃金就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說需要的一切。”這句話反映了歐洲人怎樣的心態?這種心態與哥倫布每到一地,就宣布那里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進行搶劫與掠奪活動有什么關系?3、有人說哥倫布是杰出的航海家,也有人說他是強盜、是瘋子,你是怎么想的?如果讓你與哥倫布對話,你會對他說什么?
六、教師良好的精神面貌,或言語幽默,或激情四溢,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幽默風趣的課堂往往充滿了笑容,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最能吸引和提高學生的興趣。但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認為幽默風趣是由個人的性格決定或者是一種語言藝術,與知識豐富無太大關系,是因人而異的。幽默風趣固然與個人有關,但我認為淵博的知識是幽默風趣的基礎,只有當你博覽群書你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相關的趣聞,然后采用適當的語言加以組織達到意外的效果。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充滿激情,那肯定會感染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是怎樣做到有激情呢?首先要具備歷史正義感,即對于歷史的是非曲直必須要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對歷史上的丑惡現象應給與無情的抨擊,對正義的行為則大加贊揚,這對于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非常重要。其次要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在講臺上老師就是一個演員,把自己置身于歷史中,如在分析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原因時,老師盡可能把慈禧對大臣的說話時的丑惡神態充分表現出來。教師應注意語言上的抑揚頓挫。語言上抑揚頓挫直接將老師的情感表現出來講到五四運動時用激昂的語言表達對青年愛國行為的崇敬。還有舉止得體是激情在姿體語言上的表現,課堂上除了慷慨激昂的語言外,姿體語言也非常重要,講述歷史人物模仿他們動作,當講到精彩處可以揮動雙手或者緊攥拳頭等。實踐表明一個充滿激情的老師最能感染學生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分析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真研究教學工作,在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大膽創新,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