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菊林
(太倉市雙鳳中學,江蘇 太倉 215400)
借鑒“協同創新”理論,提高班主任隊伍建設實效
沈菊林
(太倉市雙鳳中學,江蘇 太倉 215400)
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要素的整合及創新資源在系統內的無障礙流動。在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工作機制中如果借鑒“協同創新”理論,就可以實現班主任與學校行政、科任老師、學生家長、學生、社會、社區之間資源要素、工作要素、創新要素的無障礙合理流動,以班主任工作增值為核心,推進以班主任、學校行政、科任老師、學生家長、學生、社會人士為創新主體的價值創造。
班主任工作 協同創新 目標導航 路徑優化 機制完善
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各地各校普遍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實效,但班主任隊伍建設中仍然存在“重個體發展,輕團隊成長”的現象?!叭诵?,必有我師焉?!苯陙?,我們借鑒“協同創新”理論,創新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新機制,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團隊成長,推出并推進“班主任工作組”建設,通過建立以年級為單位的班主任工作組提升班主任整體的工作水平,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縱觀發達國家創新發展的實踐,其中一條最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打破領域、區域和國別的界限,實現地區性及全球性的協同創新,構建起龐大的創新網絡,實現創新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
協同創新是以知識增值為核心,企業、政府、知識生產機構(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開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
協同創新是通過國家意志的引導和機制安排,促進企業、大學、研究機構發揮各自的能力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加速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協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活動,是當今科技創新的新范式。
當下,班主任工作依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和不均衡性。如優秀班主任的成功經驗和優秀做法不能較好地移植、遷移到同年級、同學校、同區域;班主任之間互補性不強、協同性不高、創新性不足;班主任與學校行政、科任老師、學生家長、學生、社會、社區之間的教育合力整合度不高、離散性特征顯著,這些都制約并影響學生、班主任、學校的成長。
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要素的整合及創新資源在系統內的無障礙流動。協同創新是以知識增值為核心,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教育部門為創新主體的價值創造過程。
(一)目標導航中的“協同創新”
一是確立培養愿景。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學生愛戴、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班主任隊伍。
二是明確能力目標。依照班主任崗位發展需求和專業成長要求,重點在8個方面關注、培養、發展班主任的能力。(1)合作能力——與學生、科任教師、行政人員、專業人員、家長等的合作能力。(2)學習能力——學習各種先進理念和方法的能力。(3)理解能力——對教育政策法規、學校規章制度的理解能力。(4)提出問題的能力——對學校、級組、班級管理有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能力。(5)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解決、調處學生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6)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具有堵疏結合、心育德育互補的解決學生思想工作的能力。(7)組織、表達、表述能力——具有組織活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正確地表述自己體悟的能力。(8)社會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家、校、社區協調的工作能力。
(二)現狀調研中的“協同創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在借鑒“協同創新”理論中要做好基礎性調研工作,了解現狀、發現問題、尋求突破。
一是組織前期調研。前期調研主要是對我校教師任職班主任工作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對我校班主任工作的現狀進行研究,為制定我校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二是組織實時調研。實時調研主要是對在崗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備梯隊進行跟蹤管理與指導,對班主任工作現狀進行實時動態調研分析,為班主任工作的規范化、創新性發展構建較好的支持與服務體系,促進班主任的崗位成長。
(三)路徑優化中的“協同創新”
1.以典型引路促進團隊進步。(1)學習、研究、借鑒校外著名班主任的成長路徑促進班主任的發展。通過對全國著名班主任及省內、蘇州大市內、太倉市內名班主任的成長路徑的學習、研究、借鑒,確立學習標桿與發展目標,加強班主任工作的實踐與創新。(2)提煉、傳導、分享校內優秀班主任的成長路徑促進班主任的發展。通過梳理本校優秀班主任的成長經歷、挖掘骨干班主任的成功經驗、征集在職班主任的創意想法,組織班主任成長的“金點子”傳導與分享,加強班主任的研修與積淀。
2.以組團發展促進個體成長。(1)組建團隊發展平臺,促進班主任發展。一是組建年級班主任工作組“類工作室”。以年級為單位組建年級班主任工作組“類工作室”,創造年級班主任工作組“類工作室”的物化環境、文化環境、精神化環境,形成“老、中、青班主任組合”、“優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新上崗班主任搭配”的工作團隊,將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學科協調、學業監控、家校合作、社區實踐等班集體建設的重點工作、難點工作、熱點工作和盲點工作,通過年級班主任之間的集體會商、腦力激蕩、智慧分享達成共識,引導班主任“會做”。二是舉辦校內各類班主任成長主題活動。舉辦班主任論壇、班主任基本功競賽、班級文化建設展示、主題班會評優、德育論文評選、創新案例評比、班主任工作沙龍研討、班主任“金點子”共享會、課題研究等活動,引導班主任“會唱”。三是組織參加各級各類市級德育評優活動。組織參加市級及以上班主任競技活動,引導班主任“走出去”。(2)搭建多元合作平臺,推動班主任發展。一是組建班級教育工作組。班級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班級,而是班主任、科任老師、學生、家長的“大家”。為此,推進班主任工作和班級建設需要“黏合”眾人之力,組建班級教育工作組,并使之成為聚集班主任、科任老師、學生、家長的合作平臺。同時,也為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專業發展提供“工作場”。二是組建家校社合作工作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結合是學生成長的必要條件,而班主任是連接“三教育”的“互通樞紐”,其角色定位與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三教育”的效能和效果。為此,在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中要關注培育、發展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家、校、社區協調的工作能力。三是組建學生學習小組。班級學生學習小組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同伴互助、師長引領的有形載體,班級學生學習小組的組建與建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班主任及教師、家長的觀念轉變、行為轉型,從而促進學風、班風、師風、校風的優化。
(四)機制完善中的“協同創新”
機制創新是借鑒“協同創新”的關鍵環節。我們要不斷通過機制創新激發、激起、激活班主任工作的活力。
一是建立健全班主任選聘機制。采取“資格準入、綜合考評、學校選聘、合約管理”等方式,認真做好班主任選聘工作,讓綜合素質優秀的教師積極、主動地擔任班主任。班主任聘期內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特殊事由可進行調整。對不履行班主任職責,玩忽職守或因其他原因給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的,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學校可以適時予以解聘。根據實際設立“正、副班主任”等崗位。擔任正班主任的教師原則上必須有一年以上教育教學工作經歷。對新參加工作或未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采用擔任副班主任的形式進行培養,其工作表現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記入個人業務檔案。
二是建立健全班主任培養培訓機制。建立健全校班主任培訓機制。學校有組織地開展崗前和崗位培訓。教師所有接受班主任培訓的學時均記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班主任培訓所需經費在教師培訓專項經費中列支。加快骨干班主任培養步伐,組織特別優秀的班主任外出參加省市、全國的培訓、研修,拓寬班主任的視野,探索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高端路徑。
三是建立健全班主任考評激勵機制。制訂科學合理的考評辦法,建立健全學校、師生、家長及社會參與的考核評價體系,重點考核中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態度、工作成績和工作水平。班主任的考核工作按學期、學年度進行,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
四是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保障機制。制訂、落實班主任“晉級優先、評比優先、收入優厚”的傾斜有關具體政策,切實維護班主任合法權益,為班主任開展工作提供有利條件。在職稱評審、評先評優中,嚴格執行關于班主任任職年限的有關規定。對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且成績突出的教師,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可優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皡f同創新”理論在班主任隊伍建設中的借鑒有效促進了我們引領教師行走在“課堂內外”與“田野鄉間”、耕耘于未成年人的“心靈成長”、服務于家長的“教育需求”,從而促進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1]朱其訓.和諧教育論[M].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