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娟
白板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能很好地為課堂教學提供優質的服務。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工作中怎樣發揮白板的優勢,變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的。
一、教學內容文字呈現,思維過程動態展示,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
眾所周知,“語言是思維的基礎”,用文字形式呈現數學問題,能給予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
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一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小杯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學生通過閱讀問題,想象720毫升果汁倒入大小杯的具體情
況,從而通過畫圖、替換等數學策略,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全班集體交流學習心得時,在白板上逐步呈現學生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和不同方法。根據學生敘述,在白板上先呈現6個小杯1個大杯,再呈現替換過程,當學生說數量之間的關系時,逐步完善思路圖,當學生都能敘述思路后,學生列式計算就水到渠成了。當學生說完計算過程時,教師在白板上規范呈現列式計算過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二、教學內容圖像呈現,白板旋轉平移功能的使用,促進學生多樣思維的發展
圖像比聲音更言簡意賅,含義豐富,“信息量大,簡潔、形象、明了”是圖像的特點。用圖像來呈現數學問題,能使數學問題簡明易懂。學生在尋求解答方法時靈活多樣。而利用白板的旋轉平移功能,在學生敘述思維過程時,適時動態展示平移旋轉拉伸的過程,不僅加快了交流速度,而且便于學生理解,促進了學生應用型思維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導向型呈現,白板多種功能綜合運用,促進學生應用型思維的發展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對于人的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科學的思維態度的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教師應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主要是靠教師的啟發和引導。當數學問題的呈現具有導向性時,便于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發展數學思維。教師及時運用白板的書寫功能、拖動復制功能和旋轉功能,讓學生形象地找到了數學語言的缺漏之處,自主修改語言上的錯誤。
四、任務型呈現,書寫功能突出重點,培養學生感悟規律的
能力
任務式學習法是使學習者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學習,并持續驅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的一種學習方法。首先用白板呈現數學學習活動任務。然后動用學生眼、口、手多種感官參與研究活動任務,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我們的學習任務有哪些,接著學生帶著任務進行數學研究活動。數學研究活動中,給予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成果,最后集體交流研究成果。并把學生交流的學習成果適時在白板上書寫。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不斷積累平面圖形面積變化的規律,但是不急著讓學生發現規律,而是讓學生繼續運用這種任務學習的方式繼續研究了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按比例放大前后兩個圖形面積的變化情況后再發現規律。
五、內容反思型呈現,運用白板鏈接功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概括性
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它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當代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不是單純地復制與同化,它要求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地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顯然,學習中的反思如同生物體消化食物和吸收養分一樣,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在六年級《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一課中,用白板出示反思型畫面:
學生課前已經回憶并整理了曾經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過的一些圖形方面的問題。課堂上進行交流匯報時,白板上出示問題和各種點綴問題的幾何圖形。根據學生介紹,點擊某種圖形,鏈接到該類圖形的轉化過程頁面(有5個圖形設置了鏈接,其余圖形文字都設置為背景。學生講完,再回到問題頁面)。為學生講述的圖形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的探索過程提供動態的轉化過程,增強學生對轉化策略的理解。
綜上所述,白板,正以它獨特的優勢變革著當今的課堂教學,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為師生的教學提供優質的保障。
參考文獻:
楊孝斌.數學教學思維導向的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08.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