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創造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常以一些趣味數學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做數學游戲“搶報30”,教師與一位學生輪流數數,從1數到30,每次至少數1個,最多數3個,(也可作其他規定)誰先數到30,誰為勝。每次比賽,總是教師勝,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其中是有一定規律的,教師掌握了規律,當然獲勝了。當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后,他們感到非常開心。有的學生由此題推出了“從1數到100,每次至少數1個,最多數10個,兩人輪流數,誰先數到100為勝”的規律后更是開心得不得了。還可以給學生講數學故事,《小學生數學報》上有很多數學故事,通過講數學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喚起了學生的創
造欲。
二、樹立學習自信心,調動學生積極性
“信心比黃金還要珍貴。”有的學生看到有困難的題目就放棄,主要原因是不自信。數學教學中要經常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育學生要勇敢做題。每次覺得自己缺乏自信心時,對自己說:“我能行!”要有樂觀的情緒,樂觀是人們對事業前途充滿信心的一種精神面
貌,是成功者具有的品質。正是這種樂觀的情緒,使學生的自信心逐步得到發展與鞏固。要有堅強的毅力。愛迪生認為自信和堅強意志是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他說:“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改變,而終于克服障礙,以達到期望的目的。”自信心強的人,一般總具有堅強的毅力,毅力又總是同精力結合在一起構成意志堅持性的品質。一個具有堅強毅力的人,他不會因成功而驕傲,也不會因失敗而氣餒;成功能催其不斷奮進,失敗也能勉勵其再接再厲。毅力與自信心,也是相互促進的。努力用小的成功給自己樹立自信心,慢慢地就樹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了。
三、養成勤思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在教學中,筆者常常不滿足于學生會解答一兩道題,而是多啟發學生: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解?哪一種方法最簡捷呢?你能根據這一題設計其他題目嗎?比如,在做練習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用去 ,第二根用去 米,哪一根用去的長一些?當學生解答后,學生又自行編起了如下幾題:(1)一根繩子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米,哪一次用去的長?(2)一根繩子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米,哪一次用去的長?(3)一根繩子兩次用完,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米,哪一次用去的長?通過學生自編題目,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擴散性,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教給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中筆者還教給學生一些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如,數形結合法、舉例法、轉化法等,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學習,養成敢于除舊、善于創新、勤于求異、重視求佳的學習品質。我經常對學生說:“遇到難題怎么辦?畫個線段看一看。遇到難題怎么辦?舉個例子看一看。遇到難題怎么辦?列個表格看一看。遇到難題怎么辦?列個方程看一看。”好多難題我們都可以通過畫線段、列表格、列方程等方法找到解題的關鍵,快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