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婉文
我一直苦惱著小學閱讀教學目標之如何確定,后有幸拜讀了
已故教育學會會長趙靜中先生的關于小學閱讀教學的許多觀點,其中讓我深思的一點便是:“閱讀”之所以成為“閱讀教學課”,是有其本質意義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詹天佑》一文,應該是讀“人”而非讀“文”,下面哪一例教學目標是符合趙鏡中先生談的閱讀教學意義的呢?
《詹天佑》教學目標例一
1.學習11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主要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詹天佑的生平和愛國事跡。
3.通過品讀語言文字,感受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以及熏陶。
《詹天佑》教學目標例二
1.學習文中11個生字,引出詹天佑設計的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事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情感。
2.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寫詹天佑的每件事,并能列出小標題:“兩端鑿井法”“中部鑿井法”以及“人字形線路”。把握文章的寫作脈絡并體會文章選取典型事例來寫人的寫法特點。
3.理解課文中詹天佑的語言,并體會作者抓住人物語言描寫人物的方法。
4.反復誦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認識總分的寫作手法,體會總分寫法的好處。練習運用語言、心理等刻畫人物的方法。
筆者認為,第二例教學目標的確定值得推崇,理由如下:
1.年段目標的遵循
高段教師應該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傳授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而表達方法的理解應該成為高年級學生閱讀的重點。
2.文體特點的把握
寫人的文章,一方面告訴了我們這個人是怎樣的人,另一方面告訴了我們作者是怎么建構這個人物特點的。
3.文章思路要理清
《詹天佑》一文,通過選取人物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熾熱愛國之情,這一點在“目標例二”的第2、3條體現。
4.課后題目應關注
課后習題往往反映了編者對本課教學目標的引領。《詹天佑》課后的第三題提醒關注課文的中心句。第一題和第二題提示關注的是詹天佑的愛國情懷的體現。
5.突出寫作特色
“先總后分”無疑是《詹天佑》一文最鮮明最重要的寫作特點。這樣的表達特點,是為了吸引讀者的興趣,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是否還可以再讀出點什么來呢?如果仔細研讀文本,至少還可以讀出以下三點:教學重點;教學主線;語言訓練點。《詹天佑》開頭的這一段,應該成為教學重點、教學主線、語言訓練的重點,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都值得好好的咀嚼。
從以上分析看,《詹天佑》這篇文本的教學,不能走馬觀花,必須認真備課、落實。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多下功夫,多寫出類似“例二”的教學目標。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