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麗
[內容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有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與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更是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熱情的重要基礎。對此,本文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重點就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激趣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為興趣會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和主動性,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最終養(yǎng)成勤于學習、樂于學習的良好習慣。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首先要理清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然后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激趣策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缺失的主要原因
1.語文教學內容相對封閉
目前,很多小學的語文教學對教材的依賴性過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反而忽略了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制約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具體應用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更忽略了對學生語文學習情感的培養(yǎng),這種過于封閉化的語文教學導致很多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甚至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語文教學手段相對單一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應用性課程,其魅力的展現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和途徑,并積極賦予個人情感,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多是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沒有在教學手段與教學形式上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性不是很強,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語文情感,這限制了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此外,還有的教師不太善于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沒有對相關的語文知識進行直觀化、形象化的展示,從而制約了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3.忽略了學生語文情感的培養(yǎng)
擁有積極的學習情感是小學生學好語文課程的重要基礎,但是由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語文情感培養(yǎng)的忽視,導致學生對文字的領悟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相對弱化,感覺學生始終沒有打開語文學習的“心門”,情感體驗上的弱化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興趣激發(fā)策略
1.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實現良性互動,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動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樂趣,多在語文課堂上增加一些時代性、教育性、直觀性和娛樂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營造出趣味化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形成和轉化。例如,在教學《鋤禾》這首詩時,由于學生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農業(yè)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很難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這時教師不妨講一下作者在創(chuàng)作該詩時的社會背景,或者設計一個flash動畫,將太陽、農民、汗水、泥土等進行展現,然后再與一些人浪費糧食的行為進行對比,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激發(fā)和保持語文學習興趣。
2.拓寬語文教學的手段與渠道
為了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教師應打破呆板、單一化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不要一味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是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訴求,盡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與形式進行教學。比如,角色扮演教學、游戲教學等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可以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具體,對學生的感官神經和學習思維進行有效激發(f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實現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例如,在《負荊請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講解歷史故事,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廉頗、藺相如等角色,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更加直觀,更能激發(fā)出學生的語文情感和學習興趣。
3.重視學生語文情感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激趣策略的制定離不開情感教育手段的科學運用。一方面,教師自身要注意個人的儀容儀表、教學神態(tài)以及溝通方式,在語文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和心靈上的交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的語文情感素質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有效結合,促進學生良好情感素質的發(fā)展。例如,在《把我的心臟帶會祖國》的教學中,文章內容都是作者有感而發(fā)的,其中蘊含著作者的豐富情感和細膩心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文章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加上個人的體會,借鑒自身的閱歷,進行合理想象,將內涵和主旨進行充分表達,并借此塑造學生的愛國情感、人文素質和品行性格等,讓學生能夠帶著個人的積極情感進行學習,增強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真正做到熱愛語文、喜歡語文。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上激趣策略的合理運用,需要語文教師重視自身教育教學觀念上的轉變,在語文課堂上正確處理好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對自身的教育角色正確定位,留給學生更多自主體驗和思考提升的空間,對學生的語文情感和學習態(tài)度進行積極的培養(yǎng),進而保持好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熱情,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實現小學語文學習質量的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