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曉慧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旅游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為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對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適應市場的新變化,就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增添教學內容,使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活動更好地與市場接軌。
關鍵詞:職業教育 旅游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94-01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旅游業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國和最大旅游客源地國之一,一舉實現了由亞洲旅游大國向世界旅游強國的轉變。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讓更多的國人加入到旅游隊伍的行列,也吸引了更多的境外游客到中國觀光。根據國家旅游局網站統計,到20013年12月份為止,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2.62億人次,收入26276.1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數達到1.29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516.64億美元。
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市場也出現了管理滯后、人才缺乏、發展低端等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制約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影響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降低了我國旅游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旅游市場出現的這些新情況和新變化,給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就是如何改革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手段,適應旅游教學與市場需求的統一。
1 從旅游行業發展方向,看教學改革的意義
目前,國內旅游市場出現許多新變化:一是向現代化管理方向發展。改革開放之后,我國旅游市場引進了許多先進國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管理工作不斷向高端發展;二是向規模化發展。旅游市場不斷發展壯大,境內、境外游客增長迅猛,旅游市場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旺盛;三是向縱深發展。旅游市場產品開發前景廣闊,我國旅游市場產品開發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較,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延長了旅游市場發展的“鏈條”;四是服務向國際接軌,高級別的大酒店、大飯店如雨后春筍,遍布大中城市,旅游市場的發展更具活力。
從旅游市場發展的方向可以看出,旅游市場發展前景廣闊,形勢喜人。同時旅游市場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更高,知識結構要求更全面。這就要求高職旅游教學活動要不斷適應旅游市場的新變化,改革教學方法,把教學活動緊緊地同旅游市場需要相結合,同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人才培養的新路子。
2 高職旅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國高職旅游專業教學還存在許多與旅游市場需要不相適應的問題,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四個”滯后。
2.1 實訓基地建設滯后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建設起步較晚,教學設施普遍跟不上教學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更是相對滯后。旅游專業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相比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要求要求貼近市場、貼近實際、更貼近職業,服務特征明顯;二是學生親身體會、親身實踐性強,要求教學活動必須要同旅游市場發展緊密相結合。而實訓基地建設滯后問題,制約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是影響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教學手段和方法滯后
目前,從事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師主要來自原有的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習慣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于現代旅游市場的要求相差甚遠。最近幾年,隨著高職院校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一批大學畢業生加入到職業技術教育教師隊伍的行列,他們不但缺乏職業技術教育的經驗,更缺乏旅游專業教學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拉大了旅游專業教學水平與實際需要的距離。
2.3 教材建設滯后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不但發展節奏快,而且知識更新速度快。面對旅游市場復雜的外部環境,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材還不能適應這種新變化,教學內容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需要,存在理論內容多,可操作的內容少等弊端,缺乏實踐指導性。
2.4 教學理念滯后
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普遍存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缺失了創新精神。
3 高職旅游教學改革的措施
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和缺失,是影響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必須加以改革和完善。
3.1 重新調整和改革現有教學內容
首先,要調整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本載體,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服務趨向。教學內容主要通過課程設置得以體現因此,需要按市場化原則對原有課程體系加以重新調整。調整的目標是在明確旅游管理專業屬性的基礎上,按旅游市場的客觀要求確立完善的專業理論體系。
其次,要開好選修課。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行業呈現多彩紛呈的局面。高職院校應根據服務對象的特殊需求,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設置一些能反映地方特色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和研修,即可以充實學生的學習,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理論和專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3.2 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
高職旅游專業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基本管理能力。因此,教學的核心應轉移到學生素質的培養上來,改變現有教學方法過于強調理論闡述,忽視理論具體運用的弊端。要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采取聲情并茂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通過創新,自我研修,互幫互助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提高自我,實現學習目標。
3.3 強化旅游專業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
旅游市場的對人才的需求,決定了每一名旅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都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這是旅游業行業的特性決定的,也是高職旅游專業的特色所在。但是在現有教學內容設計中,這一特色并沒有得到合理體現。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就要改變目前這種教學模式,適當增加學生實踐課程,與旅游企業開展聯合辦學,解決實訓基地建設不足問題,還要借鑒國外旅游專業教學的經驗,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實踐,使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提高到一個嶄新水平。
參考文獻
[1] 肖靜.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1):18-19.
[2] 董鴻安.關于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3):62-63.
[3] 崔斌.高職旅游專業實踐教學初探[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5(3):64-65.
[4] 郭春慧.以市場為導向,探索高職旅游專業建設新思路[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33-35.
[5] 丁武軍.高職旅游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設計的研究[J].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2):97-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