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熒
(廣州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632)
中心圖書館對地區圖書館事業具有引領作用。中心圖書館的帶頭、示范、促進共享、合作等作用發揮得好,能有效地促進地區圖書館事業的整體提升和全面發展。在現有體制下,中心圖書館普遍沒有被賦予對基層館的行政管理權,要把本地區的圖書館統領起來有相當的難度。為突破現行圖書館管理制度的制約,推進區域圖書館快速發展,可采用技術先行策略,通過技術統領和加強規劃管理,實現區域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服務統一規范和服務績效共同提高。
中心圖書館的技術線路主要由基礎設施層、信息資源層、應用系統層、運維服務層四大技術線路構成。
基礎設施層包括機房、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安全設備、自助設備、計算機設備、數字化加工設備、其他支撐設備以及網絡等。用于區域核心應用的服務器、存儲設備、安全設備可統一利用中心館的設施設備。在云服務時代,中心圖書館的服務器、存儲設備也須重視利用城市電子政務中心等成熟的云計算平臺,以便獲得更低成本的基礎設施平臺和專業的技術支撐服務。在網絡建設方面,中心圖書館除了能利用城市暢通網絡工程等項目成果,通過高速的內部網絡實現與合作館的互聯互通外,還能利用虛擬專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搭建安全、經濟、快捷、靈活的圖書館專用網絡。合作圖書館可采用VPN設備與中心圖書館互聯,也可以采用VPNusbkey方式與中心圖書館建立互聯。中心圖書館的網絡鏈接必須具備雙鏈路容錯,以便減少單鏈路故障所帶來的服務停頓影響。
中心圖書館信息資源層的主要任務是對本館和覆蓋區域圖書館應用的圖書館業務系統、數字圖書館系統、共享工程系統等分散、異構的數據進行存儲和管理。中心圖書館應當牽頭建立區域公共圖書館統一的通用數字信息資源庫,對數字資源與傳統載體資源進行整合并提供一站式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一站式多途徑導航、統一的訪問入口、查詢、傳遞和鏈接全文功能。能為區級合作館特色資源建立鏈接,為全市公共圖書館用戶提供便捷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中心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平臺能支持用戶設定需要檢索館藏的圖書館,數字資源訪問支持按讀者認證、IP地址范圍識別、外網訪問總流量和個人訪問流量管理功能,保證數字資源按授權范圍合法使用。中心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平臺還應能提供精準的統計分析,如:文獻檢索、各資源使用率統計、各館讀者資源訪問統計、能提供自定義報表、多種分析圖表以及多種輸出格式報表等。各合作館可自主統計并提供基于合作館讀者的資源訪問情況,方便合作館了解自身的服務績效和提供決策參考。
應用系統層是圖書館開展自動化、網絡化服務的基礎。隨著服務內容和服務手段的日益豐富和多樣化,在有限的人力資源和經費投入情況下,圖書館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擴大服務覆蓋面,應用系統平臺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各自為政地建設網絡服務平臺缺乏有效的組織、規劃和管理,容易出現服務內容匱乏、信息更新維護困難、數據采集困難以及重復建設,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等弊端。在現行體制下,為避免上述弊端,加快區域圖書館信息技術普及應用、提升服務水平、降低維護成本,中心圖書館采用的應用系統平臺在技術實施線路上應具備如下特點。
1.3.1 適合集群協同服務,能帶動區域業務的規范化
區域圖書館發展不平衡,業務人員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中心圖書館要利用技術平臺,有效地促進合作館服務快速向自動化、網絡化轉型,其選用的應用平臺首先要能完全滿足圖書館的日常業務管理和讀者服務工作需要,平臺穩定可靠、容易升級維護;此外,平臺對加入協同服務合作館的網絡環境和設備配置要求不高、能實現數據共享、操作簡單、具備數據規范格式自動核查和數據分級審核功能;平臺還需支持靈活配置、能提供基于模板的界面頁面及站點構建,以便更好地適合簡單與復雜的場景應用和個性化應用;平臺能快速并低成本地支持多館聯合作業環境,能將城市圖書館群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管理,實現文獻資源采訪、編目、流通、文獻資源管理、合理分配等一整套流程,實現規范建設、促進共享、協同服務和效益提升。
1.3.2 能實現圖書館資源互聯,具備智能性
中心圖書館選用的業務系統應能實現書書相聯、書人相聯和人人相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館館相聯的圖書館,通過地區間的共享聯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激活了單個館的館藏文獻,延伸了單個館館員的服務效能。讀者有機會通過服務平臺獲取到本區域資源乃至國內外資源。在提供服務的館員上,讀者更是可以受惠到多館館員、其他行業專家等合作后所提供的咨詢、信息等優質服務。中心圖書館選用的業務系統應能實現多種來源數據的采集和分析,能為圖書館提供采購、服務決策分析數據,能智能獲取讀者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和主動服務,彰顯業務系統的智能性,實現管理和服務的精細化,實現圖書館發展中各項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和效能最優化,為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1.3.3 具備開放性,能快速地實施新的技術應用
平臺具備開放性是指平臺的系統可在多個主流操作系統下運行;能提供標準化接口與第三方集成;能方便實現數據的共享以及與其他行業、其他系統的互聯互通;能依照圖書館業務發展或業務改造需要快速地構架實施新的技術應用。隨著城市信息政府、智慧城市等城市項目的推進,“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將是當今時代信息化建設的指導綱領。在互聯互通應用的實施中,圖書館通過利用業務系統的OPAC嵌入式智能擴展功能,整合網絡免費資源,實現在OPAC中動態顯示圖書封面、作者簡介、摘要、目錄、標簽、網絡書評等信息,提供了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空間,大大改善了書目信息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書目信息的利用率;圖書館與社交網絡合作方面,也有圖書館與豆瓣網合作的成功案例,通過利用豆瓣網,推廣宣傳圖書館的資源,進而提高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和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在與物流行業的合作方面,目前也有廣州圖書館等通過與第三方業務系統的對接,實現與郵局合作的代讀者還書服務,得到媒體廣泛報道。系統的開放性為圖書館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此,中心圖書館應更加注重應用系統平臺的開放性要求,并加強與不同行業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增強行業競爭力和推動區域規模效益快速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中心圖書館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信息化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應用程序多、基礎設施數量多。發達城市圖書館提供讀者利用的數字資源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從幾十個到數百個。隨著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在行業內的認同以及陸續發布的圖書館地方法規,和中心圖書館相連的服務網點數量也是巨大的。如杭州市公共圖書館,截至2012年底,服務網絡已覆蓋區、縣(市)館11家,專業分館6家,鄉鎮(街道)圖書館(室)174所,村(社區)級圖書室2000多所。傳統的運維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業務相應要求,中心圖書館的技術支撐能力面臨嚴峻考驗。為有效地保障中心圖書館業務系統的高可靠運行,提高服務能力和讀者滿意度,中心圖書館需重視IT運維管理系統的引入與運用,實現日常技術支持與管理的標準化、流程化、規范化,促進信息化高效運轉。
中心圖書館選用的運維系統在運維體系方面,應能充分利用ITIL理論,建設配置管理數據庫,結合IT服務管理的人員、技術手段、流程三大要素,實現事件處理、問題跟蹤、服務改進、IT變更及發布的整個過程,實現較完整的IT運維體系的建設;在設備、網絡、應用軟件保障方面,應能實現可監控、故障可預警、可及時發現和促進及時處理;在用戶與運維團隊對接方面,應能提供服務臺功能,實現服務管理覆蓋到第三方運維機構和各級合作圖書館,實現運維團隊資源的統一調度,為用戶提供高效、高滿意度的運維服務;在運維團隊的技術技能提升保障方面,運維系統能提供常規運維技能知識庫并支持更新和分享,促進區域技術人員技術支持水平的提升;在運維團隊的工作績效考核方面,能實現規范化運維過程的管理,能記錄服務提供過程中的詳細信息,能提供個人和團隊的運維工作量和執行效率分析報告,促進技術人員工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現有體制下,中心圖書館要把本地區的圖書館統領起來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要解決體制問題,根本的出路是立法保障。為此,需要政府主導,通過制度建設,對公共圖書館建設主體進行法定化,明確區域公共圖書館以總分館制為主導的建設模式以及集約化信息化平臺建設要求。確保建設主體相應的財政投入保障,明確不同級別政府的分工以及他們所建設圖書館之間的關系,為建設經濟高效、可持續、全覆蓋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奠定制度基礎。
中心圖書館要在區域推行統一的技術標準、工作標準,需建立權威、高效的信息化領導小組,并加強日常的組織領導。信息化領導小組主要由市級、區級主管文化的局領導、圖書館信息化分館館長以及圖書情報類專家、計算機技術類專家構成。信息化領導小組負責區域信息化頂層設計,負責統籌全市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規劃,明確要求,制定目標,構建信息化長期發展的技術路線、技術框架以及相應的技術規范。通過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定期溝通,避免區域圖書館出現重復建設、應用邊界不清晰、技術平臺不統一等問題,同時處理好局部與全局、重點應用與整體推進、單向應用與發揮整體職能作用的關系,實現信息化建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中心圖書館可以帶動區域圖書館事業整體前行,圖書館的協同服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規模效益。但要促進圖書館積極地參與協同服務,目前的圖書館評估標準需做相應的修訂。公共圖書館以往的評估思路是以單館為對象的。而總分館機制是區域圖書館建設的科學發展方向。順應這種發展方向,公共圖書館的評估思路需要從“評估單個圖書館”轉向“評估總分館體系”。評估的要求和評估的指標體系須能考核在總分館服務網絡中,圖書館參與區域共建共享的資源種類、資源容量、技術平臺共享數量、通過本館網上服務系統引導讀者利用合作館的資源情況、圖書館為其他開戶館讀者提供借還書數量等。通過相應指標的制定,促進圖書館通力合作,共同發展,不斷完善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1]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Aleph[EB/OL].[2015-01-24].http://www.exlibris.com.cn/new/products/aleph/index.asp.
[2] 王世偉.再論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12(11):2.
[3] 杭圖介紹[EB/OL].[2015-01-24].http://www.hzlib.net/about.aspx?itid=116&feyeinfo=1.
[4]李國新.“總分館”建設的最大障礙是體制障礙——《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讀后[J].圖書館建設,2008(9).
[5] 關于加強“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EB/OL].[2012-07-16].http://www.sasac.gov.cn/n1180/n1566/n259850/n259910/14677774.htm l.
[6] 邱冠華,于良芝,許曉霞.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