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先國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和越來越新,這就要求所有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以新課改作為指導思想,積極地營造跟學生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上體現自身的學習主體性,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力,熟悉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闡述。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
在日益進步的計算機技術影響下,多媒體技術變成了現代化教學的一種關鍵性方式,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能夠形象、直觀、生動地呈現教學知識,且充滿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還能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系列視聽教材進行編寫。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的發展現狀與教學知識,借助多媒體技術,轉化教材中枯燥的語言文字為動態性、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錄像信息資料,以使乏味、單調的教學知識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形象、直觀、充實、生動,應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使教學模式得以優化,這樣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使小學數學教學變得現代化。
二、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建系統性、全面性、綜合性的教學過程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而讓學生靈活地應用學會的數學知識,為此,教師需要積極地激勵和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實現學生思維、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個體性、學習能力、年齡特點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創建跟學生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完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過程中,積極地組織教學實踐活動,進而可以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在兼顧學生個體性以及差異性的前提條件下,要啟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有關相遇問題的時候,首先引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詢問學生行走在馬路上的時候有沒有碰到自己熟悉的人?你是從哪個方向來以及你熟悉的人又是來自哪個方向?借此啟發學生對相遇的概念進行理解,緊接著,教師為學生出下面的練習題目:王師傅的家離新華書店的距離是1200米,他要步行去新華書店買一本書,已知他步行每小時能夠行走4000米,那么王師傅到新華書店買書需要花費的時間是多少?然后深化問題,王師傅由新華書店買到書之后由人民廣場往希望小學方向步行,此時他步行的速度也是每小時4000米,他要把書送給前來匯合的孫師傅,孫師傅在相同的時間由希望小學出發,他的速度是每小時5000米,已知人民廣場和希望小學之間的距離是2000米,那么請問王師傅和孫師傅在途中相遇需要多長時間?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能夠啟發學生以小組或者是自主探究的形式來分析問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能夠讓學生在教學課堂外進行演示,教師在學生之間進行探究的時候需要進行一定的引導,進而讓學生逐步地解答這個問題。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的所有知識進行練習,且啟發學生在練習的時候實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而實時改進和完善學習到的知識,最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務必著眼于新課改,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滲透新課改的思想,以使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先進、靈活,從而在學生學會基本思想方法的前提條件下,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朱松.解析新課改下如何實施小學數學教學[J].快樂閱讀, 2013(13).
[2]閆東霞.淺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育[J].學周刊,2011(1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