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蘭
中職英語課堂中的人文教育
孫蘭
【摘要】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探索之后,已經進入了以提升內涵、提高質量為本質要求的新時期。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作為培養中等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在教學中也要注意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英語教學亦是如此。針對目前中職學生的現狀,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思想教育,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地將知識的傳授和人文素養的提升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奉獻精神、友愛精神、創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學生學會做一個正直、勇敢、有擔當、有追求的合格的中職生,是英語教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人文教育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以提升內涵、提高質量為重點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及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創新行動計劃都指出,要全面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沈琳2009)。素質教育是時下的一個熱門詞,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符號交際系統,人們可以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傳承。英語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它承載著西方文化千百年來積淀下來的優秀思想、文化和觀念。英語教育就是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將西方先進的人文思想和觀念也滲透進來。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英語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它的功能不僅僅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掌握一定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相適應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要豐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開發他們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在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利用語言文字和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去體驗、感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經歷和情感,提升自我修養和道德情操。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對于異國文明、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的介紹,教師要抓住這些有利資源,積極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一種跨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學習異國文明和人情,學會接納世界上不同的人和文化,增強和平共存意識。同時,在對中外文化進行比較時,要突出對于本國文明的尊重、贊賞和敬佩,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愛國情,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要教會學生熱愛文明、熱愛和平、熱愛自己的祖國。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在以往的學習經歷中經受了太多的挫折和失敗,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是持一種灰暗的思想,很多學生對于未來不報希望,得過且過地混日子,人生觀極度消極,看不到希望、找不到追求,以至于成天抱著手機玩游戲。在中職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勵志的故事,比如江蘇教育出版社與鳳凰職教聯合出版的英語第四冊教材第一單元的課文Could IChange My Life?中的女主公Liz在逆境中不低頭,頑強堅韌,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考上了哈佛大學。教師應當借助這樣的機會,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鼓勵學生不要氣餒,讓學生看清現實,重新審視自己,從故事中吸取正能量,對自己的未來重新開始設定,并學會制定目標,樂觀向上,勇往直前。
現在的中職學生,大多都是在家里被寵壞了的王子、公主,他們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毛病”,自私自利、冷漠、互不關心、沒有責任感、缺乏奉獻精神、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節約等。比如有的學生請病假了,而恰巧又輪到他值日,在這樣的情況下,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是尋常事,不需要教師特意指派由誰去代替,衛生委員就能辦好。但是對于現在的中職學生來說是不現實的,他們基本不會這么主動去幫別人承擔任務,有的學生甚至都不記得自己該哪天值日。他們沒有責任心,缺乏愛心,生怕自己多做點事會吃虧。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就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利用好一切可用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化、改造。在中職英語教材中有不少關于人性、價值觀等方面的話題,教師應該在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點撥、提升,讓他們懂得勤儉節約和友愛、互助的重要性,學會去奉獻而不是無休止的索取,讓學生的靈魂和思想在一次次的交融碰撞中不斷地得到提升,從而學會做一個有正義感、有愛心、有責任心的人。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劉瑩2012)。但是,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常常發現某些學生在上課時精神難以集中,有的甚至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于網絡以及一些新生的事物感興趣是他們的天性。如果利用好可能會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而如果利用不好,也可能帶來一些災難性的后果。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從正面對學生進行引導、挖掘。
在中職英語教材里有許多關于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的文章,比如電影的制作、記憶的浴缸現象、如何保持健康苗條的身材等,學生都對此類文章頗感興趣,雖然在閱讀上存在困難,但是對于知識的渴求卻是熱切的。教師應當在梳理教材語言知識的同時,在學生的心靈里播下一棵熱愛科學的種子,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啟發他們在課后去積極探索;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記得曾有人說過,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同樣,一個沒有追求的人生也是可怕的人生。現在的中職學生缺少的正是對自己人生目標的明確的制訂和規劃。他們整天只知道玩樂,不思進取,俗話說,玩物喪志。教師應當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和指導,幫助學生尋找目標,制訂計劃。在中職英語教材里面有很多關于如何管理時間,如何制訂和執行計劃,如何調整自我的文章和讀寫活動,教師應當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為自己制訂一份切實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并學會分階段執行,定期監督調整。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提升,知道要追求什么,該怎么去做,在執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而且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但是,人文素養的養成是一種日積月累、不斷積淀的過程。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要具有這種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責任感和意識,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捕捉機會、利用機會,將思想的教育、情感的感化、素質的提升巧妙地融合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其次要學會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學方法,將人文教育滲透于教學和管理之中,努力營造人文教育的氛圍,這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注:本文系2015年鹽城市職教課題“中職建筑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缺失歸因及其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引用文獻
劉瑩.2012.中職學校英語課堂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1):75.
沈琳.2009.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1):36.
作者信息:224005,江蘇鹽城,江蘇省阜寧高等師范學校
7999275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