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劍
淺談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評價機制
梁劍
【摘要】在教學中實施對口語的形成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當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只注重英語書面表達,而忽視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本文通過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入口語評價以改變這種現狀,從而實現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農村初中;口語教學;口語評價
當前,英語教學正發(fā)生著深刻變化,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口語評價是學生英語學習整個評價體系(包括技能、知識、情感、策略、文化)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口語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種形式。
(一)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深入課堂
從現實的角度看,終結性考試不再是初中升高中的唯一依據,形成性評價也占著很大的比重。我們可以結合新課程標準,加強評價機制在口語教學中的督促作用。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評價方式的變革能有效地促使教學方式的變革。評價方式猶如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深刻地影響著教和學。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努力探索、建構一套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口語學習評價體系是可行的(Andrew D. Cohen 2012)。
(二)口語評價的執(zhí)行人——評價者有測評口語的能力
近年來,中國的教師職業(yè)已經由滿足數量為主轉向以提高質量為主。教師的學歷基本達標,受過專門的語音訓練,有標準的英語語音能力,完全有資格在自己的教學中去進行各種形式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
(三)口語評價組織形式的可能性
形成性評價貫穿于課堂的始終,每個英語教師能通過網絡及時地了解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并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形成性評價是由評價者在自己的教學中自由實施的,有很大的靈活性,并且這種評價已經存在于我們的教學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是可行的(Martin Wedell、劉潤清2011)。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Mathews,J. C. 2000)。因此,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應當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有效結果所進行的整體價值判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對學生的口語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李金紅2012)。
(一)形成性評價在課堂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用各種激勵性的評價,比如“小組檔案袋”“英語狂歡課”等來督促學生重視口語。教師的職責是確定任務、收集資料、與學生共同討論、在討論中滲透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共同評價。
1.“小組檔案袋”
“小組檔案袋”可以通過評選“名生薈萃”與“王牌小組”來記錄每組的語言活動與發(fā)言機會。語言活動是口語練習的載體。研究語言活動與發(fā)言機會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創(chuàng)造更多的練習機會。堅持課前Daily Report或Free Talk制度,讓全班學生輪流值日,給每個學生都提供均等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每個學生鍛煉口語都是先從背誦開始的,然后逐漸積累句子,有了一定的單詞量和語法結構知識,或是所背句子熟練后,才能從背變成說。一節(jié)高效率的口語課應該是兩種語言活動的有機結合,互相作用、互為動力,能調動大多數人的積極性。
2.英語狂歡課——每一個或幾個模塊舉行一次英語狂歡課
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新穎、有趣而又緊扣相應教學內容的一系列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盡可能多接觸英語,通過視聽、讀寫等方式,多給學生語言輸出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在英語狂歡課里,評委小組當堂評出“短語明星”“表演明星”“閃電明星”“誦記冠軍”“演講冠軍”“才藝冠軍”,這些“明星”的設置,主觀上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短語的理解應用能力,但客觀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水平(因為學生首先要聽懂英語才能轉化成正確的肢體語言),而且促進了學生在“體、美”方面的發(fā)展。這些有利于學生把目光從課堂轉向更廣闊的課外活動,以提高綜合素質。
(二)形成性評價在課外口語中的應用
口語教學只是一堂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不是一堂課的全部。課內準備常會減少訓練機會、降低效率,可讓學生在課外適量準備課堂上的內容,如,布置口語作業(yè)、要求學生預習等。當然,這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教學藝術,能設計出新穎、有吸引力的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的熱情,從而有效地“遙控”學生的課外時間。
(三)對口語教學實施終結性評價
目前,我們在期中或期末甚至在中考中都加入口語測試來進行甄別與選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也不能矯枉過正,一味使用形成性評價工具,而忽視了終結性評價工具的診斷性作用。即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評價,它是用來對學生的口語習得結果做出結論和判斷,或者用于證明和選拔。我們常用課堂小測檢查學生一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用單元測驗檢查學生對某個或某幾個單元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為課程的基本目標不可能在課程實施的每一個局部階段全部體現,需要以終結性評價來考查各單元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綜合。期中考和期末考的成績則用于評定學生這個學期的學習情況。終結性評價手段由于具有可據性(效度)和可靠性(信度)的特點,因此,它在“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學生作證明”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劉潤清2004)。
(一)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評價測試,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劉潤清、韓寶成2013);通過評價測試,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顯然,評價測試的首要目的是學生的發(fā)展,是讓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能用英語做什么事情,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二)促進了中國英語教師素質的提高
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將是未來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再者,學生口語評價的執(zhí)行人——英語教師,首先要說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因為它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所以,加入口語評價這根指揮棒,必然會驅使英語教師們狠抓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在某個程度上會大大促進英語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提高(禹明2001)。
(三)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加入口語評價,調動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一部分原本內向型的學生轉變?yōu)橥庀蛐停瓉碛幸恍┬睦碚系K的自我封閉型的學生現在愿意向同學、教師敞開心扉,學生的個性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口語評價雖然有很多積極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顧慮:一是口語評價中評價者的費用是一個問題,這需要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二是評價的準確度因為評價者的主觀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現誤差,
如何盡可能減小誤差也是一個我們亟待面對的問題(趙昌2006)。雖然口語評價還存在這樣一些顧慮,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引用文獻
李金紅.2007.二語習得理論對英語口語教學的指導作用[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劉潤清.2004.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劉潤清,韓寶成.2013.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禹明.2001.深圳南山區(qū)中小學英語口試調查報告[J].中小學外語教學,(6).
趙昌.2006.新英語課程標準下高中英語口語測試的內容與題型探討[J].教育研究與實驗,(5).
Andrew D .Cohen. 2012. Stateg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Martin Wedell(馬丁·韋德爾),劉潤清.2011.外語教學與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Mathews,J. C. 2000. Examinations:commentary[M]. London:George Allern & Unvin Ltd.
作者信息:274706,山東菏澤,山東省鄆城縣雙橋中學
583856089@qq.com
課題與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