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龍川縣赤光中學袁遠輝
名著導讀:一篇觸發牽線引導閱讀全書
——以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導讀《水滸傳》全書為例
☉廣東省龍川縣赤光中學袁遠輝
初中學生對于經典名著的認知往往來自節選于名著的一篇課文,但是學完了單篇課文卻鮮有學生去尋找對應的名著并讀完全書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關于閱讀教學提到:“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溫儒敏指出:“語文課怎樣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1]那么,能否利用課本中節選于名著的一篇課文,激發學生對課文所對應名著的閱讀興趣,并最終引導學生讀完全書呢?下面以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版)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導讀《水滸傳》全書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在這個方面的教學探索(注:使用課題研究經費給全班每個同學購買了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水滸傳》)。
“期待視野理論認為:閱讀前讀者的大腦并非呈白板狀態,而是有一個預成圖式,即閱讀文學作品前先行具備的一種知識框架和理論結構。這種期待視野既包括閱讀作品之前的閱讀期待,也包括初讀作品以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的閱讀期待。應該說,學生對于經典小說的閱讀期待遠比一般文本來得更為廣闊和深刻。”[2]這就要求對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蓄聚閱讀《水滸傳》全書的期待,即基于能讓學生課后能主動積極地去閱讀《水滸傳》全書來開展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課堂教學,具體可從以下三大方面來實施。
(一)環境
課文在第三段已通過金氏父女的哭訴來反映當時弱肉強食的黑暗的社會環境。所以,教師就沒有必要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水滸傳》的整個社會背景,而可以先讓學生體悟第三段反映出來的社會環境,然后引導學生分析這種社會環境與魯提轄后面的行為及拳打鎮關西的情節的關聯。
接下來,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水滸傳》中一些反映社會環境的回目,但不要直接呈現關于這些社會環境的內容,以此來更好地激起學生閱讀《水滸傳》的期待。例如《水滸傳》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和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中有上至朝廷下至牢獄的社會環境的反映;在《水滸傳》第三十七回“沒遮攔追及時雨船火兒夜鬧潯陽江”又反映了從山野到城鎮到水泊都是惡霸當道的恐怖社會現實。
(二)情節
1.要通過課文的教學訓練學生對情節的梳理、分析、鑒賞能力,這是以后順利閱讀《水滸傳》全書的根本。首先,按起因(在酒樓上聽血淚控訴)、發展(在客店里救父女出逃)、高潮(在肉鋪前拳打鎮關西)、結局(在下塌處速走城南門)四個階段訓練學生梳理故事情節的能力。其次,訓練學生快速分析重要情節的能力,如課文高潮部分的“三激”和“三拳”。再次,訓練學生鑒賞細節的能力,如鑒賞課文中動詞使用的精確性和“三拳”當中比喻修辭手法及其效果。
2.通過課文的情節特點來透露《水滸傳》中一些精彩的故事情節,以此激發學生閱讀《水滸傳》全書的期待。課文的情節展開是從開端的“來”(“三人來到潘家酒樓上”)到結局的“走”(“一道煙走了”)的過程。首先,可以以“來之前”為話頭簡略提及九紋龍史進和反面人物高俅的故事情節,以“去之后”簡略介紹魯提轄后面的一些故事的情節梗概。其次,結合《水滸傳》人物故事相對獨立的特點,告訴學生那些與魯提轄有著同樣精彩故事的人物的回目并對情節作簡略的介紹,并在介紹中設置一些懸念,賣一賣關子。如豹子頭林沖的故事主要在第七回至第十二回,簡略介紹情節時設置懸念處可安排在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青面獸的故事主要在第十二回至第十七回,簡略介紹情節時賣關子處可安排在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
(三)人物
1.主要還是通過課文來訓練學生分析、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而其著重點在于如何從人物行為的細節處和矛盾處去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這在課文中比較多,在《水滸傳》中其他地方也常見。教師開始可以用一兩個例子作示范引導,其余的讓學生去發現、體會。例如課文里魯提轄“便去身邊摸出五兩銀子”和“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同樣是“摸”,但前者反映了魯提轄慷慨大方的性格,后者反映了李忠吝嗇小氣的性格;還如“且說魯達尋思,恐怕店小二趕去攔截他,且向店里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這句,反映了魯提轄性格中的細心、耐心,與前面言行中表現的粗野、火爆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出了豐富多樣的人物性格。
2.課文中人物有魯提轄、史進、李忠、金氏父女、鎮關西等,可以根據這些人物從兩個角度去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1)魯提轄、史進、李忠三人都屬于梁山的一百單八將之列,他們的故事在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還只是開端(史進在前面已有一些介紹),可以以完善人物檔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例如魯提轄的檔案樣式(文末附件)。
(2)根據人物的不同類型,可以以《水滸傳》人物的專題閱讀探究的形式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例如從金翠蓮這個人物入手,設置“《水滸傳》中的女人”專題閱讀探究;從鎮關西這個人物入手,設置“《水滸傳》中的惡霸”專題閱讀探究。
(一)貫穿之線
《水滸傳》中人物眾多,故事繁雜,一個個來引導學生閱讀,不僅時間不允許,而且可能導致導讀過程煩冗拖沓而難以為繼。“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拓展出最大的信息空間,教師如能使課堂富有彈性和可塑性,具有較強的生成性和發展性,那么它的容量和價值就不可限量。”[3]所以,必須找到能把《水滸傳》中的那些人物和故事貫穿起來進行導讀的線索,然后循著線索去拓展、生成和發展。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主要人物無疑是魯提轄,他是《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中作者著力刻畫的人物之一。關于他的故事和與他有關聯的其他好漢的故事在《水滸傳》中占了很多的篇幅,這樣,就可以以他為線索來貫穿《水滸傳》全書的閱讀。
1.拳打鎮關西后的魯提轄
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結尾提到魯提轄打死鎮關西之后一“走”了之,他要到哪里去?在他身上將會發生哪些故事?他的命運結局會是怎樣的?這些問題的提出肯定會牽動學生閱讀探尋的興趣。還可以通過PPT展示那些故事的精彩畫面(網絡上搜索)并配以老師的點評,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展示魯提轄大鬧五臺山中動作性很強的畫面,老師作出點評:“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又例如,在大鬧桃花村這個故事中,展示魯提轄在新娘的房間里赤身裸體痛打小霸王周通的沖擊力極強的畫面,老師點評:“和尚變新娘,大笑三聲!”
2.魯提轄的“小伙伴”
與魯提轄關系密切的“小伙伴”——九紋龍史進、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行者武松——主要出現在《水滸傳》的前半部分,人物個性鮮明,故事個個精彩。導讀過程大體如下:
(1)引導學生閱讀這些人與魯提轄交往的內容,感受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完善在前面布置的關于魯提轄的檔案。例如,《水滸傳》(花山文藝出版社,以下同)第72頁:魯智深道:“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他這句話在課本中是如何體現的?又例如,課本第105頁至106頁:魯達聽了道:“呸!……兩個三回五次勸得他住。”《水滸傳》第60頁:“林沖趕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過來……先自手軟了。”從中可看出魯達和林沖有著什么樣的不同性格?
(2)指導學生閱讀與課本類似的經典場面,體會《水滸傳》的寫作藝術之美。例如,第216頁至217頁武松怒殺潘金蓮、西門慶和第234頁至235頁醉打蔣門神的場面描寫與課本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場面描寫都生動形象、躍然紙上,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如何。
3.與魯提轄有關聯的人
在《水滸傳》的后半部分直接涉及魯提轄的內容不多,有兩個人物是《水滸傳》后半部分著力塑造,而且還可以和魯提轄聯系起來的:與魯提轄相似之人黑旋風李逵和與魯提轄不同之人浪子燕青。這里主要的導讀方式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首先,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尋找黑旋風李逵與魯提轄在外貌、言語、品行上相似的地方,這主要在《水滸傳》的第三十八回、四十三回、七十三回。其次,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尋找浪子燕青與魯提轄在外貌、言語、性格上的不同之處,這主要在《水滸傳》的第六十一回、六十二回、七十四回、八十一回、九十一回、九十九回。
(二)評判之線
“一堂成功的閱讀課,拓展延伸環節應該是‘文’‘道’并存的,并且通過‘文’的學習逐漸滲透對‘道’的理解。”[4]顯然,學生無論是學習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還是閱讀《水滸傳》,絕不能止于對人物、情節和藝術手法的了解和欣賞,必須有意識地、巧妙地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思想認識水平。《水滸傳》對于中學生來說其閱讀價值毋庸置疑,但是其思想的局限性和書中人物行為的乖謬之處,在導讀過程中必須旗幟鮮明地澄清并作正面積極的引導。而其中最可能讓學生思想上出現混亂的是正義名義下的暴力行為,這幾乎貫穿全書。由此,可以以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體現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思想為評判之線來引導學生在《水滸傳》全書閱讀過程中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判。
1.成色十足的真好漢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應該是指導學生評判《水滸傳》中真好漢的基本標準,體現在其懲惡救善、濟人之困的具體行為上。例如魯提轄拳,他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都體現了其好漢的十足成色。而其大鬧五臺山的行為則可引導學生從人物個性上去分析,且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贊賞也好,不認可也罷,教師最后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個人物,讓學生明確魯提轄是個真好漢。又例如燕青,其對盧俊義的忠心、斗擎天柱的智勇、面對皇帝的膽略、在李師師挑逗下的操守等。他是《水滸傳》中一個從里到外都魅力十足的真好漢,各個方面幾乎都無可挑剔,對學生應該很有吸引力,教師甚至可以將其作為學生的偶像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讓其取代學生那些歌星、影星的偶像地位。
2.成色欠缺的好漢
《水滸傳》更多的是成色欠缺的好漢,他們有“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正義行為,但也有不該出手而出手的濫殺無辜甚至兇殘至極的行為。對于這樣的好漢,應引導學生立場鮮明地評判,該贊揚就贊揚,該批判的就批判,而不能模棱兩可。例如武松,其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可看作是特殊條件下的正義之舉,可以持肯定態度。但是其在“血濺鴛鴦樓”中在“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的思想支配下的“胡亂出手”而濫殺無辜和“醉打孔亮”中的蠻橫霸道,必須進行堅決反對、批判。又例如李逵,他有魯提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那樣嫉惡如仇的鮮明性格,但在《水滸傳》中關于其嗜殺成性、殘忍至極的“出手泛濫”的行為,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嚴厲的批判。老師可以首先指出具體的頁碼——330頁、360頁、416頁、417頁、426頁、442頁、443頁、748頁——然后讓學生去找有關的句子,最后對其進行批判也就水到渠成了。
3.不是好漢
在《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中,有一部分人不僅從來沒有做過“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正義之事,反而專干殺人越貨的勾當,而作者卻稱他們為好漢。在導讀過程中要讓學生擦亮眼睛,把他們一一挑出來進行批判。例如張青、孫二娘夫婦,揭陽嶺李立,潯陽江張橫等人都是沒有是非觀念、為了錢財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這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具體閱讀書中關于他們的惡行。
“真正有教育價值的‘影響’是一種輻射四方、自然流動的東西。就文化和傳統而言,每一個人都是遲到者。因此,教師要具備調和傳統和文化對年輕人影響的能力。”[5]《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以非凡的魅力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幾個世紀的中國人,也是初中課本重點推薦的必讀書。但面對如此皇皇巨著,要求學生自覺把它閱讀下去絕非易事,況且俗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如何引導心智還未成熟的初中學生在閱讀《水滸傳》過程中分清是非并形成與時代相符合的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是語文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利用只有三千多字的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來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全書,能否起到一兩撥千斤之功效?愿與語文教師們共同探討。
注釋:
[1]溫儒敏.語文課要“聚焦語用”——在濟南明湖中學的講話[J].語文教學通訊,2014,(3A).
[2]陳忠文.從學生的閱讀期待選擇小說教學內容——以《我的叔叔于勒》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4,(3B).
[3]袁菊.構筑具有“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4,(7上).
[4]王家倫,陸玲.閱讀教學拓展延伸的多維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4,(9上).
[5]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的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附: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研究項目“基于培養中學生閱讀習慣愛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立項批準號:2012YQJK177)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