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軍
分組競賽,打造高效英語復習課堂
劉曉軍
【摘要】復習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型。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激勵為主—合作探究、分組競賽;順勢利導—總結歸納、拓展提高”的復習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增強師生、生生討論問題的機會,釋放學生思維表述的空間,讓學生高效率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分組競賽;差異教學;英語復習
復習課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型,但對學生而言,它既不如新授課那樣容易創設情景而富有“新鮮感”,也不像活動課、對話課那樣“生動有趣”,學生更體會不到練習課的“成就感”。教師如何在英語復習課堂上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尋求每個學生的長足發展”的教學理念,是每個基礎英語教學工作者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英語復習課有其固有的特點,那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探究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鞏固知識要點,發展語言技能,進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英語復習課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積極探索打造高效英語復習課堂的途徑,將競爭機制引入復習課堂——分組競賽,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獲取知識,使平庸沉悶的復習課堂變得緊張活潑,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明確復習目標,豐富知識儲備是復習課的首要環節,也是使競賽達到預期目的的前提。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閆艷2010)。英語復習課的分組競賽不同于一般的智力競賽,它是教師檢查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運用水平的一種課堂形式;是根據階段具體教學目標,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并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因此,在競賽前,教師要根據復習內容,設計一些探究性任務,引導學生對該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使學生在有充分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到課堂競賽中去。
知識能力兼顧,分層設計題目是完成學習目標的保障。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教師在設計題目時,要遵循知識和能力并重的原則,即:以基礎知識運用題目為主,如單詞默寫、短語英漢互譯、課文復述等來幫助困難學生鞏固課本基礎知識;又要適當增加一些閱讀表達、對話、短劇表演等能力考查的綜合性題目,以促進優等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這樣,題目設計既覆蓋階段知識要點,形式又豐富多樣;不但學生參與的范圍廣、興趣濃,而且聽、說、讀、寫、譯各項英語技能都能得到訓練和提高。
為使競賽達到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智力的目的,教師需對競賽課堂進行精心組織,這也是上好英語復習課的關鍵環節。
(一)小組劃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由于競賽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所以,小組劃分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把學習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與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較弱的學生,在考慮性別比例的同時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王、王彥2006)。因為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組內異質體現了對差異的尊重,為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和保證;而組間同質也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打下了基礎。
(二)規則制定——照顧學生個體差異
為了使學生能共同參與課堂,教師應要求每個小組成員積極承擔責任,同時鼓勵成員之間互相幫助與支持,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完成小組學習目標。教師要制定小組內成員不能重復答題的規則,讓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題目答題,這樣能有效避免課堂競賽變成部分優等生的“表演賽”,也可使困難學生擺脫在課堂上對優等生的依賴,防止英語學習中兩極分化的加劇;同時,對于班內“比學趕幫超”風氣的形成也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達到復習鞏固知識、全面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競賽形式——發展學生個體差異
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知識水平不同,理解能力有差別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不同,因而在競賽過程中,為了使全體學生在原有不同的學習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們可采用必答和搶答相結合的形式。必答題旨在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題目內容多源于教材;搶答題則注重開發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優等生的求知欲,培養本學科的“領頭雁”。
(四)小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是一盞燈,能點亮學生學習前進的方向(王坦2002)。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教師運用多維評價方式,促使形成“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機制。有效的評價機制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
(五)教師——不可取代的多重角色
教學實踐證明: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上要扮演多重角色。首先,教師應當親自擔當主持,對做題思路進行適時點撥,使學生把“忘的記起來,漏的補上,差的趕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黃彩鮮2013);其次,教師要做公正的裁判,及時糾正答題中的錯誤和片面性,使學生把“錯的糾正過來,引導學生走出誤區”;最后,教師不應失其本職,對題目考查要點應進一步總結、縱橫雙向歸納,使學生把“零散知識串起來”,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總之,分組競賽使所復習的某一階段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師生雙方共同參與到提出、發現、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中,有助于開發學生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更有效地提高復習效率。
引用文獻
黃彩鮮.2013.如何提高中職高三年級的復習效率[J].新課程,(1).
王坦.2002.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
閆艷.2010.課堂教學目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作者信息:274700,山東菏澤,山東省鄆城縣黃安鎮初級中學,xiaojunliu08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