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若梅
初中生英語閱讀的認知診斷
高若梅
【摘要】本文采用規則空間模型對太倉市某中學的初二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認知診斷,研究分析了英語閱讀的策略,確定了各考生的能力值和英語閱讀的認知模式。在五項英語閱讀技能中學生對于“直接從句子提取信息”掌握最好,而“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則掌握得較差。男女生在認知模式上沒有顯著差異,但男生的能力值比女生顯著偏低。研究結果為教師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認知診斷;英語閱讀;規則空間模型
英語閱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技能的一個基本方法。然而王耀軍(2010)的調查報告顯示初中英語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41.5%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閱讀英語,英語閱讀的主動性差,大部分同學只限于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作業,沒有進行課外英語閱讀;26.1%的學生對閱讀策略一無所知,閱讀的效率比較低。
針對傳統的診斷方法只能給出一個籠統的分數或者能力值,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問題,本文以新一代測驗理論——認知診斷理論為基礎,使用規則空間模型,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深入分析學生的英語閱讀認知模式及其性別差異,了解每一個學生關于英語閱讀的認知結構和特點。
經典測驗理論、概化理論和項目反應理論都屬于標準測驗理論。標準測驗理論強調對被試宏觀層次的能力水平測量及評估,而對測驗分數這一結果背后所隱藏的心理內部加工過程、加工技能、認知結構/知識結構等無法提供進一步的信息。
作為新一代測驗理論的認知診斷理論則強調個體宏觀能力和微觀內部加工過程、能力水平和認知水平的評估并重,強調用心理學理論來指導測驗編制,從而使測驗所測量的特質及對測量結果的解釋具有心理學理論支持。認知診斷不僅是對能力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對認知能力結構和形狀進行診斷。
由于理論基礎不同,認知診斷模型也不盡相同。規則空間模型(Rule Space Model,RSM)是Tatsuoka等在項目反應理論基礎上創立的一種認知診斷模型,關注于對被試作答過程的考查與分析,研究個體潛在知識結構與作答過程之間的關系,通過被試對試題做答的情況,推斷被試的知識結構與認知過程等。
Tatsuoka等人應用RSM分析了TIMSS-R(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 and science study-revised),考查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香港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的八年級兒童數學發展狀況,診斷出各國和地區八年級兒童數學發展中的優勢和劣勢,為跨國研究提供參考。
國內范士青(2008)應用RSM模型對小學三年級減法計算錯誤進行認知診斷。李峰等(2009)基于RSM模型研究小學四、五年級數學診斷型測驗的編制,在RSM模型指導下編制的試題具備優良的信效度,尤其在結構效度上具有突出優勢。梁娟等(2011)運用規則空間模型診斷閱讀障礙兒童的語音、字形閱讀掌握模式,通過規則空間分析,獲得有關閱讀障礙兒童的具體診斷信息。其他學者(黎嬌2008;劉啟亮2008)也研究了規則空間模型在物理、化學等學科中的應用。
本研究選取太倉市明德初級中學初二年級403名學生,精心選取某次期末考試英語閱讀試題,對學生的英語閱讀策略進行認知診斷,以了解其英語閱讀認知特點。
測驗涉及三篇閱讀理解文章,共15小題。采用SPSS 21對測驗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克龍巴赫藁系數為0.798,信度可以接受。效度系數為0.880,Sig=0<0.001,測驗試卷有效。
研究采用邏輯斯蒂克2參數模型(2PLM),被試在試題上正確作答概率對潛在特質分數的回歸曲線即項目特征曲線(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ICC)形式為:

其中ai為項目的區分度參數,bi為項目的難度參數。
應用eirt插件對項目進行參數估計,確定項目參數ai、bi和被試能力參數茲,經整理得到被試能力分布如圖1,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值分布比較理想。

圖1 :被試能力值分布
根據規則,空間模型的步驟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確定屬性、構建Q矩陣;第二階段,規則空間的構建及認知模式判別。
(一)屬性確定和Q矩陣的建立
由5位英語教師深入討論研究,確定本次測驗涉及以下五項英語閱讀技能:
(A1)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
(A2)直接從句子中提取信息;
(A3)從句子中提取信息,進行轉述;
(A4)根據句子內容進行推理;
(A5)對內容的總體把握。
五項技能與《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相符。
建立項目Ai與所測認知屬性Xi間的關系,即構建矩陣(如表1所示)。

表1 :15個項目與屬性之間的關系
五個屬性間的層級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五個屬性間的層級關系
根據屬性層級關系,確定理想掌握模式。首先根據屬性層級關系建立鄰接矩陣A。
鄰接矩陣為:

由此得到可達矩陣


表2 :11種理想掌握模式
根據理想掌握模式(表2)及各項目屬性確定被試的理想反應模式(表3)。

表3 :理想掌握模式下對各項目的理想反應模式
(二)規則空間的構建及認知模式判別
應用規則空間模型對被試進行分類,得到被試的認識模式如表4,從結果可知,被歸入模式9的學生最多,達到40.94%,即除了“由上下文猜測詞義”外,掌握了其余的技能。其次被歸為模式6的學生達到16.63%,掌握了A2、A3、A4三種閱讀技能,但沒有掌握“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和“內容的總體掌握”兩項技能。掌握全部技能的學生(模式11)占總數的10.42%.也有3名學生沒有掌握任何閱讀技能,占總數的0.74%。

表4 :被試的認知模式分布情況
對男生與女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水平進行整理得到表5,利用SPSS進行顯著性分析,男生英語閱讀能力比女生顯著偏低,且內部差異大。

表5 :男生與女生的能力值統計
從認知模式上看(表6),男生與女生的認知模式基本一致,利用SPSS對男女生的認知模式進行卡方檢驗(表7),表明男女生在英語閱讀的認知模式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6 :男生與女生的認知模式分布情況

表7 :男女生英語閱讀認知模式的卡方檢驗
本文采用認知診斷理論的規則空間模型,對初二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進行了認知診斷。確定了每個學生的能力值以及認知結構,在涉及的五項英語閱讀技能中A2“直接從句子提取信息”掌握最好(99.26%),而A1“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掌握最差(29.53%)。男女生在認知模式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男生的能力值比女生顯著偏低。研究結果為教學提供了參考,但男女生的能力差異原因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引用文獻
范士青.2008.基于規則空間模型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減法計算錯誤的認知分析[C]//“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黃石: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78.
李峰,余娜,辛濤.2009.小學四、五年級數學診斷性測驗的編制——基于規則空間模型的方法[J].心理發展與教育,25(3):113-118.
黎嬌.2008.規則空間模型在中學物理教學評價中的實證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
梁娟,范曉玲.2011.運用規則空間模型診斷閱讀障礙兒童的語音、字形閱讀掌握模式[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7):4-8.
劉啟亮.2008.規則空間模型在初中生化學知識學習診斷與補救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
王耀軍.2010.關于初中生英語閱讀現狀、問題和解決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
作者信息:215431,江蘇太倉,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明德初級中學edwin_7810@163.com